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触景生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1404402
  • 作      者:
    张禾金著
  • 出 版 社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张禾金,归国学者,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摄影系主任。设计方面:1985年,为国家级大型活动做系列设计并获最佳设计奖。1990年,参加香港特剐行政区区徽设计并获设计最高奖。1991年,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设计会徽,被中国科协采用。摄影方面:1995年,在日本获得艺术摄影硕士学位。在国内外国家级专业摄影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摄影作品70多幅。在国内外举办艺术摄影展5次。绘画方面:1995年,获得了旅居日本的艺术家签证资格。日本居住的12年间在东京、大阪、神户、福冈、广岛等20多个大中城市的三越、大丸、、阪急等名牌企画画廊举办装饰绘画个人展共计56次。本人的绘画作品和介绍文章还曾先后十几次刊登在日本的《朝日新闻》、《读卖新闻》、《西日本新闻》、《日本现代艺术名鉴》、《日本艺术的刨迹》等报纸和艺术作品集上。
展开
内容介绍
  摄影是以触景生情为前提的艺术形式,并是能将情景便捷、迅速、准确地进行传播的重要手段,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触景与生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范畴,对摄影艺术更是如此。尽管不触景难以生情,然而,所生之情能否产生对解读者具有影响力的共鸣却并非易事,其难度当然在于拍摄者通过摄影手段对情感传达方式的准确把握,以及对传达技巧和传达理念的熟知与理解。《摄影眼丛书:触景生情》的目的就是要帮助读者通过对诸多典型摄影案例的解读,进而掌握情感的摄影传达方式,并通过敏感、刺激、震撼、锐意、冲动、澎湃、淡然、宁静、温馨、质朴、平和及愉悦的不同情感内涵来丰富读者的视觉观察力和内在表现力。同时,通过实践体验等示范性演示和作业时要求,帮助读者在摄影实践中克服“词不达意”的创作遗憾,以理念升华和技巧熟练的同步化促使读者进一步提高摄影实践。《摄影眼丛书:触景生情》由浅入深的内涵宽容度不仅适用于从专业摄影人到摄影发烧友以及与此相关的设计、动画、新闻等各类层面或专业人士之用,也适用于摄影专业的研究生教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1案例解析
  面对激荡场景的平和发挥
  在此之前,我们解读了摄影乐章的轰鸣、抑扬和节律,也解读了澎湃内心的摄影宣泄与宣泄的微妙性和多样性。其实,就情感存在方式的相对性而言,如果有激情昂扬的外在表露就必然有心照不宣的内在含蓄。这不仅具有情绪平衡的必然性,也是艺术表现的内在外在规律。而且,从心照不宣的感悟中得知一二和用心照不宣的含蓄性进行摄影表达都同样具有难度。但思维的微妙和摄影的精彩往往就在于类似的变化之中,否则思维和艺术的直白就会使生活变得索然无味,人类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深度也会随之退化。所以,在同一场景面前的触景与生情,往往有着因人而异和因情而异的微妙变化。这类变化恰恰是自然性生理活动或心理活动的深奥之处,也同样是艺术摄影的绝妙之处。对此,笔者以摄影作品《意大利某村头的两个垃圾桶》(图1-1-1)为例进行解读,我们会从中得知类似变化的一二。
  摄影作品《意大利某村头的两个垃圾桶》的拍摄者奈良原一高是日本著名的摄影家,他的作品具有明确的外在冲击力和内在哲理性,常常给人静动相宜的平衡感。就作品画面的第一印象而言,激情昂扬的外在表露毋庸置疑,放射性的云朵、透视变形的建筑、巨大而不稳定的中轴雕塑等,无一不在展示着作品的激情四射与场景共鸣。但其间微妙的含蓄性叉颇让我们若有所思——处在中轴线上的雕塑显然是以适度的材料铸就的两个硕大垃圾桶。就常理而言,垃圾桶是一个不得已的存在,通常只有躲在角落里默默地为众人尽责,而很少有人对其付出张扬之力,也不需要将此放置在中轴的地位,更无人将其大书特书地植入摄影作品的主题之中。但对此怀有不解之余,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垃圾桶所处的地位不适,也没有感觉到对垃圾桶做如此的张扬是言过其实,反而被摄影作品的整体穿透力所震撼,这就是摄影乐章的轰鸣、抑扬、节律等澎湃的摄影宣泄与心照不宣内在含蓄性的典型并置。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到人们对视觉平衡和心理平衡的相对性需求,可以感悟到艺术表现离不开内在外在交织的规律性,可以感悟到用心照不宣的含蓄性进行摄影表达所具有的难度,更可以感悟到思维的微妙和摄影的精彩往往就在于类似的矛盾冲突之中,并在思维和艺术的微妙内在中体验到生活背后的艺术魅力等。类似的体验与感悟已经不仅仅是雕塑本身的艺术魅力,没有摄影画面中所涵盖的整体内涵及其协调关系,宣泄与内敛的交织厚度就不会存在。笔者以摄影作品《意大利某村头的两个垃圾桶》为例来谈艺术表现内在外在的微妙性不仅是为了提升必要的审美意味,更是为解读激荡场面与平和发挥这一主题做些必要的铺垫。
  既然触景可以生情,那么,情感也同样会决定着取景。这就是激荡场景与平和发挥的前提所在,更是避免摄影就事论事直白性误区的必要思虑。在摄影作品《意大利某村头的两个垃圾桶》中,场景的激荡和垃圾桶的卑微所产生的艺术张力深化了摄影的意境深度,同理,回避通常的喧嚣惯性而将喧嚣化平和更是意境探索的重要环节,也是摄影思维化的必要练习。
  以摄影作品《海纳百川》(图1-1-2)为例,其间,触景可以生情,情感也可决定取景的内在意味性会更为明晰可辨。
  ……
展开
目录
写在前面的三言两语
寻觅大师平和的凝聚力
第1-1案例解析  面对激荡场景的平和发挥
第1-2案例解析  淡然是最大的享受与褒奖
第1-3案例解析  捕捉温馨感受的自然瞬间
追逐大师锐意的拓展力
第2-1案例解析  古典的静谧与现代的宁静
第2-2案例解析  有声的旋律与无声的音符
第2-3案例解析  狭小的镜头与澎湃的内心
探寻大师敏感的洞察力
第3-1案例解析  大师的慧眼与客体的视线
第3-2案例解析  刺激是启动快门的神经元
第3-3案例解析  摄影语言中的凝重与轻盈
探知大师淡定的生命力
第4-1案例解析  探寻摄影中的根基性视野
第4-2案例解析  心无浮云与淡定的摄影眼
第4-3案例解析  提取常态景致的非凡活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