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好家风故事集
0.00     定价 ¥ 5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7347630
  • 出 版 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
  《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好家风故事集》选取毛泽东等30多位老一辈革命家和马永顺等20多位先进模范人物的家风故事,对于广大干部群众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优良家风,做家庭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具有重要教育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好家风故事集》:
  毛泽东:火炉边的家庭会议
  1921年春节,忙于筹建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从长沙回到家乡韶山,和家人一起过年。
  农历正月初八,是毛泽东母亲的冥诞。这天晚上,毛泽东和大弟毛泽民、弟媳王淑兰、二弟毛泽覃、继妹毛泽建等,围坐在火炉边烤火,一边吃南瓜子、抽旱烟,一边聊家常。一家人坐在一起,气氛轻松融洽。家人们没有想到,正是这次家庭会议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
  毛泽东对毛泽民和王淑兰说:“这几年我不在家,泽覃也在长沙读书,家里只有你们两口子撑着,母亲死了,父亲死了,都是你们安葬的,我没有尽孝,你们费了不少心。”
  毛泽民惆怅地讲起这几年家里所发生的事。他说:“民国六年修房子,母亲开始生病;败兵几次来屋里出谷要钱,强盗还来抢过一次;民国八年、九年,死娘,死爹;还给泽覃订婚。这几年,钱用得多,20亩田的谷只能糊口,把准备买进桥头湾田的钱都用掉了。”
  毛泽东问:“是不是欠了别人一些钱呢?”
  毛泽民说:“别人欠我们的有几头牛,我们欠人家的就是‘义顺堂’的几张票子。”
  毛泽东又问:“能抵消的有些什么东西呢?”
  毛泽民回答:“家里有两头肉猪,仓里还有两担谷。’’
  王淑兰在旁边插话:“这几年,屋里真的不容易。”
  毛泽东感慨唏嘘,半晌才说:“你们讲的这些都是实在的。强盗来抢东西,败兵来要东西,这不只是我们一家发生的事,而是天下大多数人有的灾难,叫做国乱民不安生。”稍停了一下又说:“我的意见是把屋里收拾收拾,田也不做了,都跟我到长沙去。再读点书,边做些事,将来再正式参加一些有利于我们国家、民族和大多数人的工作。”
  听了毛泽东的话,毛泽民兴奋却又有顾虑。他说:“可是,家里的田土总不能让它荒了吧?房子不住人,也会破败掉的。”
  毛泽东坚定地说:“你们不要舍不得离开这个家,为了建立美好的家,让千千万万人有一个好家,我们只得离开这个家。田让家里穷、又会种田的人种去,房屋也让给没房的人家去住。”
  “那我们欠别人的和别人欠我们的怎么办?”
  “家里发出的票子,写个广告出去,请他们几天内来兑钱。你把猪赶到银田寺卖了,准备钱让人家来兑。牛,就让别人去喂,不要向别人要钱,快春耕了,不能逼人家卖牛啊!别人欠我们的账就算了,仓里剩下的谷子就不要了。”
  在毛泽东的耐心开导下,弟弟妹妹们懂得了“国乱民不安生”的道理,决定舍家参加革命。
  正月初十,毛泽东和泽覃、泽建一同离开韶山前往长沙。几天后,毛泽民和王淑兰也带着孩子走出了韶山冲。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一辈子精打细算、省吃俭用积累起来的“义顺堂”生意,就这样被儿子拱手送了人,田产房产也无偿让别人使用。这成了当时十里八乡的爆炸性新闻,乡亲们都觉得很稀罕,议论纷纷。直到许多年后,人们才明白过来,正是这种义无反顾的毁家兴邦的决心和勇气,推动了中国革命航船的前进。
  毛泽建、毛泽覃、毛泽民后来相继为革命而英勇牺牲,加上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儿子毛岸英、侄子毛楚雄,毛家一共牺牲了六位烈士。毛泽东内心承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伤痛,但似乎从未后悔当年那次家庭会议的决定。因为他心中装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小家”,更是国家、民族这个“大家”。
  ……
展开
目录
毛泽东:火炉边的家庭会议
毛泽东:“不能只解决自己一家的困难”
毛泽东:亲戚也不能特殊
毛泽东:“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
毛泽东:“还是各守本分的好”
毛泽东:“好好学习”
毛泽东和毛岸英:向裙带恶习同声说“不”
毛泽东:生活开支账本
周恩来:十条家规
周恩来:“我可以尽一个晚辈的义务和孝心了”
周恩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周恩来:“三代裤”、“金银饭”、国产表、旧衣服
周恩来:“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不能有丝毫的特殊”
刘少奇:“不能因为你是国家主席的亲戚,就可以搞特殊!”
刘少奇:“你们在乡下种田吃饭,那就是我的光荣”
刘少奇:“不要因为是我的孩子,就迁就他们”
刘少奇:“对于小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
刘少奇:“这是我家的钱柜”
朱德:大家庭里的大家长
朱德:“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
朱德:“我不要孝子贤孙,要的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朱德:搞特殊化是“万万要不得”的
朱德:别开生面的家庭集体学习
邓小平:“家庭是个好东西”
邓小平:“到了北京以后是‘脚掌’”
邓小平:“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
邓小平:教育后代履行社会责任
邓小平和卓琳: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
陈云:“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
陈云:“国家机密我怎么可以在家里随便讲?”
陈云:“红色掌柜”的简朴生活
陈云:家庭学习小组
陈云:教育子女注重调查研究
任弼时:“常念大人奔走一世之劳”
任弼时:对子女不溺爱,更不骄纵
任弼时:“我还想和你商量一下,然后我们再作决定”
任弼时:用革命情怀影响和教育亲属
任弼时:“三怕”家风
李大钊:“自有真实简朴之生活”
李大钊:“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
蔡和森:三代同堂求学的可嘉“奇志”
蔡和森:“干革命,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方志敏:清贫是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方志敏:半条旧毛毯与一枚新印章
董必武:“做人要有规矩”
董必武:“鼓足劲头持久战,青春不再莫蹉跎”
林伯渠:“革命的路要自己一步一步地走”
林伯渠:“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徐特立:“我假如丢弃了她,岂不又增加了一个受苦难的妇女?”
徐特立:“希望你真能继承我的革命事业”
谢觉哉:“从艰苦的过程中,得出隽永的味道”
谢觉哉:“你们是共产党人的子女,不许有特权思想”
吴玉章:“最主要的应该是爱和严相结合”
吴玉章:“我何敢以儿女私情,松懈我救国救民的神圣责任”
彭德怀:“我要对人民负责任”
彭德怀:要留清白在人间
刘伯承:“唱戏要靠真本事”
刘伯承:“廉隅的品行,要靠平时俭朴的生活养成”
贺龙:从革命前辈身上吸取前行的力量
贺龙:做有用之人,行大义之事
陈毅:“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
陈毅:“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罗荣桓:“不能对我有其他依靠”
罗荣桓:“你们从我手里继承的,只有党的事业”
徐向前:“求学之道如攀险峰”
徐向前:公私分明的家规
聂荣臻:始终保持简朴生活
聂荣臻:厚道家风
叶剑英:“你们必须完成你们这一代的责任”
叶剑英:“任何时候都要优先安排学习”
李富春:“家财不为子孙谋”
李富春和蔡畅:革命后代的家
彭真:子女教育上的“苦心安排”
彭真:要和普通百姓一样
李先念:“我是国务院副总理,不是红安的副总理”
李先念:“粗茶淡饭足矣”
谭震林:用党史育人传家
谭震林:勤奋好学,言传身教
乌兰夫:教育子女爱祖国爱人民
乌兰夫:“没有奉献就没有爱”
张闻天:“革命者的后代应该像人民一样地生活”
张闻天:“你们应该成为新中国的好青年”
陆定一:“没有千万烈士的牺牲,我们能相见么?”
陆定一:“我家没有这个规矩”
罗瑞卿:“你们出生在这个家庭里,没有什么可特殊的”
罗瑞卿:做“大鹏鸟”,不做“蓬间雀”
邓子恢:“一定要时刻惦挂着群众”
邓子恢:革命者要有科学文化知识
习仲勋: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习仲勋:你是习仲勋的女儿,就要“夹着尾巴做人”
陶铸:培养“勤学多思”的学风
陶铸:松树般坦荡无私的品格
马永顺:“不能在咱们家搞走后门这一套”
马恒昌:“咱们是工人,路得靠自己走”
王进喜:一条铁的家规
孔繁森:勿以恶小而为之
甘祖昌:唯一的遗产只有三枚军功章
龙梅和玉荣:集体主义精神永不褪色
申纪兰:忠孝两双全
吕玉兰:高风昭日月,亮节启后人
朱彦夫:咱家绝不容许再有一个“特”字
许光:弘扬红色家庭的优良家风
麦贤得:信仰不许丢,正气不许丢
杨善洲:给子孙后代一个清清白白的人生
时传祥:不管时代怎么变,“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不能变
吴运铎:以“别人不知道我爸爸是谁”为荣
谷文昌:“活着因公使用,死后还给国家”
沈浩:“我做事要坚持原则”
张秉贵:一张全家福
张富清:“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陈景润: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大数学家
钱学森:“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龚全珍:“精神遗产比几间房子要珍贵得多”
常香玉:“戏比天大”
惠中权:“不能搞任何特殊”
焦裕禄:“不应该带头搞特殊化”
廖俊波:清清白白做人,就可以安安稳稳睡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