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体育影像传播:百年中国体育电影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146054
  • 作      者:
    李金宝著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体育影像进行历史梳理,分析中国体育影像的历史沉浮和五次高潮:早期体育电影的民族精神彰显时期;社会主义体育电影时代颂歌时期;上世纪80年代体育电影政治主题个性化表达时期;世纪末体育电影个人主题向政治主题渗透时期以及新世纪体育电影奥运情结与人文精神彰显时期,提出了不同时期的体育影像的特点。通过对体育和电影的属性和功能的分析,阐述了体育电影史料的影像纪录、运动形象普及、体育精神视听宣扬、体育娱乐大众普及和体育教育视听传播等功能。同时,结合体育影像的特点,论述了中国体育电影的运动美学与身体叙事、体育电影竞技美学与对抗叙事、体育电影暴力美学与励志叙事、体育电影超越美学与神话叙事、体育电影悲剧美学与人文叙事以及中国体育电影女性母题与性别叙事的方法与技巧。主要适合体育传播专业工作者以及学生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美国学者毕克伟在论述《体育皇后》时说,体育电影让我在其中听到了人的声音;而《极度狂热》的导演彼得·法雷利解释体育电影长盛不衰的原因:符合人们登上领奖台的梦想。它无论是表达人性还是符合人们获胜的心理,都无疑是通过对体育本质的呈现,而发挥了体育励志、救赎、宗教信仰、政治宣传以及对公民社会的滋养等社会功能。②体育影视文化是在绵延数千年的体育文化和诞生才100多年的影视文化之间跨越时空的对接,而体育影视文化产生的这100多年,正是一个充满艺术和生命激情的时代,也是充满商业和明星的时代,影视和体育表现的是如此相似。体育活动的观看和电影的观赏都呈现给大众以视觉效果——运动的身体,所以在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电影往往被认为是呈现体育运动最为真实且内涵丰富的媒体也就理所当然。在一百多年的体育电影发展过程中,体育电影类型在电影中的影响也逐渐被放大,人们开始意识到体育运动在电影中的作用,从开始的体育赛事新闻到里芬施塔尔的《奥林匹亚》,从对体育运动和人物的客观纪录到主体审美意识的逐步渗透,再到意识形态化的自觉,体育电影随着体育在世界舞台角色的转换而不断变化。
  二、中国体育电影理论研究任重道远
  虽然体育与电影有着天然的联系,中国体育电影素材浩瀚无垠,却无法开创全新的体育电影格局。尽管在中国电影史上也产生过《体育皇后》、《女篮5号》、《沙鸥》等经典体育电影,但相比于全球化过程中好莱坞建立的影像霸权,中国电影在生产体制、明星打造、产品营销、电影科技等诸多方面都与之存在差距,深入研究、借鉴电影工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影像内容,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崛起的必由之路。与欧美国家拍摄的体育电影相比,主要属于励志片的体育题材影片在我国大多数沿袭着“运动员经受挫折,经过顽强拼搏并最终战胜困难”的老套路,影片往往忽略了对主题和人物性格命运的深度开拓。③国产体育电影的拍摄陷入了一种模式化:一开始运动员经受挫折,然后经过反思自己,努力奋进,顽强拼搏并最终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可谓是冠军电影。其影片主题(如祖国荣誉、团队精神、拼搏意识等)先行、公式化严重、说教痕迹浓厚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往往忽略对影片主题和人物性格命运的深入挖掘,总是停留在最终的竞技成绩的范围内,甚至比较受欢迎的《女篮5号》的拍摄也缘起“领导上决定”要出一部体育题材的电影剧本,主题是“体育事业在新旧社会的对比”,国产体育电影拍摄上大都“唯上不顾下”,这种命题式的拍摄要求使得体育电影较难照顾到观众的观片心理,很难受到电影观众的欢迎。不可否认,由于时代的发展、体育文化的作用,我国确实出现过几部有代表性的体育电影,近年来我国的体育题材影片也尝试挖掘主人公所表现的体育精神、探寻其中的人生意义,但是高质量体育电影的整体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反映体育的电影却未能和中国体育的发展同步,其中,主题发掘的深度不够被认为是当今中国体育电影不景气的主要原因,体育电影的这种现状或许也是造成目前体育电影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再局限于集体主义范式的人们如何在现实和影像幻境中找到自我、实现自我,成为新时期体育电影所追求的价值所在,也是体育电影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相比于并不尽如人意的体育电影创作实践来说,中国体育电影理论研究更加任重道远,国内还没有有关体育电影方面的专著,甚至对体育电影的定义还处在一个争论的阶段。尽管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体育电影异常繁茂的时候,有一些专家学者对中国体育电影做过一些研究,但内容多为对中国上世纪60、70年代几部体育电影的介绍、对中国体育电影的缺点分析和国外体育电影的介绍,并未对体育电影的性质、功能等做理论分析。而在中国体育电影文化的研究中,大部分是由电影界的学者对体育电影的创作和表现手法进行评价,重点在电影艺术的本身,体育电影作为体育的一种文化形式,其功能、美学特点、叙事结构等内容,体育界学者对此的研究相对缺乏。①因为成功的体育电影并不多,造成了电影专业的学者不屑研究体育电影,体育专业的学者也认为研究体育电影有些不务正业,甚至有人认为体育电影理论研究远远不如研究体育赛事有价值,所以国内的“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体育电影理论研究就很难深入。②
  ……
展开
目录
绪论 影像中的体育变迁
第一节 体育与电影的历史情缘
一、体育是电影的重要表现内容
二、电影是体育传播的有效载体
三、中国体育电影理论研究任重道远
第二节 中国体育电影五次高潮的历史分期
一、中国体育电影的第一次高潮(1927-1934):民族精神的彰显
二、中国体育电影的第二次高潮(1949-1966):社会主义的时代颂歌
三、中国体育电影的第三次高潮(1977-1989):政治主题的个性化表达
四、中国体育电影第四次高潮(1990-2000):个人主题向政治主题的渗透
五、中国体育电影第五次高潮(2001-2012):奥运应时之作与人文精神彰显

第一章 运动的叙事:体育电影的类别与功能
第一节 运动的影像:体育电影的类别
一、体育纪录电影
二、体育科教电影
三、体育故事电影
第二节 精神的力量:体育电影的功能
一、体育史料的影像纪录
二、体育运动的形象普及
三、体育精神的视听宣扬
四、体育娱乐的大众狂欢
五、体育教育功能的视听传播
第三节 奇观的缺失:中国体育电影的问题与症结
一、体育影视的政治症侯
二、竞技影像奇观的缺失
三、故事情节的模式化
四、社会深度挖掘不够

第二章 运动之美与影像之流
第一节 中国体育电影美学与叙事原则
一、体育电影运动美学与身体叙事
二、体育电影竞技美学与对抗叙事
三、体育电影暴力美学与励志叙事
四、体育电影超越美学与神话叙事
五、体育电影悲剧美学与人文叙事
第二节 中国体育电影的女性母题与性别叙事
一、中国体育电影中的女性优先
二、体育电影的励志主题及身体叙事
三、体育电影的性别叙事
四、中国体育电影的女性被看及其他

第三章 体育影像与国家形象传播
第一节 体育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
一、体育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体育传播是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手段
三、体育传播符合现代国家形象构建的传播策略
第二节 体育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传播
一、体育影像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
二、体育叙事伦理与国家形象塑造
第三节 体育电影思想与国家形象变迁
一、“救亡图存”思想与“东亚病夫”的国家形象
二、“保家卫国”体育思想与“自力更生”的国家形象
三、“振兴中华”体育思想与“改革发展”的国家形象
四、“超越自我”的体育思想和“和平崛起”的国家形象
……
第四章 历史之光:旧中国的体育影像
第五章 政治话语:中国体育电影的历史身份
第六章 家国天下:80年代中国体育电影的历史高潮
第七章 影视合流:世纪末中国体育电影的历史回落
第八章 新世纪的中国体育电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