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刘三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3401355
  • 出 版 社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刘三秀》表面看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其实说小人物的为人处世,最后是个意味深长的结尾。
展开
作者简介
  高阳(1922年-1992年),一说生于1926年。为当代作家,以历史小说著称,精通清代历史掌故。本名许晏骈,谱名儒鸿,字雁冰。其中代表性作品有《胡雪岩全传》三部曲、《慈禧全传》等。高阳的作品中对于清代历史有着独特的研究深度,也是他拿手的部分,其中《柏台故事》、《同光大老》、《翁同龢传》和晚年的著作《清朝的皇帝》在关于清史疑问处的考证和发前人之覆上都做出了新的突破和贡献。友人挽联云:“文章憎命达,诗酒风流李太白;才学著书多,古今殷鉴罗贯中。”
展开
内容介绍
《高阳文集珍藏版:刘三秀》内容简介:刘三秀是清初的一个绝色寡妇;清朝人的笔记中有很多关于她的记载,说她在顺治入关后,被下江南的清兵掳去;豫亲王多铎一见到她就被她的美貌征服,当时正赶上多铎的福晋刚刚去世,因此就娶了刘三秀做嫡福晋。多铎原本无子,娶了刘三秀后,连生了两个儿子。关于刘三秀的故事,可以在墅西野叟的《过墟志》中找到记载;清史专家孟森认为,《高阳文集珍藏版:刘三秀》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小说。可是,刘三秀所嫁的究竟是豫亲王多铎?还是另一个下江南的端重亲王博洛?只凭《过墟志》的记载根本不够。而且在清朝人的笔记中,大多记录着刘三秀嫁的是豫亲王多铎,那为什么在高阳的笔下却不是这么回事?你能在这本历史小说里找到答案。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常熟,若问首富是谁?一定说是“大桥黄家”,财旺而人丁不旺,只得父子二人,黄洪、黄亮功。
     黄家祖先本姓王,原是陈氏家奴;背主而逃,改姓为黄,住在昆山,到了万历初年,黄洪的父亲黄元甫复回常熟;原来黄元甫的母亲,曾受雇于昆山叶家做奶妈,所哺育的那个孩子,长大成人,少年得志,在山西做巡按御史,发了一笔大财,置田常熟,有三千亩之多;感念乳哺之恩,委托黄元甫经理佃租,才得复归故里。
     黄元甫是个肆无忌惮的小人,每年新谷尚未登场,便将自备收租的船开了出去,争议年成好坏,租额多寡,拍桌打凳地叫嚣不休。佃户不堪骚扰,公议每亩田在正租之外,另外送谷一斗做他的“脚步钱”。至于正租,自然以多报少;明侵暗吞,起码有三成好处。因此不下几年工夫,富名已经在外了。
     黄元甫有两个儿子,长子早夭;次子就是黄洪。凶恶过于其父;从小好武,从名师练过拳;长大来酗酒渔色,动辄出手伤人。而且,黄洪还工于心计,曾经看中佃户的一个小女儿,是美人胎子,于是找机会借钱给这个佃户,三年不问,仿佛忘掉了这笔账似的,然后有一天,突然上门算账;利上加利,照原借数目加了两倍不止,立逼清偿。结果是佃户拿他的女儿抵了债。及至爱弛生厌,打算转卖到广东。女的自怨命薄,寻了短见;她娘家畏惧黄洪,竟不敢追问。
     像这样的行径,自然为衣冠中人所不齿,所以常熟的缙绅先生,跟黄洪不但不通吊问,连遇见了点一点头,说句话都没有。钱虽多,身份始终抬不高,是黄洪最大的恨事。
     想弥补这桩恨事,在他亦仍旧只能在钱上打主意;想来想去,唯有大治园林,才能装点身份。打定了主意,侵削了主人家的几亩田,作为地基;然后请人画图样,指定要照“严文靖家的格局”。严文靖单名讷,嘉靖年间,两榜出身,点了翰林;后来官拜吏部尚书。明朝吏、兵两部的权最重;苏州府称吏部尚书,叫做“吏部天官”,一提起来就会肃然起敬。严讷在吏部做得有声有色,贤能进用,贪残被黜,吏治清明之至;因而入阁拜相,做到武英殿大学士。老年辞官,父母双全,便以宦囊所积,盖了一座极大的花园,奉亲颐养,享了好几年清福。死后谥法叫“文靖”。
     黄洪的新居,规模跟严家一样,地基也有那么大;围墙也有那么高,但所花的费用,比严家当初所费少得多,因为地基不要钱,工费也很省,勒令佃户替他做工,只管两顿饭就可以了。
     工作经年,新居落成;地在常熟东面的众胜桥附近,所以称之为“大桥黄家”。围墙既高且遥遥望去,楼台掩映于高槐长松之间,极其壮丽;但常熟的衣冠中人,不屑一顾,比之于董卓的郿坞,预料他一定及身而败。
     不道黄洪非但不败,反而更发达了。原来叶家的家运极坏,有出息的子弟,相继而亡;留下的都是败家子,不事生产,挥霍无度,在常熟的三千亩田,四分五裂,尽归他姓。卖田都由黄洪经手,与买主勾串好了,高价低报,另有暗盘,几乎中饱了一半。
     这一来,黄洪不再当催缴田租的“催头”了。好在独子已长大成人,乐得将家业缴了出去,逍遥自在地当他的“老太爷”。
     黄洪的独子名叫亮功,是个“跨灶之子”。
     黄亮功不如他祖父、父亲那么凶横;但性情之奸狡,心肠之狠毒,城府之深沉,远过于上两代。同时,他的吝啬,几乎亦是绝世无双。
     他的生财大道有两条:一是囤积居奇;二是放印子钱。家传本有几百亩田,黄亮功老早就卖掉了;这不能不佩服他的眼光--万历末年,辽东多故;到了天启年间,满洲崛起,已成了气候,增兵守关,靡费大批军饷,都在田赋上面加派。黄亮功看出兵连祸结非短期间可了;军饷加派了一次,就会加派第二次、第三次,受累无穷,不如将田地早早脱手。后来果然如他的看法,田地之“田”,由“昔为富之基”变成“今为累字头”,拱手相送,亦无人敢要了。
     这下使得黄亮功对自己的做法,越有信心,其时朝政不修,水旱频仍,黄亮功以囤积米谷为主,旁及棉布杂货,低买高卖,日运斗金。而且大秤进,小秤出,暗中侵吞斤两。他做生意还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喜欢以物易物;这样在折算之中,又多一层好处。
     黄洪有时自亦不免过问家务;有一次跟他儿子说:“不如花几两银子捐个监生,有事亦可拿这个身份来做个挡箭牌。”
     黄亮功一听这话,立刻皱起了眉头;认为先要花一大笔银子上捐;捐了监生又有许多场面上的应酬,不到亦要“派份子”,为虚名,损实利,为之无益。
     再有一次,黄洪关切儿子的婚事;黄亮功答说:“我已经看中一个人了。”
     “哦,哪家的小姐?”
     “不是什么小姐,是寡妇--”
     他看中的一个寡妇姓陈;死去的丈夫是个卖鱼的经纪人,称为“牙行”。这个寡妇,黄洪亦见过,不由得诧异:“什么人不好娶,娶这么一个人?”他说,“又是寡妇,相貌又丑。”
     “可是,她有钱啊!”
     一句话塞住了他父亲的嘴。陈寡妇嫁到黄家有一千两银子压箱底;原来所住的房屋,过户到黄亮功名下,立刻脱手又卖了四百两银子。
     陈寡妇两手空空,长得又丑,婚姻本来是很危险的;幸而她善于操持家务,克勤克俭,是黄亮功的贤内助,才得以相安无事。
     可是其貌不扬,黄亮功终不免怏怏有不足之意。到了四十岁以后,这一份不足之感越来越浓;对陈寡妇也就越看越不顺眼了。
     陈寡妇有个胞弟,岁时佳节,每每携着礼物来看姐姐,已走动了多年,及至黄亮功对妻子变了心,就觉得小舅子很讨厌了。
     于是有一次对陈寡妇说:“你弟弟是至亲,常来看你,自然是件好事,不过昨天我在东面厢房看见他调戏丫头,这在道理上就说不过去,我黄家的家规一向很严,像你弟弟的行为,传出去不是大笑话?”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