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欧阳锜医案精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186131
  • 作      者:
    周慎,欧阳剑虹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欧阳锜教授系我国著名中医学家、湖南省名中医,从医50余年,在中医临床、中医辨证体系、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等方面,造诣精深,建树颇多。
  《湖湘当代名医医案精华(第一辑):欧阳锜医案精华》分为名医传记、医案精选两部分。名医传记、王要介绍了欧阳绮教授成才之路及学术思想等内容。医案精选主要收集欧阳锜教授医案170余则,附方13则,内容涉及四时与时行病,肺系、肝系、脾系、心系、肾系等病,集中反映了欧阳绮教授对疾病的辨证和遣方用药经验。
  《湖湘当代名医医案精华(第一辑):欧阳锜医案精华》内容丰富,论理清晰,对中医临床工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湖湘当代名医医案精华(第一辑):欧阳锜医案精华》可供中医临床医师、基层社区医师、全科医师、医学生等参考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2)辨先后因果
  辨先后因果,就是对某些证候必须根据症状出现的先后来分清主次的问题。由于某些证候,病变两方面相互牵涉,所见症状几乎完全相同,对此不仅要掌握当前的全部症状,而且要注意症状出现的先后,“由此及彼”,从因果关系上来确定其主症。如前人总结出“喘胀相因”的经验,以“先喘后胀治在肺;先胀后喘治在脾”。前证称为“肺病累脾”;后证称为“脾病累肺”。两证均有气喘、腹胀症状,主要病变究竟在肺、在脾?如果辨别不清,病在肺而温补健脾,必致肺气壅满而喘促更甚;病在脾而与清降肺气,必致中气受损而胀满难安。结果气喘、腹胀都不能解决。所以脏腑主病的辨证方法,在实际使用时,必须根据脏腑相关的理论,从因果关系找到它的主要病变所在,绝不能机械地按照脏腑分证的方法对号入座。
  辨因果,不仅要辨明当前的证候,而且要观察分析当前证候的发展变化情况,当证候发生变化时,原来确定的主症,也要随之转变,或主次相互变易其位置。例如风寒外感,发热咳嗽,当以外感为因,咳嗽是外邪伤肺的结果,主症是外感发热。若经辛温发散,肺阴有损,仍见咳嗽发热,则以肺阴虚损为因,发热是阴虚阳亢的结果,此时当以肺虚咳嗽为主症。其他证候的转变,都可根据病证二型三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以此类推。
  疾病在其重要的转折关头,更要抓住主要症状、体征作为观察证候转变的标准。任何病在其转折关头,也必然有一两个症状(或体征)首先出现,其他症状、体征都是随着这种有预兆性的症状、体征的产生而产生的。这种有预兆性的症状和体征,都可以视为主症或主征。前人已经摸索出一些有预兆性的症状和体征作为断定某些病证转变的标准,如外感伤寒后期,随人身阴阳消长不同或转为阳证,或陷入阴证,转阳则先见发热,人阴则先见肢厥,这就可以“热”与“厥”两症作为主症。温病在确定“卫、气、营、血”四个发展阶段的前提下,当病变深入一层,首先舌苔就发生变化,如舌苔黄白相兼为热在气分;舌现绛色为热人血分,其他症状都是随着舌苔的变化而变化的,故温病在发展过程中,也就可以这种舌苔变化为主症。
  (3)辨真假同异
  凡病情隐蔽,所出现的证候往往表里不一,其证如阴盛格阳、阳盛格阴、虚见实象、实见虚候之类即是。这类证候,主症不明显突出,必须“由表及里”,深入细致地进行审辨,不可只注意外表现象。“阴盛格阳”,外虽有身热面赤等症,但有肢冷、下利清水等症为异,病的本质是阴寒极盛。“阳盛格阴”,外虽有恶寒肢冷等症,亦有苔黄口渴等症为异,病的本质是阳热内郁。两证撇开假象,只有单方面的寒和热,与寒热类杂之证寒与热同时存在有本质上的不同。
  ……
展开
目录
名医传记
一、医家小传
二、学术思想精华
(一)论中医理论思维
(二)创立三型二十一证辨证纲领
(三)构建症证病三联诊疗体系
(四)辨别疑难杂症三大关键

医案精选
(一)四时与时行病类
1.感冒
2.湿阻
3.肺痨(肺结核)
4.肝瘟(病毒性肝炎)
附 四逆茵陈蒿汤
(二)肺系病类
1.新咳(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附新加泻白散
2.久咳(慢性支气管炎)
3.热咳(肺炎)
附清肺解毒汤
4.哮病(支气管哮喘)
5.喘证
6.肺癌
(三)心系病类
1.胸痹
2.厥心痛(冠心病心绞痛)
3.心痹(风湿性心瓣膜病)
4.心瘅(病毒性心肌炎)
5.心悸
6.风眩(高血压病)
(四)脾系病类
1.呕吐
附 四逆二陈汤
2.食噎(反流性食管炎)
3.食管癌
4.呃逆
5.胃气痛(胃神经症)
附解郁降逆汤
6.胃痞痛(慢性胃炎)
7.胃疡痛(消化性溃疡)
8.胃癌
9.腹痛
10.白痢(溃疡性结肠炎)
附化湿清肠汤
11.大肠息肉
12.结肠癌
(五)肝系病类
1.黄疸
2.臌胀(肝硬化)
附疏肝软坚汤
3.胆胀(胆囊炎)
4.胆石症
附利胆二金散
(六)肾系病类
1.急肾风(急性肾小球肾炎)
2.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
3.肾囊肿
4.热淋(泌尿系统感染)
5.石淋(泌尿系统结石)
6.淋浊(慢性前列腺炎)
7.尿癃(前列腺增生症)
(七)脑系病类
1.偏头痛
附新加钩藤汤
2.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3.面风(三叉神经痛)
4.癫痫
5.肌弱(重症肌无力)
6.癫狂(精神分裂症)
附化痰醒神汤
7.失眠
附柔肝化痰汤
(八)气血津液病类
1.消渴(糖尿病)
2.肉瘿(甲状腺腺瘤)
3.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九)经络肢体病类
1.尫痹(类风湿关节炎)
附通络熄风汤
2.项痹(颈椎病)
3.肩痹(肩关节周围炎)
4.腰痹(腰椎骨关节炎)
(十)小儿科病类
1.小儿发热
2.小儿咳嗽
3.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
4.小儿厌食
5.小儿疳积
6.小儿腹泻
(十一)其他科病类
1.瘾疹(荨麻疹)
2.痒风(瘙痒症)
附疏风渗湿汤
3.舌淋巴管瘤
4.舌底淋巴血管瘤
5.灼热口综合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