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思考与实践》:
井冈山——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源地
2007年10月,我们曾两上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参加在那里召开的两个全国性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会后参观了红军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一些革命旧址,包括位于茅坪的毛泽东居住过的八角楼,攀龙书院红军留守处及医院,茨坪的红军医院——红光医院旧址,红军经销日用品包括中草药在内的“公卖处”旧址及黄洋界等革命圣地;访问了前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天下第一山》一书作者毛秉华老先生。会议期间,正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纪念活动,新落成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刚刚揭幕,我们作为开馆第一天的观众,参观了规模宏伟、内容丰富生动、极具教育意义的展览;几天下来,获益良多,许多事例十分震撼人心。而对当年毛泽东在井冈山提出的“用中西两法治疗”的背景与思路,也有进一步的理解。联想到毛泽东以后着力倡导“团结中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思想,实与红军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艰难困苦的医疗实践密切相关,一脉相承。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中西医结合的内涵与目标亦有所发展;从仅根据缺少西医西药困难的环境实际提出的“用中西两法治疗”,到根据我国国情及科学发展规律出发提出的“创立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内涵已不断丰富,目标亦逐步提高。而井冈山实际上是我国政府一贯提倡团结中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政策思想的发源地;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也是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摇篮。
井冈山斗争的年代,被界定为自1927年8月到1930年2月,前后共2年多的时间。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失败,工农革命军从湖南文家市出发,向井冈山转移,9月29日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对部队进行改编,即著名的“三湾改编”。由于战争,加上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封锁,工农革命军的处境十分恶劣,缺乏御寒被服、药品及粮食,伤病员很多,达800余名,亟需相对安定的环境及医疗。经过努力,10月3日,工农革命军在当地号称“井冈双雄”之一的袁文才同志支持下,在其领地茅坪村的攀龙书院设立了留守处与医院,部分伤病员在医院治疗,部分则分散于老百姓家中照护。攀龙书院是一个比较大的建筑物,上下三层共有数十间房屋,其中部分房间作为红军的办公室、会议室及干部、警卫住宿用,一层的部分房间作重伤病员室,二层部分房间作轻伤病员室,医生都是当地或周围村镇的中医,所用药物除了少量碘片外,主要为中草药。1928年9月,为了建设较好的医院,由红军官兵在不多的伙食尾子中,募捐集资,就地取材,自己动手,于茨坪的西北面小井村建立了一所医院,命名为红光医院(图1),医疗条件有所改善,能容纳200多名伤病员。但1929年1月29日国民党第三次围剿时,由于来不及转移,医院中130多名重伤员及医务人员宁死不屈,被敌人全部枪杀,极为惨烈,医院亦被烧毁。目前的医院是1967年在旧址上按原貌重建的。这是一座一字形的上下两层杉木结构建筑物,坐西朝东,面积920平方米,楼房前有一片广阔的广场,楼房的正门与通向二层的楼梯位于建筑物的中间,每层两侧各有8个房间,东西相对,中间有过道相隔,上下两层共有32个房间,分作轻伤员室、重伤员室、治疗室、药房(图2)等。医院的院长是曹镰同志,党总支书记是曾志同志。在医务人员中已获查实姓名的有中医谢秋月、李宝山等,草药医伍海泉、伍洪奎等,西医有邓允庭、资彬、徐鸽等(图3)。邓允庭是湖南省委派来的,原是长沙一教会医院的医生,也是红军干部,他来时还带来了三四位医生,其中也有中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