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草根之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443336
  • 作      者:
    王维颐[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草根之魂》成功地塑造了命运多舛、坚毅刚强、有血有肉的主人公方守卿的“草莽英雄”形象。作者王维颐从方守卿幼时写起:自幼丧母、遭悍匪欺凌、失去恋人、艰辛谋生、失去妻子、经历死亡……一生起伏跌宕,令人无限动容。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呈现主人公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少年方守卿在入不敷出、饥饱难持的苦难日子里,表现出早熟的忍耐与毅力,后为生计,频繁地改变工作,先后干过货郎、贩卖食盐、摆渡、帮人运送烟土等活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困苦和艰辛。
展开
作者简介
    王维颐,河南淮阳县人,一九七零年出生,本科学历。业余从事文学创作、书画鉴赏,曾在总参谋部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若干,有中篇小说《万得贤进城》,本书系作者长篇小说处女作。现居北京。
展开
内容介绍
  乡间少年方守卿自小失去母爱,与弟弟方守丰、父亲方修珍相依为命,靠挑着箩筐兜售小杂货的货郎行当勉强度日,在那入不敷出、饥饱难持的苦难日子里,方守卿只能忍痛割爱,毅然决然地斩断与青梅竹马长大的客栈老板女儿张美英之间的万千情丝,听从父亲的意见,迎娶本地富豪张继德的傻女儿为妻。
  为了生计,方守卿先后从事过货郎、贩卖食盐、摆渡、帮人运送烟土等各式行当,不但不能养家糊口,反而屡遭迫害,伤痕累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心上人张美英一家惨遭土匪杀害,自己却不知去向;相依为命的傻媳妇为了保护家中财产亦遭土匪残杀;最后为生计所追只得落草为寇的方守卿又因为替土匪头目贩卖烟土而惹下杀身大祸……正所谓官逼民反,在正义与良知的内心煎熬中,血气方刚的乡间少年方守卿终于揭竿而起,怒杀十恶不赦的民团团长,成为远近闻名的土匪,但他“匪有匪道”,从不扰民滋事,荡平兼并大小上百个匪群,惩治了一大批地痞无赖,兴办义学,收留逃难百姓,真正做到了保护一方平安。
  抗日战争爆发后,方守卿为了能够获取军火弹药,消灭入侵淮阳的日本鬼子,率领手下兄弟毅然接受国民党政府军第55军军长曹福林部的改编,暗中却与共产党员、救命恩人、游击队司令薛志刚同仇敌忾,精诚团结,奋勇杀敌,终于打败了淮阳城里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
  抗日战争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部队悍然发动了大规模的内战。方守卿身在曹营心在汉,以民族气节为重,在没有征得曹福林的同意下,毅然决然地让出淮阳迎接薛志刚率领的八路军进城。此举惹恼了国民政府55军军长曹福林,设计将他骗出驻地杀害于漯河颍河畔。
  《草根之魂》故事惊心动魄、情节跌宕起伏,史料权威真实、描写形象生动,集历史、文学性于一身,融思想、可读性于一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以草根英雄为原型的传记题材历史小说。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 货郎寒窑娶贫妻 舅父怜姐养外甥
  在淮阳县城的东南边,大约20多公里,有一个叫做方楼的小村子,小村子里住着一位走街串巷,挑着箩筐靠贩卖针头线脑糊口的货郎——方修珍。方货郎因家中贫寒,直到30多岁才在全家人以及街坊邻里的帮衬下娶了王庄村的王氏为妻。
  方修珍做的营生是再小不过的买卖,日子过得艰难自不必说。但他童叟无欺,落得了一个好名声。
  1909年,王氏为方修珍生下一个儿子。人到中年的方修珍对这个孩子十分喜爱,为了让孩子结结实实地长大,他给孩子取了个小名,叫做“方砖”。村子里热心的私塾先生给孩子取了个学名方守卿。谁也不会想到,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孩子,长大之后真的像一块方砖一样,拍在了危害乡里的土匪和犯我国土的日寇的后脑勺上。
  1911年,方修珍的第二个孩子方守丰也出生了,但后继有人的喜悦很快被生活的艰辛冲散了。跟其他的农民不同,方家的土地已经全部典卖干净,家里常常会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的艰辛,家务的操劳,让王氏患上了严重的痨病,但当时家里肚子都填不饱,又哪里有钱给她看病呢?可怜的王氏,带着对两个儿子的担忧,把方修珍叫到自己床前攥紧方修珍的手再三叮嘱说:“我对不起你,没能给你把两个孩子养大,我走后你一定要把两个孩子养大成人。”方修珍哽咽地流着眼泪说:“孩子他娘,你说的我全记下了。”站在一旁的方砖和方守丰也跟着哭了起来,好不凄凉。方王氏带着不能亲眼看着两个孩子长大成人娶妻生子的遗憾,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看在孩子和方修珍本分的份上,王氏娘家人帮衬着将老闺女殓葬入土,也没过分难为方修珍。
  方修珍已经年近四十,为了养活孩子,只能挑着货郎担子四处奔波。
  为了方便照顾两个年幼不懂事的孩子,方修珍出去做生意的时候,把两个孩子放在前后两个箩筐里面,挑着孩子做生意。十里八乡的大娘大婶子可怜这两个没娘的孩子,看见孩子的衣服破了,就帮着缝两针,很多人还会从牙缝里面省下来一碗稀饭半拉饼子送给孩子吃。后来,孩子越来越大,方修珍也一天比一天衰老,加上昼夜操劳,实在挑不动两个孩子了,才让孩子跟在身边走。两个年幼的孩子根本无法跟上父亲的脚步,方修珍实在没有办法,为了两个孩子能吃上饭,讨个活命,只好找王氏的弟弟王运海商量,想把大儿子方砖寄养在他家。
  王运海家境也不怎么好,但是,想到早早过世的妹妹,心生恻隐,说服家里人将这档子事答应了下来。
  回家后,方修珍把小儿子叫到跟前说:“我今天送你哥哥到你舅舅家,你自己留在家不要到处乱跑,饿了锅里我给你留有粥,自己想着喝。”方守丰拉着爹的手,晃着身子说:“爹,我自己在家有点害怕,你也带我去吧。”方修珍两手扶住二儿子的双肩,脸一沉,严肃地说:“我是送你哥哥到你舅舅家吃白眼饭,你去了又多一张嘴,这不中!再说路又这么远,你身体吃不消,不怕累死你爹我呀?”守丰一看父亲真的生气了,低下头说:“爹,我听你的话,做个乖孩子。”“厨房里有粥,饿了别忘了喝。”“爹,我记住了。”方修珍安顿好小儿子,领着大儿子方砖向王庄村走去。王庄村的王运海是方砖的舅舅,也是王氏的娘家——王姓大户,生活上不算富裕,但日子还过得去。当初王氏几乎是媒婆连哄带骗嫁进方家的,虽然王运海不待见这个妹夫,但一直关心姐姐和两个外甥。不看僧面看佛面,方砖便有了安身之所。方修珍临别时嘱咐方砖要听舅舅和妗子(舅妈)的话,不要惹事,多帮舅舅干活,不要欺负弟弟妹妹。方砖回答道:“知道了,爹,你快赶路吧!弟弟还在家呢!”方修珍迈出大门,方砖和舅舅妗子也跟着出来送,方砖依依不舍地望着爹远去的背影,锁紧眉头……方修珍急急忙忙往家赶。走到村口,模糊地看到一个小孩站在前边,走近一看是自己的小儿子方守丰。方修珍急忙将他抱起,说:“儿子,你咋站在这里呀?上午给你留的稀饭你喝了没有?”守丰眼里含着眼泪说:“喝了,我怕你不回来,家里就我自己,有点害怕。”方修珍抱着儿子亲了一口说:“傻孩子,我这不是回来了吗?走,咱们回家去。”第二天一大早,方修珍依旧带着小儿子继续走街串巷,生活依旧那样艰难,生意好的时候勉强可以填饱肚子。大多数情况下,父子俩有时一天赚不到糊口的钱。这样的日子年复一年,平淡无奇。
  方守丰11岁的那年,年近50岁的方修珍身体每况愈下,加上常年风里来雨里去地奔波,落下了一身的疾病。
  一天,方修珍带着儿子守丰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将路两旁的树叶纷纷刮了下来。方修珍抬头向天上一看,只见天色无光,一片黑云,青隐隐地,说:“哎呀,要下雨了。”一言未了,一道电光崩出,顷刻间电闪雷鸣,天空中划出几道白光,紧接着轰隆隆一个炸雷,震得人心胆碎。顷刻之间,半空中的大雨如盆倾泻。方修珍急忙拿起他平时遮盖货物的雨布给方守丰披上。自己挑着货物继续赶路,方守丰紧跟在后面。
  没一会儿,方修珍和他的货物就被大雨浇了个透。父子俩到家以后,急忙把担子放下,把湿衣服脱了晾在屋里的绳子上,又拿来毛巾相互擦干雨水。
  方修珍就让守丰上床休息,自言自语地说:“这大雨好像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哟”。守丰躺在床上左翻右翻睡不着,因为回到家里一直没有吃东西。过了一会儿他说:“爹,我饿了。”方修珍过来安慰说:“儿子,床上是盘磨,躺下就不饿,快睡吧,一会儿睡着了就不饿了。”这晚,方修珍躺在床上不住地咳嗽,脸色焦黄,额头上布满黄豆大小的汗珠。一早起来,方修珍依然收拾好货担,准备出门。
  突然,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扑通”一声晕倒在地,一旁的方守丰吓坏了,边哭边说:“爹,你咋了?你咋了?爹,你在家歇着,让我去卖货吧!”一边赶紧拿来毛巾擦汗。
  方修珍爬起来,躺回到床上,看着懂事的孩子,叹了口气,伸手抚摸着方守丰的头说:“不行啊,孩子,你岁数还小呢,货挑子又这么重,还是我去吧。”说着,就用手支撑起身子,发出一阵剧烈地咳嗽。
  方守丰连忙扶着父亲躺下,给爹爹盖好被子,对父亲说:“爹,您放心吧,我能行,您就安心在家休息吧。”方修珍看着儿子稚嫩的脸,问孩子:“你真的能行吗?”方守丰一脸稚气地挺了挺胸脯,坚定地对父亲说:“俺能行,您就放心吧。”方修珍拍拍孩子的肩膀说:“好吧,你把锅里那半块饼子带上,出去别惹事,多说好话,挨几句骂也别还嘴。”“爹!我记住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清末民初淮阳地  竖子出世多磨难
货郎寒窑娶贫妻  舅父怜姐养外甥
跟随父亲谋生路  路遇悍匪遭欺凌
辞别恋人非负心  迎娶痴妻缘家贫
势单穷酸难立锥  携同傻妻回娘家
改行贩盐遇劫难  立志习武做强人
道长出手命得救  土匪枪下痴妻亡

第二章  世事难料进牢狱  命不当绝遇贵人
船运烟土遭查扣  狱友相助出班房
岳丈慷慨救女婿  生死茫茫投民团
刘崇汉缺情寡义  方守卿喋血夺位
巧施妙计除石三  假意提亲灭殿光
明察暗访整队伍  善恶分明拔黑桩
陈家寨子遇情人  崭露头角埋祸根

第三章  情系乡亲保平安  杆首变成正规军
救济灾民办学校  招贤纳士播知识
守卿远虑增枪炮  彦民深谋收编策
民族危亡谋抗日  接受改编成国军
平民愤打死恶霸  管闲事治服泼妇
不吝钱财爱部下  借刀杀人报私仇
黄河决堤淹百姓  淮阳集会进牢房

第四章  黄泛区救灾办学  芦荡内率部抗敌
校长落难办民学  田津一郎设诊所
日奸行医笼络人  义士卧底搜情报
民族大义联国共  老子故乡走单骑
奸细揭纱露真容  淮阳沦陷血染湖
日军占领太昊陵  松本筑梦富士山
共党临危救方父  义弟叛变断手足

第五章  民族大义一肩担  正途直立身后碑
国共成立锄奸队  日伪报复袭冯塘
施计巧取枣红马  误打误撞严军纪
鬼子扫荡王庄村  民众拼死抗强敌
为保圣战抓劳工  白骨遍地张京庄
勇士夜袭太昊陵  鬼子命断开淮路
日本侵略成败局  方部受降太昊陵
国共反目起烽烟  逐鹿中原鏖战急
起义未成被囚禁  英雄枕岸看东流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