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帝国之殇:晚清三十年金融战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905847
  • 作      者:
    李德林著
  • 出 版 社 :
    鹭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国内首部从经济、金融视角解密晚清覆灭的财经小说!
  晚清三十年之沉浮博弈,呈现鲜活具说服力的改革镜鉴!
  教科书告诉我们,那一段历史是满洲八旗的腐朽无能,辛亥革命的辉煌,北洋政府的操蛋。
  晚清历史,只有鸦片战争、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只有慈禧、李鸿章、康有为、袁世凯?
  企业兼并、股市崩盘、地产泡沫、内幕交易、银行挤兑、跨国黑幕,这一切早就曾上演!
  或许,这些过往若未尘封遗忘,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就不会发生。
  轮船招商局如何走出上市申请、发行融资、并购扩张之路?
  英美怎样通过股价、房产、生丝这出三簧戏引发金融风暴?
  光绪为还赔款发行昭信股票,为何会引发全国性的卖官鬻爵?
  上海国际橡胶风波背后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跨国金融黑幕?
  一场无硝烟的金融风暴,彻底摧毁大清帝国。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晚清。
  开平煤矿创办者唐廷枢去世受十三国领事馆降旗致哀!
  美国总统胡佛参与威逼诱骗获得开平煤矿捞到头一桶金!
  驻俄公使杨儒摔折双腿仍万里奏疏令慈禧老泪纵横!
  85岁高龄老翰林伍肇龄杵棍为保路奔走呼号!
  留日学生李培仁为抗议清廷出卖山西矿权写下绝命书跳水自杀!
  牛广生、赵振清割肉血写请愿书促朝廷组内阁开国会!
  ……
  险象环生盘根错节步步为营覆雨翻云厚颜无耻狼子野心!
  惊心动魄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咬牙切齿痛心疾首扼腕叹息!
  不可思议心有余悸啼笑皆非拍案叫绝潸然泪下热血沸腾!
  你是否也会一一领略?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德林,著名财经作家,《证券市场周刊》编委,多家网站专栏作者,“《南方周末》致敬2008年度经济报道”“影响中国华语传媒盛典年度经济报道”“中国资本市场20周年具影响力财经传媒人”等奖项获得者。2004年出版的《德隆内幕》被评为“2004年度受中国企业家欢迎的十本商业图书”。另著有《阴谋》《阴谋2》《迷影豪庄》《高危渗透》《黄光裕真相》《高盛阴谋》《我所知道的国美真相》《暗战1840》等多部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当洋务运动、甲午战争、西安新政、预备立宪等重大历史事件撞击晚清脆弱的政治神经时,轮船招商局跨国并购、上海地产股市泡沫、国际橡胶风波黑幕等经济与金融风暴,彻底摧毁了蹒跚前行的大清王朝。资本决定国家命运!什么样的政治改革都无法挽救濒临崩溃的金融体系。庞大的大清帝国轰然倒塌在资本的圈套中,空留无尽伤痛、无尽遗恨……
  《帝国之殇:晚清三十年金融战争》从经济、金融视角讲述晚清最后三十年的历史,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晚清。集中描述了在英法美德日等帝国主义列强的觊觎阴谋、大清政商界的权谋利益倾轧及众多大清子民的盲目无知交织中,风雨飘摇的晚清的兴衰起伏。
展开
精彩书评
  《帝国之殇》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今昔会否惊人的相像。中国官僚和资本家、股份制改革、内幕交易、金融骗局、国家诚信缺失等等,带领我们找到了当今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基因,让我们在一个更为悠长的历史宽度与广度中审视中国资本市场的波诡云谲。读罢全书,你会发现,大清帝国所交的学费和金融沧桑正是今日之鉴。
  本书作者李德林,是一位颇具才华而又勤奋努力的青年专业型作家,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名新生代作家,文笔犀利,视角独特,写作风格大胆务实且注重专业题材,曾经撰写了多部颇具影响力的文章和作品,被海内外媒体广泛转载。
  此次《帝国之殇》的问世让我们又从全新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青年作家的不同侧面,他的作品让我们更加充分地了解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也让我们认识到历史在发展的进程中往往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对业内人士更好地运作资本市场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
  ——薛荣年 华林证券CEO
展开
精彩书摘
  1872资本封喉
  1872年1月23日,紫禁城北风狂卷。
  寅时三刻,朦朦胧胧的夜色还笼罩着皇城,内阁大学士宋晋坐在朝房的茶几边,从怀里摸出怀表看了看,这个时候帝国皇帝同治还在梦中。旁边的大臣们围在一起闲聊,突然门上的棉布风帘掀起来了,直隶总督兼署北洋大臣李鸿章一步跨进来。身材魁梧的李鸿章将官帽摘下来,轻轻地抖了抖,接着又抖了抖身上的沙尘。朝房顿时安静下来。宋晋瞟了一眼李鸿章,不禁打了一个哆嗦,顺势摸了摸放在左袖筒里的折子,还带着自己的体温。
  卯时的钟声响起来,一名太监掀开了风帘。净鞭三声响,群臣鱼贯而入养心殿,还没有亲政的小皇帝同治哈欠连天,小毛孩儿没有一点皇帝的威仪,帘子后面的西太后慈禧轻轻地哼了一声,同治皇帝顿时规规矩矩地坐端正了。
  没等李鸿章说话,宋晋就迫不及待地走出群臣班列,上奏小皇帝,要求内阁否决福州船政局昨日的拨款请求,并宣布马尾船厂停止造船——由于连年造船,马尾船厂的经费已拨用至四五百万两,“靡费太重”,两次鸦片战争已经结束,太平军匪患也已经剿灭,因此朝廷不必在传统水师木船外再造轮船,增加巨额费用,尤其是在财政如此紧张之时还“殚竭脂膏以争此未必果胜之事,殊为无益”。
  宋晋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现在国家反正内外都没有仗打了,耗尽国家的财力跟外国人比造船,能造好甚至比洋人的还好吗?这样白费功夫、浪费银子的洋务搞了也没意思。宋晋说着说着,瞟了一眼旁边的李鸿章。李鸿章脸上毫无表情。宋晋微微地抬了抬头,同治皇帝在龙椅上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显得百无聊赖。宋晋终于说完了最后一句话:江南制造局跟马尾船厂一个模式,都应该关门。
  旁边的李鸿章眉宇一颤,面色十分凝重。
  整个朝堂顿时乱轰轰一片,耳语不断。宋晋这简直就是在打李鸿章的脸,天下人谁不知道,江南制造局是李鸿章跟大清帝国的再造者,更是湘军领袖曾国藩创立的洋务样板企业,将江南制造局关门岂不是否定了李鸿章的洋务功绩?
  李鸿章很镇静地走出群臣班列:“启奏皇上,宋大学士所说在理,造船应该停止。”
  此言一出,朝臣们的目光立刻都齐刷刷地盯住了李鸿章,纷纷摇头不解,宋晋也很惊讶地看着李鸿章,很显然这在他的意料之外。同治皇帝也开始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劲。
  在帘子后面的慈禧太后一看朝堂上炸开了锅,也是眉头紧锁。
  宋晋不仅曾经是英法联军攻打北京留守护城的功臣,还在辛酉政变过程之中潜伏在慈禧太后的对手里面,成为慈禧太后夺取中央大权的忠诚内应,慈禧太后的军功章里,宋晋居功至伟。但慈禧太后也拿这个宋晋头大,辛酉政变之后,宋晋擢升工部侍郎,穷苦出生的宋晋是十年寒窗的八股文人,对浪费是看不惯的,别说马尾船厂耗费了几百万两银子,就是先皇咸丰的陵寝,这穷文人都说太浪费了。现在宋晋已经是内阁大学士了,大清王朝在平定太平军匪患之后,满洲八旗日渐衰落,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一帮再造社稷的大功臣成了帝国的权力中枢,慈禧太后一方面要提防老情人奕?,一方面又要钳制这些汉人的权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汉人遏制汉人,政变大功臣宋晋正好是钳制李鸿章的理想人选。
  马尾船厂跟江南制造局确实耗费了朝廷不少银子,慈禧太后又通过安插在曾国藩与李鸿章府上的密探掌握了重要情况。李鸿章跟曾国藩通过书信商议民办商船货运的事情,李鸿章的机要秘书盛宣怀,就是那个久考不中的落魄秀才已经进入筹划阶段,一旦李鸿章跟曾国藩创办商运轮船,那又将是洋务派向朝廷索要银子的一个绝好机会,现在将马尾船厂跟江南制造局给关了,洋务派也就不会再要银子,他们也就不会整天在朝堂上或者背地里相互攻讦。
  现在,宋晋将一颗地雷扔到朝堂上,总得有个说法,否则皇权威信何在?慈禧脑子里也有点没有转过来,以李鸿章的脾气秉性看,怎么可能在宋晋面前一败涂地呢?两人根本还没有交手,难道这个李合肥背后又有什么鬼把戏?还有那个远在西北的左宗棠,虽然现在没管着马尾船厂,当初看到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局,那可是拍着胸脯,从商人胡雪岩那里拆借银子创办的。为了能将马尾船厂成功地办下去,左宗棠这个老狐狸三请丁忧的沈葆桢出任福州船政大臣,主抓马尾船厂的工作,可见其有多么上心。一直以来,左宗棠对马尾船厂也从未彻底放弃过。这家伙现在西北握有重兵,可恶的沙俄人扶植了傀儡阿古柏进军我西北门户、帝都咽喉新疆,得罪不得。慈禧太后仔细权衡,一旦两个船厂都关门了,老情人领衔的洋务派可就要翻天了,他们的中坚力量都是像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沈葆桢等地方总督、巡抚一类的高级官员,一旦奕?煽动这些人合起来对付她们孤儿寡母,自己就得不偿失。思虑再三,慈禧太后命人将宋晋的折子先收走了,让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好好商量之后再议。
  李鸿章的秘书盛宣怀听到了宋晋在朝堂上语惊四座的上奏,风风火火地闯进了李鸿章的书房。
  “中堂大人,前段时间你让我清理江南制造局旗下的公司,现在问题基本都解决了,现在就因为宋晋那个顽固老头儿的几句话,你就真的同意将江南制造局给关了?”盛宣怀有点激动,两手一摊,痛心疾首地陈诉道,“中堂大人,江南制造局可是洋务派的样板企业,如果关闭了江南制造局,就意味着对洋务派的否定,进一步也是对你提出的海防国防策略的否定呀。”
  李鸿章放下手上的书卷,一脸的轻松:“杏荪呀,我知道这段时间你辛苦了,你放心吧,江南制造局是关不了的。”
  盛宣怀突然搞不明白李鸿章这个人了,自己跟随李鸿章也有些时日了,大人今天说话怎么有点颠三倒四的呢?
  “中堂大人,你不是在朝堂上跟宋晋站在一边,同意将江南制造局关了吗?”盛宣怀忍不住追问到。
  李鸿章呵呵一笑:“我说杏荪啊,看来你还是年轻呀,江南制造局可以说是我跟恩师曾国藩的洋务实验田,也是我提出海防国策的后勤保障基地。你想过没有,这个江南制造局这些年给我带来多大的压力,筹钱都愁白了我的头发,这么大的企业,没有银子,我恼火呀。”
  盛宣怀听着听着眼前一亮,脸上慢慢地露出了微笑。李鸿章五十多岁成为核心领导人,智慧非常人所及。江南制造局的规模小于马尾船厂,如果说资金压力大,那么李鸿章的压力绝对没有左宗棠的压力大,如果说李鸿章割不下江南制造局这块心头肉,左宗棠更是割舍不下,宋晋的第一目标是马尾船厂。李鸿章太了解左宗棠的脾气了,这一次李鸿章同意关闭船厂,左宗棠肯定要跳出来反对。宋晋这一次明面上是财政不济,无力造船,一旦船厂关闭,左宗棠靠钱庄拆借银子维持运转的兰州制造局关门只是时间问题。看来李鸿章今天在朝堂上就是要让左宗棠物极必反,盛宣怀向李鸿章深深地鞠了一躬,退出书房。
  李鸿章陷入了沉思,今天朝堂上慈禧太后收走了宋晋的折子,还让大臣们好好商量商量,这种不支持也不反对的举动让李鸿章有些无奈。这就是统治者的御臣术,只可惜现在大清王朝已经中落,应该学习邻居小日本明治维新那样进行经济制度上的变革,才能真正让大清王朝强盛起来。这一点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慈禧太后应该比宋晋那样顽固不化的老家伙更清楚大清王朝的形势。都到这个时候了,慈禧还在想着让宋晋这样的人来钳制洋务派,用政治手段钳制经济制度的变革,进一步达到钳制其政治膨胀的目的。这一切都注定洋务运动只能是一场变态的制度变革,扭曲而悲壮。
  在李鸿章的心里,江南制造局是万万不能关闭的。想当初李鸿章奉湘军首领曾国藩的命令,率领6500名刚刚招募来的淮军子弟乘英国轮船到达上海,与洋人联合围剿太平军。一直跟随曾国藩的李鸿章那一次可是开了眼界,当看到洋兵洋器,对其精利的武器,整齐的阵容,李鸿章是满脸惊奇,即使有千个帝国王爷武士僧格林沁,面对这样的尖锐火器,也只能是板上鱼肉,充当炮灰的下场,可想而知,帝国这么多年受人欺负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一次洋枪队的刺激让李鸿章的脑子里不断闪现尸体横飞的太平军叛军,同样在这十年中,洋人老毛子也用这些火器与船只将帝国的子民打得血肉模糊。同治三年春,李鸿章在写给总理衙门大臣、领军机大臣、恭亲王奕的信函中说:“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之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其人。”
  ……
展开
目录
推荐序
序 黄昏的资本幽灵

第一章 绝命招商局
帝国首辅重臣李鸿章向皇帝献策发行股票、募集资本,夹缝之中求生存的招商局是帝国的拯救者还是覆灭的掘墓人?几度疯狂,几度悲伤,资本如同玄妙的魔盒,成为工业的助推器,也成为了帝国政客操持权柄的工具,将大清王朝推向了颤抖的巅峰,也一步步带入了鬼魅摇曳的墓场。

1872资本封喉
招股幕后博弈
鲸吞洋船大鳄
致命的多元化

第二章 滴血的股票
帝国工业一片朝阳普照,在洋鬼子媒体舆论、流通市场股价的双重操纵下,钱庄倒闭、地产崩盘、股票暴跌,一场飓风般的金融危机席卷全国。嗜权的慈禧太后力挽狂澜推行激荡的改革开放,资本在封建的肌体里变异成为一剂政治博弈的毒药,将帝国覆灭的悲剧推向了高潮。

1883金融风暴
帝王资本迷途
疯狂的状元公
改革大师慈禧

第三章 王朝颠覆者
列强间谍密布九州,图谋瓜分帝国重工业资源。一场日本人精心策划的银行挤兑风波将大清帝国逼上了绝路,英国人再次上演了一场股市骗局,资本成为帝国救亡的毒药,跨国黑幕揭开之后,帝国的金融危机彻底将爱新觉罗王朝推向了覆没的深渊。

龙旗下的劫难
帝国汉阳谍战
狂乱的年轻人
王朝的颠覆者

附录:大事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