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遥远的小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285582
  • 作      者:
    (美)亨利·贝斯顿著
  • 出 版 社 :
    南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编辑推荐

      写给每一个在喧嚣都市渴望独处的灵魂!

      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独居时代的心灵疗愈经典。

      我们选择独居,不是因为孤独,而是为了更深刻地活着。

      与《我选择独自一人》《独居日记》一起深受豆瓣文艺青年喜爱,感动世界各地万千女性。

      每个人都需要一场心灵的放逐之旅,在独居中与自己和解,重新发现自己,倾听自己的声音,发现生活的诗意和美好没有苦痛。

      青年翻译家刘勇军完整呈现原文质朴、空灵、宁静的风格,其文学性、准确性、哲理性在翻译圈深受好评!

      《凤凰周刊》《新京报》《纽约先驱论坛报》《波士顿晚报》诚挚推荐。

      知名学者梁鸿随身携带的一本书。一个人过于孤单并非好事,正如人总是流连于人群一样,并非明智之举。




展开
作者简介

      亨利·贝斯顿(HenryBeston)

      美国知名自然文学作家,曾获美国文理科学院授予的爱默生·梭罗奖章。他的一生写过多部自然文学作品,如《遥远的小屋》《芳草与大地》《烟囱农场睡前故事》等,其中《遥远的小屋》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与《瓦尔登湖》一起享誉世界。

展开
内容介绍

      一片位于科德角的外海,让一位带着六角形的手风琴的三十六岁男子在海滩上停下了脚步,找到自己一心向往的生活——亲手在沙丘上建造了一间开十扇窗的小木屋,在这片人迹罕至的海滩上独居整整一年:惬意地漫步于沙滩,聆听海浪与波涛交织演奏的交响音乐,观赏苍穹中高悬的闪烁繁星,看鲱鱼穿越海洋的迁徙,观察扑闪着翅膀起舞高歌的鸟儿,眺望夜色下摇曳多彩的灯影,凝视雪地里搁浅的沉船……

      生活在这样一个从未被人类侵扰的美好世界里,摒弃一切世俗的纷扰与喧嚣,在自然中栖息,于孤独中寻求生命中的诗意与乐趣。

展开
精彩书评

      《遥远的小屋》是唯·一影响我写作的书。

      ——《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森


      你可以感受到他目光所及之处的丰富、细致和深深的爱意。

      ——2010年“人民文学奖”得主梁鸿


      以质朴、同情和美丽的语言书写而成的一本书。

      ——《纽约先驱论坛报》


      一部极富趣味性、精彩纷呈的伟大作品。

      ——《波士顿晚报》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海滩




浩瀚的大西洋中曾有一片古老的土地,如今已经消失,那里位于北美海岸线的东部和前沿,距马萨诸塞州内海岸三十来英里,现今只剩下了最后一块残留之地。

这片由泥土和黏土构成的巨大峭壁现已被海水侵蚀严重,向海面延伸了二十英里,直面波涛汹涌的大海。峭壁陂陀起伏,其边缘有时距离海浪有一百英尺,有时距离海浪足有一百五十英尺。尽管受到碎浪的冲击,成日风吹雨淋,仍然屹立不倒。层岩由泥土、碎石、沙粒混合而成,色彩各异,有的地方是古老的象牙色,有的地方是炭泥色,而有的地方的象牙色风化成了暗色和浓郁的红褐色。黄昏,峭壁的边缘面对绚丽夺目的西方,岩壁成了一团阴影,没入片刻不得平息的大海。黎明,从海面升起的太阳给它镀上了一层光泽,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幕光亮时强时弱,于白昼中遁于无形。

峭壁脚下,辽阔的海滩纵贯南北,连绵不断。孤寂、粗犷、纯洁无瑕,无关尘世。这片只被外海造访、拥有的海滩或许是某个世界的终点或开端。岁月变迁,大海不断地冲击着这片土地,可是无论岁月如何改变,这片土地都会尽其所能,想方设法地捍卫自己,令其上面的植物悄无声息地沿海滩滋长,草和根织成的网护住前沿的沙砾,抵御风暴的侵袭。如今被完全忽视、乃至受到伤害的大自然的节律,在这里可以尽情展示其广阔的天地,释放远古的自由,云和影、风和浪日夜更替。旅途中的鸟在此停歇,又悄无声息地飞走,成群的鱼儿在海浪下游来游去,海水在阳光下溅起朵朵浪花。

尽管常有人传说这块壁垒是冰河时期的造物,然而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却以崭新的面貌示人。早在冰川汇集,远古大地上雾起雾散之际,大海就侵蚀了这片古老地方的边界。北部似乎有一片海岸平原,边缘已经坍塌,岁月和自然灾难改变了其高度和形状,海水经年累月地流向内陆。那片平原残留的边界同逐渐被侵蚀的崖壁边缘十分吻合。

后来,冰川侵蚀了古老的海滩和平原的不完整部分,断断续续地往海面延伸,卵石、沙粒、石块在岩床上堆积。最后,温暖的大海和时光终于占据了上风,冰崖在浓雾中向西退去,才有了新的地貌。如今,海浪不断冲刷着这片面目一新、杳无人烟的地方。

如果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描述,这便是科德角的地质史。半岛往东西延伸的“双臂”即是葬身于海底的那片古老的平原,“前臂”是一段海岸被冰川侵蚀的地方。这个半岛往海面延伸的部分,比美国大西洋沿岸的任何部分都远,也是外海岸最远的部分。海浪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撞击着崖壁,与岿然屹立在两个世界之间的最后一道堡垒相交。




我描述的悬崖以及与其相交的海滩正对大西洋,位于科德角的“前臂”之上。如今,这块延伸的地方不过是一道长约二十五英里,宽度仅为三到四英里的巨大“堤坝”。这道“堤坝”在普罗温斯敦的海面升起,海洋形成的沙丘和沙漠平原正是始于那里。沙地蜿蜒进入内陆,如同一只在手腕处弯曲的手,转向普利茅斯。普罗温斯敦湾则位于手掌和手指的弯曲部分。如若“前臂”的比喻恰到好处,位于科德角“手腕”部位的特鲁罗——这片弯曲的沙地正好通过一条纵贯南北的弧线由东向西而下。悬崖在此处突然升至最高点。正南偏东,经高地灯塔、伊斯特姆和瑙塞特海岸警卫站的这段壁垒面朝大海,远远望去,轮廓线时而如连绵起伏的波浪,时而如战时的雉堞。其中的洼地和山岗带着上游乡村荒野之地的特色。悬崖在瑙塞特终止,大海也在那里侵入了一片狭窄的地方,带你进入一片沙丘的王国。

悬崖在此结束,海滩上形成了一道由海沙组成的墙,延绵五英里后,这道墙在一处海峡终止,在海峡的入口处,每日涌进的潮水汇入沙丘后面的一个水湾或潟湖中,海峡入口由层层的潮汐岛环绕,蜿蜒的水流分布其中。这就是伊斯特姆和奥尔良之间的小海湾。有时,惊天巨浪会将这些海岛淹没,形成一大片海湾。海峡和湿地往西,可见科德角的高地,这里仅两英里宽。这里是伊斯特姆一处空旷的沼泽,地势起伏。西边则是科德角的海湾。一支强悍的印第安人部落瑙塞特族就曾居住在海域之间的这片地方。

外海最远处的悬崖、荒无人烟的沙丘、海洋中的平原,明亮的世界尽头,草地、沼泽、古老的湿地:这便是伊斯特姆,这便是位于外海的科德角。日月从这里升起,海天一色,浩瀚无垠,云儿时而飘荡在海面,时而飘浮在大地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眷恋着这片熟悉的地方,如今终于得闲拜访这里。于是,我在海滩上给自己建造了一间小屋。

我的小屋坐落在一个沙丘上,在离伊斯特姆沙洲南边中线稍近一点儿的地方。房子的设计图由我亲自操刀,最后由我的邻居和他的木工帮我建造完成。动工之际,我从未想过在那间屋子里常住,只是想在夏天过来避暑,或是让它成为一个舒适的小窝,冬天也可以小住几日。我管它叫“水手舱”,共两个房间:一间卧室,一间厨房兼客厅,总面积不过二十英尺长,十六英尺宽。一个砖砌的壁炉建在连接两室的那面墙上,可为较大的空间供暖,驱走卧室里的寒气。我用一个双灯头煤油炉做饭。

我的邻居是个盖房子的好手。小屋跟我期待的一样,建得紧凑坚实,易于打理,方便供暖,大房间里装有壁板,我将壁板和窗框粉刷成了浅黄褐色,这可是典型的水手舱的颜色。房子或许还显示了主人对窗户的偏好。我设计了十个窗户,光是那间大房子就有七个,东面的一对窗户面朝大海。西面有两扇窗户正对湿地,南面有一对窗户,另外门上还有一个“窗眼”。那个有七扇窗户的房间坐落在山丘顶上,沐浴在海上的阳光下,单凭这句描述就能想象出一幅流光四溢的画面,令人兴奋不已。房子有一扇木制百叶窗,我原本打算仅在冬季将其派上用场,却发现整年都用得上。我发觉如此设计后,既有最隐蔽、幽暗的居所,又有和户外别无二致的内室。我的卧室有三扇窗户,一面朝东,一面朝西,一面对着北边的瑙塞特灯塔。

我在沙丘上凿了一眼水井,接上水管,就有饮用水了。尽管海滩紧挨着大海,沼泽地的水渠每日流向西边,但咸咸的沙粒下仍有淡水。不过,水的味道不尽相同,有的稍微带点儿咸味,有的清甜可口。幸运的是,我凿的那口井里的水是甘甜的。水管从一个用砖头围起来的带顶地窖里插入,里面还装了个水泵,在天冷的时候,我会从水泵里汲水出来(碰上天寒地冻的日子,我干脆打满几桶水,储在水槽里,然后立即把水泵里的水放干)。

我有两盏油灯,还有几个不同样式的烛台用来阅读,壁炉里塞满了柴火,让我可以取暖,我知道壁炉的设计一开始听起来的确很疯狂,不过很管用。这里的火不仅给我提供了一种供热的渠道,还是一种自然的存在,它是我的守护神,更是朋友。


在我那个大房间里,有一个被漆成跟车厢的蓝色完全一致的五斗柜、一张桌子,一个嵌在墙上的书柜,一个沙发,两把椅子,还有一张摇椅。厨房建成了游艇式的风格,所有厨具沿南侧的墙排成一行。先是碗柜、然后是放置油炉的地方,油炉不用时我会把它放在盒子里,接下来是个架子,一个陶瓷水槽,角落里放着水泵,还真多亏了那个水泵,从未出过岔子,要不然准会弄得我整天提心吊胆的。

我的生活用品都是用背包背来的,沙丘上没有路,再说了,即便有路,也不会有人来送东西。沙丘西边,有一条福特车可以勉强通过的路,不过,即便是最有经验的村民也得格外小心,我常听说有车子陷入泥沼或沙中。不过,我的木头就是从这条路上运送过来的。

有时,我还会让我的一个邻居用他家的马和马车将油桶送来。不过,这些帮助只是偶尔才能得到,我基本上也只能指望自己。能拥有这些东西我感到很幸运。我的背包才是随时待命的“沙丘马车”。每两个礼拜,我都会安排一个朋友在瑙塞特警卫站跟我见面,带我去伊斯特姆或者奥尔良购物,然后再将我送回到瑙塞特站。我会在那里将牛奶、鸡蛋、黄油和面包卷小心翼翼地一层层地码好,打好包,然后沿着海滩,踏浪回家。

我建造的那间小屋所在的沙丘顶离高水位线顶多二十英尺,距离海滩也不过三十英尺。我唯一的邻居就是距离小屋不到两英里的瑙塞特警卫站。南边是一望无际的山丘,还有几个偏僻、孤寂的狩猎营地,西边的沼泽地和潮汐将我同村子和几处偏僻的农舍隔离开来,房门也处在大海的包围中。北边,我唯一能同人接触的只有北边了。我的房子坐落在荒芜的沙丘上,四面都是自然环境。

小屋完工、试用后,我原本并没打算在科德角住一年,九月,我在那里待了两个礼拜。但是,两个礼拜结束后,我流连忘返。时值秋季,这片土地以及外海的美和神秘叫我如痴如醉,不舍离去。眼下,这个世界正好因为少自然元素,才显得那样地苍白,手边没有火,地下没有甘甜的井水,没有新鲜的空气,脚下也没有可爱的泥土。

我所在的那个由海滩和沙丘组成的世界里,大自然是那样地鲜活,像是都有了生命力。在苍穹之下,这里每年都会举行别开生面的盛会。大海潮涨潮落,海浪不停地涌向海滩,成群的鸟儿,海上的过客、冬日的暴雨、秋日的壮美、春季的神圣,所有这些都是这个漂亮的海滩的组成部分。我待的时间越长,就越是迫切地想了解这里的海岸,分享它那神秘、自然的生活。我发现我有时间做这样的事情,并不害怕孤独。我身上具有野外自然学家的气质。不久,我便下定决心,打算留在这里,在伊斯特姆海滩试住一年。



展开
目录

导读

一九四九年版作者序

第一章海滩

第二章秋日大海鸟儿

第三章巨浪

第四章仲冬

第五章冬日访客

第六章海滩上的灯火

第七章春季漫步于内陆

第八章大海滩之夜

第九章一年中的高潮

第十章沙丘上升起的猎户星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