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京西幡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5015958
  • 作      者:
    包世轩著
  • 出 版 社 :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京西幡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知识性与艺术性并重。作者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某一领域中的专业、知名专家及一线工作者,他们撰写的书是要让本专业的人有收获;第二是要让非本专业的人看得懂,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公众事业。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工程,越是在大发展、大变动的时代,越要坚守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维护我们的民族文化基因,不能忘了回家的路。

展开
精彩书摘
  龙泉镇大峪村元宵节摆灯三天,正月十四大峪村后街郝家门口、中街谭家门口等五个地点都要搭起高大的神棚,每座神棚中间隔成两间,里间分别供奉三官、娘娘、老爷、龙王、玉皇大帝画像,桌上摆香炉、供品,村民可随时进棚祭拜,祈求求新一年里诸事顺遂、家人平安。
  神棚门口挂一副对联“不参不拜,不接不送”。香会走到神棚处,要拜三官,棚外搭起大“坛儿火”(大煤块垒砌,外层糊泥的火炉),坛儿火码得像人形,燃烧时火苗从造型的鼻、眼、口、耳等处冒出。坛儿火的现实作用是供人们观灯取暖、照明、烘托气氛。
  村里负责“灯会”的将灯笼和蜡烛发给每户,临街家家户户门口都悬挂彩色纸灯笼。灯笼上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有《水浒传》《三国演义》《两游记》等故事。沿街挂横幅,写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皇恩浩荡”“四时吉祥”等。
  大峪村有娘娘庙、龙王庙、后庵庙、关帝庙四座庙宇,大殿内外灯火通明,香烟缭绕,供品齐全。
  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晚上,村中五虎棍、高跷秧歌会、小车会、太平鼓,分别从村东头出发进南新、村两头出发走北街,环绕全村演练。各会档走到五处神棚处先参拜棚内诸神画像,并就地表演,答谢神明。
  临街富户人家都在大门口摆放茶桌,备有茶水、糕点,供走会演员食用。遇到摆放茶桌人家,会档要停下来表演一番,答谢主人好意。
  大峪村村落庞大,人口众多,村里自清代开办的秧歌会、五虎棍很有名气,因此每年元宵节来看会的人很多。村中各户亲友也多在正月十五来串亲戚,看热闹。当时大峪村附近村庄流传着俏皮话:“有闺女,给大峪,买点盐(有官办盐店),串亲戚,顺便还能看场戏(花会表演)。”
  门城镇多数村落如圈门里、东两辛房、龙泉务村、琉璃渠村、西龙门村、三家店,元宵节期间都举办灯会活动,各种花会沿街表演。届时,各条街道灯火辉煌,彩灯高悬,观灯的人挤得水泄不通,是京西旧时盛景。
  山外平原村镇一般都是正月十四各档花会开始睬街演练,正月十五、十六观灯走会,灯是纸灯笼,虽然都是闹元宵,但与山区村镇摆设灯场,在灯场内游走是不同的。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幡会起源于古老的社祭风俗
第一节 唐宋时期佛教“行像”巡游的信仰风俗
第二节 行香走会——北京底层民众的狂欢节

第二章 幡会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北京地区庙会音乐溯源
第二节 元朝时期北京的庙会音乐
第三节 明清时期北京的庙会音乐

第三章 千军台和庄户村元宵节幡会盛况
第一节 村落历史溯源
第二节 幡会创始历史年代考证
第三节 幡旗种类与形制
第四节 古幡会队列内容及排序
第五节 历史上幡会的三次停顿
第六节 幡会活动盛况
第七节 新时期以来幡会音乐外出参加的备类活动

第四章 京西乡村元宵节灯会与碧霞元君信仰
第一节 东西斋堂元宵节灯会与娘娘庙会文化
第二节 西斋堂村元宵节转灯场
第三节 田庄村青茶山娘娘庙会
第四节 百花山娘娘庙会
第五节 下清水村古老的元宵节天仙会
第六节 京西深山区斋堂用各村元宵节转灯场
第七节 山外村镇灯会、花会闹元宵

第五章 幡会是古老社祭仪礼与道教文化结合的产物
第一节 京西山乡的地方戏曲与民间音乐
第二节 幡会音乐与道教音乐
第三节 幡会音乐曲牌

第六章 幡会音乐与妙峰山庙会音乐
第七章 幡会音乐与民间音乐
第八章 京音乐与郊县怯音乐
第九章 两村传承古老音乐的民间艺人
第十章 千军台村幡会音乐曲谱整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