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张仲景药证探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172332
  • 作      者:
    史亦谦, 周郁鸿, 寿越敏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探讨仲景临床用药的部分客观依据,作为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
  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人手,首次通过原文中的“加减”,类方条文对比等方法,总结归纳张仲景临床常用中药的具体指征和证据。
  将药证以《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形式归纳为“适应证”和“非适应证”两类。
  将数味药物的相似药证进行比较区别,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方剂和条文,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条文,尤其是历代有争议或者难以解释的条文,从药证的角度予以解释。
展开
作者简介
  史亦谦,1953年生于上海。1977年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并在浙江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任教。1982年浙江中医学院中医内科血液病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至今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事中医内科及中医药防治血液病的教学、临床、科研工作,其间在浙江省卫生厅组织安排下师从著名中医学家吴颂康教授。现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中医师,浙江省中医学会血液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展开
内容介绍
  《张仲景药证探验》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人手,首次通过原文中的“加减”、类方条文对比等方法,总结归纳张仲景临床常用中药的具体指征和证据(未含舌脉征象)——即仲景药证,以探讨张仲景临床用药的部分客观依据,作为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
  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共归纳了张仲景临床常用的40味药物的药证,参考文献进行解释,将每味药物的药证同《药征》、《药征续编》、《张仲景50味药证》中的相关论述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药证将某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及相关条文进行分类,列举临床应用药证的病案;第二部分共对9组具有相似药证的药物进行对比;第三部分通过以药测症的方法,即条文内容过于简单者,以药证的方式推测出该方剂可能对应的数个症状、体征与药证对应的方法,即从药证角度,将方剂中的药物与条文中的“证”进行一一对应,以解释原文。
  《张仲景药证探验》对于促进中医临床用药的客观化,避免主观思辨,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中医初学者、经方爱好者准确使用经方,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简、便、效、廉的优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三)比较分析
  《类聚方、药征及药征续编》中述“甘草,主治急迫也,故治里急、急痛、挛急,而旁治厥冷、烦躁、冲逆之等诸般迫急之毒也”。作者按“芍药甘草汤证日:脚挛急”、“小建中汤证日:里急”得出甘草主治里急、挛急,但仲景原文有“芍药主腹痛”的记载,小建中汤条文中的“里急”,笔者认为同“腹痛”类似。同时,笔者认为“脚挛急”理解为由芍药甘草共同所主更恰当。同样,作者按“四逆汤证日:厥逆”、“苓桂五味甘草汤证日:气从小腹上冲胸咽”等条文得出甘草主厥冷、冲逆,但仲景原文有“桂枝主冲逆”的明确记载,因此笔者认为吉益东洞得出的甘草药征其准确性较低。
  《张仲景50味药证》中述“甘草主治赢瘦。兼治咽痛、口舌糜碎、心悸、咳嗽以及慢性病的躁、急、痛、逆诸症等”。对于“甘草主治赢瘦”,作者的解释为: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治“产后下利虚极”,产后亡血,复加下利,津液更为不足,故为“虚极”。古代所谓的虚,多指赢瘦,经常“虚赢”并称,如竹叶石膏汤证的“虚赢少气”,大黄廑虫丸证的“五劳虚极,赢瘦”,《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证的“妇人产后虚赢不足”等,可以推测,此处为何加甘草?就是因为赢瘦。作者对甘草治口舌糜碎的解释是:根据《金匮要略》甘草泻心汤是治疗“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的狐病的专方,现代用于治疗复发性的口腔溃疡、白塞综合征,且不仅口腔黏膜病,其他黏膜溃疡也可使用甘草。对于“甘草主治咳嗽”,作者认为:咳嗽也是黏膜刺激症状,甘草同样适用。作者列举了《金匮要略》麦门冬汤治“大逆上气”、桔梗汤治“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千金》生姜甘草汤治肺萎咳涎沫不止、《圣济总录》中用甘草配伍猪胆汁治疗热性咳嗽等记载,及现代制剂甘草浸膏、小儿止咳冲剂等,均含有甘草,推测配伍不同药物,甘草可治疗多种以咳嗽为主诉的疾病。对于“甘草主治心悸”,作者的解释是:《本草纲目》上就有记载。《伤寒论》中以甘草配合桂枝治疗心悸,炙甘草汤治疗“脉结代,心动悸”。作者还根据甘麦大枣汤主脏躁、芍药甘草汤主挛急、橘皮竹茹汤主哕逆等,推测甘草主慢性病的躁、急、痛、逆诸症。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各药药证
一、桂枝
二、芍药
三、甘草
四、附子
五、乌头
六、麻黄
七、干姜
八、生姜
九、细辛
十、柴胡
十一、半夏
十二、黄芪
十三、白术
十四、茯苓
十五、泽泻
十六、葛根
十七、瓜蒌根
十八、瓜蒌实
十九、黄连
二十、黄芩
二十一、黄柏
二十二、大黄
二十三、芒硝
二十四、厚朴
二十五、枳实
二十六、薤白
二十七、石膏
二十八、滑石
二十九、牡蛎
三十、人参
三十一、吴茱萸
三十二、阿胶
三十三、当归
三十四、川芎
三十五、杏仁
三十六、五味子
三十七、桔梗
三十八、栀子
三十九、淡豆豉
四十、大枣

第二部分 相似药证比较
一、悸(茯苓、桂枝)
二、下利(白术、干姜、甘草)
三、渴(白术、人参)
四、咽痛(桔梗、甘草)
五、寒(吴茱萸、生姜、细辛、乌头、干姜)
六、烦躁(人参、龙骨、牡蛎)
七、烦(瓜蒌实、栀子、淡豆豉)
八、腹痛(当归、芍药、附子)
九、水气、皮水(麻黄、附子、白术、黄芪)

第三部分 药证应用
附录:药证一览表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