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三棱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12409
  • 作      者:
    武峻艳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三棱针》为《中医优势治疗技术丛书》之《三棱针》分册。《三棱针》分为两篇,上篇为概论部分,介绍了该技术的学术源流、基本原理、药物(器具)制备、技术规范、操作规程、适应证和禁忌证、优势和注意事项。下篇以该技术在临床上疗效较好的病种为纲,着重介绍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三棱针》可供社区及县以下医院医生及医务工作者,医学爱好者。
展开
精彩书摘
  三棱针疗法是以三棱针为工具按一定手法刺人人体特定部位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三棱针是针灸学领域里刺血疗法的主要工具。刺血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在艰苦的生产和生活劳动中,遇到身体某一部位偶然被尖石或荆棘刺伤出血,很痛苦,却意外地发现身体另外一个部位的病痛得到了减轻,久而久之,这种现象经过许多次重复体验。人们便发现,身体某些部位被刺破或碰破出血,可以减轻或消除身体另外一些部位的疼痛。到了新石器时代.便出现了医疗专用的石刺工具——砭石,据《说文解字》记载:“砭,以石刺病也”。这便是刺血疗法的起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铜、铁器的出现,秦汉时期出现了金属制造的针具。《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九针之一,锋针,即是后世三棱针的雏形。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四日锋针,长一寸六分……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灵枢·九针论》又云:“四日锋针,笛其身,锋其末,取法于絮针,长一寸六分,主痈热出血”。在《黄帝内经》中,有关针刺治疗,几乎一半以上均是采用针刺放血,在162篇中有40多篇论述了针刺放血疗法的名称、针具、针法、取穴、主治范围、禁忌证和治病机制等内容。总之,《黄帝内经》第一次对三棱针疗法进行了总结,为其奠定了理论依据。
  从秦汉到晋唐,三棱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西晋皇甫谧编写的《针灸甲乙经》中专门论述了奇邪留滞络脉的病变,刺血络为主的治法,刺血络的诊断标准及刺血络时引起的不同反应等内容。晋代葛洪在他的《肘后方》中提到“疗急喉咽舌痛者,随病所左右,以刀锋截手大指后爪中.令出血即愈”。唐代御医张文中、秦鸣鹤,针刺百会及脑户穴,治愈了唐高宗李治的头目眩晕急症。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记有“胃病令人病善饥不能食,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阳横络出血,喉痹,针两手小指爪纹中出血,三豆许愈,左刺右,右刺左。”
  北宋时期,锋针开始被称为三棱针,如北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上星一穴以三棱针刺之,即宣泄诸阳热气。无令上冲头目”、“攒竹一穴.针入一分,留三呼,泻三吸,徐徐出针,不宜灸。宜以三棱针刺之,宣泄热气,三度刺目大明”,这一时期,三棱针疗法也被大量应用于临床,最大的特点是开始注重取穴放血来治疗疾病,而且在临床有了一定的应用。如杨仁斋的《仁斋直指方论》中记载:“攒竹二穴,宜以细三棱针刺之,宣泄热气,三度刺,目大明。”著名医家陈自明治疗痈疽疮疡很有经验,编著有《外科精要》一书,记载针刺放血治疗背疽获效显著的医案:“一男子,患背疽肿痛赤晕天余,重如负石。其势当峻攻,其脉又不宜。遂砭赤处,出紫血碗许,肿痛速退。”
  金元时期,医学争鸣之风兴起,对针刺放血疗法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金元四大家中张从正非常擅长用三棱针治疗疾病,他每次治病选用的针刺穴位很多,治湿癣“于癣上各刺百余针,其血出尽”;而且出血量很多,不少患者针刺出血盈斗盈升,十分惊人。在《儒门事亲》一书中,记载针灸,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对针灸放血术亦很重视,如在《脾胃论》中记载有在“三里、气街,以三棱针出血”,“于三里穴下3寸上廉穴出血”以治疗痿症,刺足少阴血络,以治疗瘀血腰痛的经验。李氏培土补虚。刺血攻邪的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很受推崇的,对其弟子罗天益影响很大。罗天益也善用针刺放血术治病,在其所著《卫生宝鉴》中,收录了不少针刺放血治疗的经验。
  明代著名针灸大师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一书中,也记载了丰富的针刺放血内容。如“喉闭,用白汤煮三棱针,出血。咽喉肿闭甚者,以细三棱针藏于笔尖中,戏言以没药调点肿痹处,乃刺之。否则病人恐惧,不能愈疾。”并认为“病有三因,皆从气血”,“盖针砭所以通经脉,均气血,蠲邪扶正,故日捷法最奇者哉。”清代妇科名家傅山针刺眉心出血治疗产后血晕,温病大家叶天士针刺委中出血治疗咽喉疼痛,祁坤刺血治疗痈疽发背、内发丹毒,以及郑梅涧《重楼玉钥》、夏春农《疫喉浅论》中用刺血治疗咽喉急证的大量经验和有关刺血的机理阐述,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祖国医学刺血疗法的成就。此外在《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等这一时期的医案专辑中,皆收有不少刺血验案。晚清时期的吴尚先著《理瀹骈文》为外治法专著,该书中也有放血疗法治疗小儿锁喉风的记载:“治一小儿咽喉肿胀痛甚,半饮喝水不下,晨甚。……以银针少商、然谷二穴出血,其喉即宽,与之茶即下咽无苦,饮食遂进。”
  ……
展开
目录
1 三棱针技术的学术源流
2 三棱针技术的基本原理
3 三棱针技术的器具制备
4 三棱针技术的技术规范
5 三棱针技术的操作规程
6 三棱针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7 三棱针技术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8 三棱针技术的异常反应及处理
下篇三棱针技术的临床应用
1 头痛
2 高热
3 面痛
4 中风
5 肩周炎
6 坐骨神经痛
7 腰痛
8 关节痛
9 面瘫
10 四肢麻木
11 急性肠胃炎
12 胃痛
13 胆绞痛
14 扭伤
15 软组织损伤
16 落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