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时间的女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9410030
  • 作      者:
    (英)约瑟芬·铁伊[著]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当真相被历史尘封
  时间会站在哪一边?
  这是一个刷“颜值”定人品的推理故事。
  四百年前,末代君王,身负不可饶恕的罪行,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四百年后,一幅沉默的画像,一位闲极无聊的探长,一个偶然闯入博物馆的“小羊羔”,意外启动了改变历史的机关。你相信改变吗?
  臭名昭著的末代暴君,有口皆碑的一代英王,名垂青史的皇家法官,一切都是盖棺定论的熟知,俨然一套完美的供词。然而,熟知非真知?

展开
内容介绍
  理查三世,金雀花王朝的末代君王,背负着令人发指的罪行,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四百年后,一幅画像,将改变历史的可能,交到了受伤的探长手里。
  曾经对兄长无限忠诚的少年,为何会残忍杀害兄长的两个孩子?因正直而被后世尊崇的大法官,是勇敢的揭露者,抑或权力的走狗?臭名昭著的末代君王,与功勋卓著的一代明主,究竟谁带了假面?权力的诱惑,深藏的嫉妒,卑劣的诬陷,无耻的合谋,什么才是真相?……
  当风云诡谲的王朝更替,被历史的灰尘覆盖,时间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展开
精彩书评
  看铁伊的小说,感觉很新,如在当下。
  ——朱天文

  约瑟芬·铁伊,古典推理高峰的第二黄金期三大女杰之一,但走的路子和与她齐名的艾嘉莎·克丽丝蒂、桃乐赛·谢尔丝大大不同,铁伊毫不掩饰她对那种不断复制、下笔如流水的讨好读者作品的厌恶。克丽丝蒂一生出书近百种,谢尔丝也达五十,但铁伊一辈子只写八本推理小说,本本俱在水准之上──否则她如何能以一敌十,和大产量的克丽丝蒂和谢尔丝并驾齐驱,其中特别的是这本《时间的女儿》。
  ——著名书评人唐诺

  《时间的女儿》是推理史上重要的作品之一。
  ——英国著名记者、作家,2010年奥威尔奖得主彼得·希琴斯(PeterHitchens)

  对于这段颇具争议的历史,必定会有不少书籍提出质疑(《时间的女儿》就是其中之一)。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
展开
精彩书摘
  剩下的这些脸孔还是让他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下午。早在当警察之前他就对观察人们的面容很有兴趣。在苏格兰场的这几年证明这个兴趣不仅是个人爱好,更堪称一项专长。早年他曾经和带他的长官目睹过一次指认的过程。那案子不归他们管,他们只是因为办其他事刚好在场。当时他们在审讯室后面的屋子里观察两个证人——一男一女——分别在并排站着的十二个面容相近的男子面前走过,并试图在他们中找到记忆中的脸孔。
  “谁是坏人,你知道吗?”长官在他耳边小声问。
  “我不知道。”格兰特回答,“但我可以猜一下。”
  “是吗?你猜是哪个?”
  “左数第三个。”
  “罪名是什么?”
  “我不知道。我对这案子真的一无所知。”
  长官看向他的目光颇有深意。那一男一女没能做出指认就离开了。本来站成一排的人们轰然散开。他们聊着天,整理衣领,系好领带,在受召协助完司法程序后重新回到大街上,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唯一没有走动的是左数第三个人。他顺从地站在那里,等人来把他带回牢房。
  “不得了!十二分之一的概率,猜对了。干得漂亮。”长官说,“他把你的人从那一堆人里挑出来了。”他跟当地的巡官解释道。
  “你认识他吗?”巡官有点惊讶,“据我们所知,他以前没犯过事啊。”
  “不,我从来没见过他。我甚至不知道他的罪名是什么。”
  “那你为什么选他?”
  格兰特犹豫了。那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分析自己做出选择的过程。跟理性判断无关。他并没说过:“这人的脸有这样或那样的特征,所以他是嫌犯。”他的选择几乎全靠直觉,理由也只存在于他的潜意识里。最后,沉溺在潜意识里好一阵的他脱口而出:“他是十二个人里唯一一个脸上没有皱纹的。”
  听了这话,他们笑了起来。这样明明白白的把自己的路数暴露出来,倒是让格兰特看清了自己的直觉是如何运作的,也意识到了隐藏在背后的道理。“这听起来有点傻,但其实不然,”他说,“脸上没有皱纹的成年人,只能是白痴。”
  “弗里曼可不是白痴,”巡官打断他,“依我看,他精着呢,相信我。”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白痴是没有责任感的,是标准的不负责任的人。那站成一排的十二个人都有三十多岁了,只有一个人长着一张不负责任的脸。所以我就选了他。”
  从那以后,苏格兰场就流传起一个善意的笑话:格兰特会“看相”。警务处的助理处长还曾经开玩笑说:“别告诉我你相信这世上竟然有‘犯罪脸’这种东西,探长。”
  格兰特说并非如此,没那么单纯。“假如世界上只存在一种犯罪形式,也许还有这种可能,先生。然而犯罪手法就像人的天性一样多变。如果一个警察想给面孔分类,他会被淹没在面孔的海洋里。随便找一个下午,在五点和六点之间去邦德街走走,你大概能知道纵欲过度的女人长什么样。可是,伦敦最臭名昭著的女花痴看上去却像个冷冰冰的圣女。”
  ……
  ……
  当然会有一个解释的,格兰特想冲着她的背影大吼一声。但那个解释是什么呢?这件事杜绝了一切可能性,违背了所有常识。历史学家说这场谋杀改变了人们对理查的看法。因为这一罪行,理查被整个英格兰痛恨,而这也是英格兰人民之所以欢迎一个陌生人取代他的王位的原因。可是,当他的恶行在国会面前一一罗列时,那场谋杀却没有被提及。
  这桩案子提审时理查已经死了,拥护他的人要么在逃亡之中,要么被放逐在外。政敌们自然能够把任何他们想要的罪名强加在理查头上,然而他们却没有想到那场极为显眼的谋杀。
  为什么?
  据称整个国家因为王储的失踪而沸反盈天。这是当时最热门的丑闻。可是当理查的政敌搜集他违背道德和背叛国家的罪行时,居然没有将最臭名昭著的这件事计算在内。
  为什么?
  亨利正在经历初登大宝的过渡期,任何微不足道的有利条件都应该加以利用。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不认识他,论血统他也没有成为国王的资格。可他却没有利用理查这个众所周知的罪行以及这一罪行理应带给他的压倒性的好处。
  为什么?
  他从一位声名显赫的君主那里继承了王位。从威尔士边境到苏格兰疆界,这位君主可谓家喻户晓,而且在侄子们失踪之前一直广受爱戴。即便如此,亨利还是忽略了他在对阵理查时的最大王牌——后者那令人憎恶的、不可饶恕的罪行。
  为什么?
  ……
展开
目录
A.套路
B.画像
C.课本
D.历史
E.家族
F.圣人
G.骗局
H.指控
I.无稽
J.失误
K.愚蠢
L.讽刺
M.戏文
N.高墙
O.邀宠
P.案卷
Q.皇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