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协奏曲谈话:经典中蕴藏的原则、趣味和思想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9704976
  • 作      者:
    [美]约瑟夫·科尔曼
  • 出 版 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美]约瑟夫·科尔曼(Joseph Kerman,1924-2014):美国音乐学家、音乐批评家,伯克利加州大学荣休教授。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理事。原名约瑟夫·威尔弗雷德·祖克曼(Joseph Wilfred Zukerman),后以笔名“科尔曼”行世。生于伦敦,早年在英国接受教育,后求学于美国纽约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1950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9-1951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威斯敏斯特唱诗班学院;此后任教于伯克利加州大学音乐系。1960年晋升教授,并两度担任系主任(1960-1963、1991-1994),1994年荣休:曾兼任牛津大学“希瑟音乐教授”(1971-1974)、哈佛大学“诺顿讲席教授”(1997-1998)及康奈尔大学、剑桥大学客座教授。任教之余,长期担任《哈德逊评论》《纽约书评》专栏评论家,是著名学刊《十九世纪音乐》(19th-Cantury Music)的编辑和创办者。其主要著作有《作为戏剧的歌剧》《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牧歌》《贝多芬四重奏》《威廉·伯德的弥撒曲与经文歌》《沉思音乐:音乐学面临挑战》《协奏曲谈话》《赋格艺术》《尽付笔端:音乐评论文集》《歌剧与音乐病象》等。曾获得过古根海姆、寓尔布莱特、洛克菲勒等学术基金资助;1981、1995年两度由美国作曲家-作家-出版者联合会授予“泰勒著作奖”;1970、1981年两度荣获美国音乐学会颁发的“金凯尔戴研究奖”,科尔曼的著述以其文风优美、人性关怀、审美直觉和批评洞见著称。其专题研究展现出鲜明的体裁意识,善于探讨音乐体裁的本质、特性、边界、原则等根本性问题,并能识破特定体裁的要义,洞穿品鉴同类作品的法门和津要。学界公认科尔曼在拷问体裁特性、透视体裁传统、细读经典文本、倡导审美批评、拓展学科边界方面的表现,他代领了融合历史维度与审美眼光、文本分析与价值评判、学术传统与个人洞见的研究风范。作为美国当代音乐学术界的领军人物之一,科尔曼有着深刻的方法论反思意识,他倡导在音乐学实证研究中彰显意义导向,呼吁在音乐分析实践中引入价值评判,更以其广阔的文化批评视野和前瞻性的学科忧患意识,被奉为“新音乐学”(New Musicology)的精神导师。
  
  孙红杰(1980-),历史音乐学博士,音乐史学者。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兼职教授。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学者(2015-2016),上海市“浦江学者”,上海音乐学院“国家高校创新团队”及“高峰学科团队”柔性引进专家,西方音乐学会理事,“俄耳甫斯音乐译丛”主编。研究领域为西方音乐史、音乐批评、音乐文献编译,出版物有独著《音乐中的文化泛音》、个人诗集《览趣集:乐颐斋诗选》、译著《修补裂痕》、合作译著《古典音乐》《反思音乐与音乐史》、主编/审校译著10余部;曾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协奏曲谈话:经典中蕴藏的原则、趣味和思想》原系作者在哈佛大学“诺顿讲坛”(Norton Lectures)上的系列讲座文稿。全书共分六章:开场/出场,专有特性、极对性,呼应性、角色感、多重关系、炫技/实力,弥散:协奏曲的织体,结尾的寓意。它深入浅出地论及了协奏曲的体裁属性、核心概念、结构原则和哲性寓意,提出了观察协奏曲的有效视角,梳理了协奏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范式,分析了在协奏曲体裁史上(从巴洛克到20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批经典作——作曲家涉及维瓦尔第、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舒曼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批评专著,也是发人深省的赏乐指南。
展开
精彩书评
  ★科尔曼此书虽然简短,却精妙、风趣、新颖、深透,可谓在谦逊外表下掩藏着品质。作为大学新生音乐课,萁轻松的风格虽然偶尔会造成一些损失,但大体上科尔曼是在坦率亲切地面向深爱音乐的饱学之士和知性公众演讲。哈佛大学“诺顿讲坛”上的这六期讲座,本质上体现了科尔曼对协奏曲相关学术著作和普及性读物的不满,尽管他对前辈学人表现了一贯的礼敬与宽容。他的友善风范给人以“显易”的印象,仿佛在宣讲常识,即便在他表达新颖的创见时也是如此。
  ——查尔斯·罗森(Charles Rosen)(美国职业钢琴家、音乐批评家,“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书籍《古典风格》作者)
  
  ★作为美国音乐学界杰出的代表学者之一,约瑟夫·科尔曼独树一帜的“批评性”视角贯穿在诸如《作为戏剧的歌剧》《贝多芬四重奏》《威廉·伯德的弥撒曲与经文歌》《沉思音乐:音乐学面临挑战》等知名论著中。这本《协奏曲谈话》再次见证了这位音乐学者一批评家的睿智和独特:它从协奏曲的戏剧秉性切入,通过一系列富于启发的理论阐述和鞭辟入里的音乐分析,让有心的音乐读者和爱乐者认识协奏曲的体裁本质和艺术诉求,可谓是领略协奏曲堂奥的必读之书。
  ——杨燕迪 (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西方音乐学会会长)
  
  ★优秀的学术作品都是智慧的体现。科尔曼正是这样一位音乐学研究的智者,他的每部学术专著都让人感到选题别致,论说透彻,洞见迭出。《协奏曲谈话》延续了作者一贯的批评理路,从协奏曲的本体建构人手,解析这一音乐体裁样态的肌理,阐释协奏性“谈话原则”的器乐思维和艺术意味。科尔曼充满智性的精妙言说堪称具品格的协奏曲导赏,启发我们在深层次上体悟协奏曲特有的“角色”姿态、“戏剧”韵致与器乐话语的艺术魅力。
  ——孙国忠 (音乐学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音乐学博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开场或出场方式
第二讲 专有特性、极对性
第三讲 互应性、角色感、多种关系
第四讲 炫技与实力
第五讲 协奏曲织体中的弥敖效应
第六讲 结尾的寓意
谱例
谱例来源
音频曲例
索引
后记
中译本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