第二章戈登音乐教学理论形成的
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戈登的音乐教学理论酝酿于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此期间,美国中小学教育经历了50年代末期开始的战后第一次改革。到了70年代,美国中小学教育陷入低谷,社会各界对于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关切十分强烈,提高质量再度成为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中小学教育进入了全面深入的改革时期。戈登的音乐教学理论研究以及所致力解决的问题,正是当时美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可以说,他的教学理论是与当时美国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反映了其所处时代的特点,也可以说是其所处时代的产物。
第一节时代背景
一、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论争
音乐教育哲学是研究音乐教育目的观和价值观的一门学问。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观,不仅受到音乐学科本身的限制,而且在不同文化背景和经济条件下,会有不同表述方式和探讨路径。①长期以来,音乐教育哲学一直是音乐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不同哲学的理论和视角决定着音乐教育发展的不同方向和意义,进而左右着音乐教育的实施水平和效果。美国二战结束以后对音乐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影响较大的哲学观点主要有审美音乐教育哲学、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和功能音乐教育哲学等。
(一)审美音乐教育哲学
在20世纪初期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所主张的课程体系中,音乐一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但到了20世纪40年代,当进步教育运动势头逐渐减弱的时候,音乐教育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基础支撑。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次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开始关注数学和科学教育,中小学课程开始重新调整其定位,进步主义运动处于一片乱象之中,音乐“与其他学科一样,处在孤立的状态,而不是作为连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寻求一种新的音乐教育哲学观。
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布罗迪(Brody,H.S.)、利昂纳德(Leonhard,c.)和豪斯等人均认为,音乐能够激发聆听者的情感体验,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会学生去感知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中的表现元素,以培养这种感知。这种方法就是所谓的“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的由来,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之前,一直是美国音乐教育界的主导观念。
雷默的审美音乐教育哲学是音乐教育本体论的典型代表。雷默站在绝对表现主义的立场上,认为艺术提供的有意义的认识体验,是其他任何途径都体验不到的。这样的体验,对所有要实现其基本人性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②音乐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价值是由音乐艺术的这种本质和价值决定。音乐教育的特殊性,乃是音乐艺术本身特殊性的一种功能。尽管艺术显然也为非艺术目的服务,但艺术教育应当关心的,则是它的艺术功能或表现功能,因此,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
(二)实践音乐教育哲学
19世纪的美国,音乐被看作是对儿童的道德本性有益的“愉快的活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道德和品格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是借助音乐的内在特质来完善人。而20世纪进步主义教育领导者却坚信音乐的最大好处在于人们对音乐实践的参与。进步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杜威(JohnDewey)认为,教育既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要促进儿童的发展,他所倡导的教学是“做中学”。杜威的教育哲学在音乐领域的实践主要反映在其在芝加哥大学的实验学校中。
与传统的通过训练和练习进行音乐教学的方法不同,进步主义音乐教学主张将音乐技能培养融人真实的音乐情境之中,充分顾及到学生当下学习音乐的愿望和禀赋,挖掘他们潜在的兴趣和才能。虽然进步主义教育倡导音乐聆听,但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等人一样,他们同时也认为,假如学生要欣赏音乐的话,表现技能也是必需的。而实际上一直到半个世纪之后,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一些教育工作者,如基维(KiveyP.)和埃利奥特(ElliottD.J.)等才重拾古希腊哲学家以及进步主义教育所倡导的音乐教育的实践观,并将此作为音乐教育的原则,这也显现出进步主义教育在当代的影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