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先秦两汉文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今人用先秦泛指秦代以前,它大致包括远古时代、夏商周春秋时代、战国时代三个时期。
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是先秦文学的精髓。原始歌谣已具备诗歌有节奏、有韵律的最基本特征。原始神话则用幻想的方式,表达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散见于古文献中的神话很多,如十日并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随着文字的发明创造,人们开始用文字的形式,把他们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智慧和历史事件、口头创作等记录下来,并长远地流传。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殷商甲骨卜辞《尚书》中的殷、周文诰,((周易》中的某些卦爻辞,行文多用生动的比喻和象征的暗示,从中可以看出最初散文的样式。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代表周代文学的重要成就,并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第一座丰碑。《诗经》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305篇作品。
战国时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学术上的空前繁荣,带来文学上散文的兴起,并最终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儒、墨、道、农、阴阳、名、纵横等家,各家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著作。现存的诸子著作中,《老子》《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苟子》《韩非子》等都以各自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与此同时,历史散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鲁国纪年史Ⅸ春秋》是提纲式的历史大事记,而《左传》已发展为叙事详备的编年史巨著,并在叙事和写人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文学成就。《战国策》和《国语》皆为分国记载各国大事的史书,((战国策》善写策士的言谈和辞令,有较多关于人物个性的描写。中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的出现,促成了中国诗歌创作史上的一次高峰的来临,使200年来冷清寂寞的诗坛开始热闹起来。屈原的((离骚》成为浪漫主义新诗派的代表作品,与具有写实精神的《诗经))并驾齐驱。
先秦文学标志着中国文学的萌动时代和辉煌开端,诗歌、散文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又是中国文学的坚固基石,《诗经》《楚辞》是公认的我国诗歌创作的两大源头,“风骚”传统,延续百代。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更是给人类的精神文化史和文学史提供了无尽的宝藏。先秦文学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仍能让我们聆听到它充满沧桑韵味的悠长回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他钳制思想和摧残文化的统治方针下,文学上没有重要建树,唯有李斯的散文和吕不韦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流芳至今。
在战国以来百家之学的影响下,汉初的哲学、社会思想开始活跃。散文和辞赋成为汉代文学史上的两大支柱,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作家和作品,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Ⅸ长门赋》等。汉大赋到司马相如手中,体制基本定型,并从此成为汉代主要的文学形式。除大赋以外,在两汉还有’勾数不多的抒情小赋,比如司马相如的《哀秦二世赋》、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等,它们开启了魏晋南北朝辞赋的先河。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则代表着汉代文学的另外一个突出成就。《史记》是司马迁的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传记文学名著,它在我国的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著作,班固的《汉书》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P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