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铁血传奇/中国专业作家典藏文库》:
再说派走与清军议和使者,周延儒甚为得意,万没想到,自己的建议被皇上采纳,为朝廷又立了一功,自己拔了头彩不说,还趁机捞了一把,正好借机给自己搞个五十寿辰庆典,自己风生水起,正在得意处,哪个官差不拍自己的马屁,正好大捞一把。这天,得到皇帝的圣旨恩准,他即刻命人在府内府外,张灯结彩,请柬喜帖雪片般撒出去,那就是银子、珠宝啊!周延儒心里十分清楚这一点。
首辅周延儒过五十大寿,这在当时的京城,是头等大事,手下的喽哕忙碌张罗着,周延儒是当时崇祯帝驾前最得宠的大臣,所以这个寿诞筹备得极为隆重。甚至连皇后都让自己兄弟周云路去帮他筹办此事,可见周延儒权势之炽。
寿日这天,周延儒身穿大红“寿”字锦缎,满面春风,趾高气扬,站在客厅前接客。前来送礼的人络绎不绝。这时,一位家仆匆匆走进,低声道:“首辅大人,边防探马来报:清兵偷袭河北,已经杀进山东。
周延儒不信,低声喝道:“闭上你的嘴巴,不要搅了本官的好事。”
这时,前去清军阵营议和的使者一行,满脸热汗匆匆赶来,看见周延儒,赶忙上前:“首辅大人……”
周延儒上前问:“议和结果如何?清军答应我们的退兵条件了吗?”
议和使者看看周围喜庆祥和的氛围,欲言又止:“啊,这个……”
周延儒脸色一沉:“别吞吞吐吐的,有什么话就直说。别搅了我的五十大寿喜庆。”
议和副使满脸献媚,抢先道:“恭喜首辅大人,贺喜首辅大人,清军答应了我们的议和条件,您就高高兴兴地庆寿吧!”
周延儒追问:“清军怎么说?”
议和副使低声道:“多尔衮口信,听候消息。”
周延儒不解:“听候消息,这是什么议和条件?”
这时,门外传来喜报:“皇亲云路到……”
周延儒一挥手:“各位辛苦,都先请入席吧。”他赶忙一路跑出,前去迎接皇亲云路去了。
山路上,一队正在行进的清军,逶迤而行。多尔衮与侄儿多铎并辔而行。
多铎:“主帅,我们下一个进攻目标是哪里?”
多尔衮:“先锋,你的看法呢?”
多铎:“我们不应在乎一城一地的占领,而应该以多打胜仗,积累战果为主,依我之见,咱们应该绕过天津,直逼山东。以扩大战果,动摇明朝的根基为目的。”
多尔衮赞许:“先锋所见与本帅相同,此次出兵我们的目的不在珠宝,而是明朝的社稷江山。”他马鞭一指,高声道:“兵贵神速,前进!”
其实,此次清军入侵关内,始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年底,在此之前,清军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先是采取各种手段安抚周边的部族,笼络朝鲜,然后动员了八旗所有精锐部队,备足粮草,此次入侵为祸尤烈。据《东华录》载,此次清军由多尔衮、岳托率领,分路攻明,自万里长城把守较为稀松的城子岭、古北口、青山口潜入长城,明朝京师得此消息,闭门自守。
于是清军分四路南下,陷真定、广平、顺德、大名等地,直抵山东兖州府。先后杀戮明朝鲁王以下王、将、吏达数千人,攻破明朝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降伏六城,大败明军三十九阵,掠得黄金无数,俘获人民三十六万九千口,掠往关外。
而此时,就在明廷酒宴不断,歌舞升平之际,清军养精蓄锐之后,却是凶猛异常。所过之处,村镇一片狼烟,十室九空,百姓惨遭涂炭,纷纷南逃。
这一日,清军先锋大将多铎率领本部人马来到大清河岸边,正欲偷袭渡口,抢占船只,忽闻三声炮响,惊得多铎忙勒住坐骑,四下观看,却见高高的河堤上冲出一支明军,中军大旗上,高书斗大一个“史”字,为首一匹白鬃马上,端坐一位武将,手持大刀,高声喝问:“来将何人,通名报姓,免做刀下无名之鬼。”
多铎年轻气盛,根本不把明军放在眼里,他将马一提,将枪一横,脸一仰,脖子一梗,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喝道:“我乃大清名将,主帅多尔衮亲封先锋官多铎。你是何人?胆敢阻拦天兵去路?”
“哈哈。”明军武将大笑一声:“小娃娃,你真有眼无珠,怎么连我堂堂户部左侍郎兼佥都御史、漕运总督兼淮安巡抚史可法也不认识吗?”史可法轻捋鬓发,用灼灼目光上下打量多铎。
“怎么?他就是史可法?”淮安距此地有千里之遥,怎么飘然而至了呢,多铎暗想,心里吃了一惊。对于史可法他早就有所耳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