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城市景观研究.第2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4002964
  • 出 版 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历史城市景观研究(第2辑)》主要内容包括: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国际会议成功举行、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与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第四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活动公告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历史城市景观研究(第2辑)》: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国际会议”围绕“系列遗产”的保护与管理这一重要议题开展研讨,我认为,主题选得对,时机选得好。
  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运河是杭州的生发之河。流淌了两千多年的京杭大运河,不仅是中国的“国之瑰宝”,更是杭州的“城之命脉”。为了保护运河,从2002年开始,杭州围绕“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目标,按照“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拓展旅游、以民为本、综合整治”原则,连续10年投入一百多亿元人民币实施运河综保工程。通过综保工程,先后完成运河一百多处景观的保护和恢复,修复了运河的自然和人文生态,为大运河申遗作出了积极贡献。2006年5月24日,杭州与全国政协共同举办了第一次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并通过了《杭州宣言》,杭州成了大运河申遗的“发祥地”。国家文物局励小捷局长、童明康副局长都对杭州在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展示方面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肯定了大运河(杭州段)申遗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首批名单中,杭州的申遗范围包括6个遗产点、5段河道,共有11个点段,具体为:凤山水城门遗址、富义仓、桥西历史街区、西兴过塘行码头、拱宸桥、广济桥、江南运河吴江-嘉兴-杭州段(余杭塘栖-杭州坝子桥、江浙省界-杭州市坝子桥段的杭州塘、上塘河)、杭州中河-龙山河、浙东运河主线(杭州市西兴镇-上虞东关段的西兴运河、萧绍运河),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对于杭州这样一座拥有八千年文明史、五千年建城史的城市而言,除了做好大运河的保护以外,我们也将西湖、良渚遗址、南宋皇城大遗址、西溪湿地的保护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我们希望,通过二十年的努力,使杭州成为一座拥有五处世界遗产的城市。到了那一天,杭州的特色就更加彰显了,杭州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就更强了。
  下文就文化遗产特别是历史城市景观保护谈几点想法。
  一、城市发展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
  昨天,中国的许多城市管理者曾经不相信经济发展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相信土高炉可以炼钢铁,水稻亩产可以超过两万斤,结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来明白,经济发展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比如现在大家所熟知的产业梯度转移规律。今天,中国的城市管理者又面临着一次重大的考验,就是是否相信城市发展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城市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也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我相信,城市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而且必须遵循这一客观规律。这是真理,是规律使然。否则,我们还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比如,现在不少人还在争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快一点好还是慢一点好,甚至有专家提出中国的城市化步伐能不能放慢一点。但是城市化的快慢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早就有美国学者诺瑟姆(Ray.M.Northam)总结了世界许多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历程,得出了一个著名的定律叫“诺瑟姆S形曲线”,即城市化过程曲线。他认为在城市化率达到30%之前,城市化的进程是缓慢的,但是一旦突破了30%的临界点,城市化率就呈快速增长态势,一直冲高到70%,而后才会逐渐减缓,基本呈现为条水平线,世界各国无一例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现在正处在快速增长期,去年城市化率达到52%。过去30年的中国城市化进程证明诺瑟姆定律是完全正确的。因此,今天中国的城市管理者,以及研究城市的专家学者,必须具备一个基本常识,就是城市发展如同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一样,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其内在发展规律。
  ……
展开
目录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国际会议
让城市因历史而美丽
加强研究保护好系列遗产——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国际会议开幕式上的
致辞
系列遗产的保护、管理和监控
关于系列遗产的世界遗产申报与管理
系列遗产申报的产生、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保护世界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国际会议开幕式上的
致辞
以考古公园为基础阐述威尼斯宪章的原则和目标——以塔拉兹考古项目为例
基于OUV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中东铁路与滇越铁路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国际会议观点集萃
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书写西湖的前世与今生——《西湖通史》序
物换星移:文化遗产面对的挑战和对策
闸口白塔数字考古调查实践——3D数字时代的文化遗产调查与保护
跨学科的文物建筑虚拟修复与重建研究——以故宫灵沼轩虚拟修复与重建项目为例
《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关于文化遗产区划规定的回顾与评析
历史街区基础设施改造工作的思考
重现历史繁荣打造城市旅游综合体——杭州闸口白塔保护与利用研究
金润泉故居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研究
从情感人类学看歌谣研究的意义——以西和的乞巧歌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朝节民俗研究
日本大型企业在博物馆数字化发展中承担的角色
关于开封民办博物馆建设的若干思考
“游客凝视”视阈下的博物馆旅游体验研究
信息资讯
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国际会议成功举行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与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
第四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活动公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