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世纪海峡两岸闽南语(创作)歌曲音乐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549995
  • 作      者:
    卢广瑞,孙连君著
  • 出 版 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卢广瑞,1955年出生,籍贯河北。中学时开始学习民族乐器、小提琴。1971年参加工作,在文艺团体从事小提琴演奏、作曲、指挥。1983年,毕业于中文、英语专业,1987年就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干部进修班,1992年在大学任教至今。现为国际音乐学学会(IMS)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厦门社会发展研究会理事、厦门市文联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理论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集美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讲“西方音乐史”“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交响音乐鉴赏”等课程。
  研究方向为音乐美学、史学,音乐教育、评论。
  主要创作有《自豪吧,各族儿女》《山乡艳阳秋》《检车姑娘锤儿响》《美丽岛》。
  在国内外发表专著、论文百万余字,有专著《时代与人性——朱践耳交响曲研究》.教材《音乐欣赏》等。
  多次应邀出席欧美、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讲演,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省市、校级奖项。2002年8月应邀出席比利时,莱蒙“第17届国际音乐学大会”,发表论文《形式与创意——朱践耳的小交响曲.Op.38》。
  
  孙连君,黑龙江大学声乐教授,曾任厦门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声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厦门市声乐研究会副会长。
  2005年参加国家文化部“第二届新人选拔”赛,声乐比赛获民族唱法“金奖”。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教学名师。2011年被评为学科带头人251人才。多次到台湾,走访台大、台南科技大学等17所院校,出访日本、土耳其、美国、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白俄罗斯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出版专著和教材如《声乐演唱与研究》《声乐教程》等四部。在《人民音乐》《音乐生活》《戏剧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20世纪海峡两岸闽南语(创作)歌曲音乐研究》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研究了台湾、大陆百年来改编、整理、创作的台湾闽南语歌曲,根据历史发展把台湾闽南语歌曲分为四个时期,把大陆闽南语歌曲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实则是闽南方言歌曲发展史,是中国近当代音乐史的组成部分,它的学术意义与价值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展开
精彩书摘
  5.思想意识上
  强化“皇民”教育,灌输“皇民”思想。从1943年起,日本殖民统治当局开始实施所谓义务教育,强迫所有台湾青少年接受“皇民化”教育,强化“大和国民精神”的灌输。对一般社会青年则诱导进行“皇民”修养和锻炼,广设青年训练学校,进行“皇民化”教育和法西斯式的训练,大肆灌输誓死效忠日本天皇和争做大日本帝国“皇民”的奴化思想。
  6.文学艺术上
  强制推行“皇民化”文学和艺术,殖民当局规定,台湾的刊物除用日文印刷外,内容必须符合“皇民化”宗旨,否则勒令停刊。1942年,在殖民当局授意下成立“文学奉公会”,强迫人们从事“皇民”文学创作。日本殖民当局努力取缔台湾本土文学和传统艺术,台湾传统的音乐和戏剧,如布袋戏,歌仔戏被禁止,具有反殖倾向的歌曲和戏剧被绝对禁演,专为日本侵略战争歌功颂德的所谓“皇民剧”则盛极一时。殖民当局还强迫台湾同胞学唱日本军歌和歌谣,极力向他们灌输“大和魂”,培养“皇民”意识。一些有民族气节的作家和艺人则横遭迫害。台湾的文学艺术在日本的刺刀下被扭曲成专为日本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歌功颂德的“皇民化”文学艺术。
  日本殖民者推行“皇民化”运动,从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到日常生活的每一细节,从思想意识到具体行动,无孔不入,其目的就是消灭台湾岛内的中华文化传统,使台湾同胞同化于日本,其实质是民族灭绝政策,这破坏了中华文化和民族独立精神在台湾的正常传承、发展,在用武力和高压政策为“皇民化”文化的灌输营造土壤和气候时,肆意毁弃台湾人民世代相传倍为珍视的中华传统伦理、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造成台湾一代人的文化断裂和情感、心灵扭曲。成长于日本统治稳固之后的台湾一代,没有亲身体验日本统治初期的残暴一面,无所了解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虐,反而在旷日持久的“皇民化运动”的洗脑和“去中国化”的“皇民教育”历练中,目睹了殖民当局表现的温存一面,比较日本的强盛进步和中国的衰乱落后,其价值观和人生观难免发生倾斜,对积贫积弱的中国日益陌生,对国威如日中天的日本却产生仰慕和向往之情,甚而热衷“脱华人日”和“皇民炼成”,成为日本殖民地的新国民。文化,有成型的存在,如文物典籍、文字语言、建筑物等,也有无形的存在,如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在这两点上,光复后的台湾处处留下日本殖民时代的影子,“皇民化”对台湾民众的影响不容低估。
  因此,50年代出现的日本风味的台湾闽南语“混血歌曲”,之所以受到认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因为日据时期的“皇民化运动”的遗留。50年的日本文化统治整整教育了一代人。虽然日本战败后撤离了台湾,政治上的殖民统治已经终结,但受到殖民教育的台湾民众,在光复后的最初几十年,仍不可避免地对日本文化有熟悉甚至亲近感。从主观上来说,即使台湾人民在光复初期对于抵制日本文化、重建民族文化有极大的热情,但国民党当局在强化中华民族认同的过程中,为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所采取的错误政策,导致台湾民众对当局产生严重反感,1947年悲剧性的“二二八”事件给台湾社会留下“去殖民”的痛楚。“皇民”余孽别有用心的利用并推波助澜,激起台湾民众的逆反心理。对当局政府的不满使得部分台湾人与时局“对着干”,不愿接受新政府的领导而宁愿停留在过去,乐于接受存在许久的殖民文化输入。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关于歌曲音乐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一节 歌曲的词与曲
第二节 闽南语、闽南话与闽南语歌曲音乐

第二章 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的英雄、开创篇
第一节 台湾闽南人、闽南文化和闽南话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的历史渊源
第三节 早期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的“前奏”与“台湾第一首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

第三章 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的凄苦、柔美篇
第一节 30年代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的背景
第二节 邓雨贤与“四月望雨”
第三节 “四月望雨”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 “四月望雨”的内在矛盾和审美意蕴
第五节 30年代以后,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音乐文化的基本发展态势

第四章 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的执著、求索篇
第一节 光复后至80年代之前,台湾岛内的社会生活与闽南语流行歌曲音乐文化的基本态势
第二节 台湾光复后,1950年前的闽南语“四大名曲”
第三节 1950年后陈达儒作词的“三大名曲”
第四节 五六十年代台湾的闽南语“混血歌曲”与杨三郎的闽南语流行歌曲创作
第五节 吕泉生的闽南语歌曲创作
第六节 此时期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音乐的审美意蕴

第五章 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的多元、新潮篇
第一节 岛内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乐坛新局面
第二节 台湾闽南语歌坛的主要现象与作品
第三节 “新闽南语歌谣”与歌曲的音乐分析
第四节 台湾闽南语歌曲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六章 台湾闽南语歌曲歌词与音乐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20世纪台湾闽南语歌曲的题材内容
第二节 台湾闽南语歌曲的歌词内容特色
第三节 20世纪台湾闽南语歌曲音乐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 台湾闽南语歌曲音乐的审美意蕴及思想精神内涵

第七章 20世纪大陆闽南地区闽南语歌曲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之前闽南地区闽南语歌曲音乐现象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闽南地区的闽南语歌曲
第三节 “文革”时期祖国大陆的流行歌曲现象闽南语流行歌曲的空白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闽南地区的闽南语歌曲
第五节 20世纪晚期,福建省及闽南地区的主要歌曲
第六节 袁荣昌的闽南语歌曲作品

第八章 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曲音乐比较
第一节 20世纪闽南地区闽南语歌曲音乐的“失语症”
第二节 两岸闽南语创作(流行)歌曲音乐文化的现象之比较
第三节 海峡两岸的闽南语歌曲音乐文化赛事活动与发展
第四节 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曲创作、表演的思考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