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死亡黑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783462
  • 作      者:
    (美)尼尔·德格拉斯·泰森著
  • 出 版 社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泰森是一位出色的自然教师,他的故事充满幽默,不仅把那些最复杂的宇宙学概念简单明了地告诉我们,同时也和我们分享宇宙带给他的激情。
展开
作者简介
  尼尔·德格拉斯·泰森,天体物理学家,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海登天文馆馆长,著名作家,美国《自然史》杂志专栏作家。2007年被《时代周刊》杂志评为百位世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宇宙系列:死亡黑洞》一书集结了四十余篇泰森最精彩的文章,探讨了一系列宇宙学话题——从宇宙生物学前沿的星际生命问题,到电影业对夜空污染的忽视。泰森通过描绘人体进入黑洞以后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黑洞的奥秘;通过回顾历史上科学与宗教的无谓冲突,讲述了地球从宇宙中心到无名小卒的自我放逐的故事。
展开
精彩书评
  ★“每一页都令人兴奋不已。”
  ——大卫·休斯,《新科学家》
  
  ★“泰森和戈德史密斯精通自己的专业——但他们也是出色的讲述者,知道如何把惊人的天文发现描绘得栩栩如生。”
  ——迈克尔·D·莱蒙尼克,《宇宙大爝炸的回声》作者
  
  ★“涵盖了整个现代宇宙学。”
  ——《新科学家》
  
  ★“解读宇宙学、天体物理和宇宙生物学的优美、简明之作。”
  ——《柯克斯书评》
  
  ★“不同类型的读者都将从作者精美、充满智慧的文字中受益。如果今年你只打算买一本科学类书籍的话,非本书莫属。”
  ——杰夫·扎勒斯基,《出版人周刊》
展开
精彩书摘
  《宇宙系列:死亡黑洞》:
  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前,几乎没有理由能让人认定地球上的物理定律和宇宙里其他地方的物理定律是相同的。天上地下各有一套行事的规则。事实上,当时的很多学者认为天上的事是我们这些无能的凡夫俗子无法参透的。如后面第7章所讲述的,当牛顿冲破这一哲学藩篱,指出一切运动都可以分析和预测时,一些神学家批评他抢走了上帝的所有功劳。牛顿发现,引力令成熟的苹果落下枝头,也正是它使得抛出的物体按照弯曲的抛物线运动,让月球沿着轨道绕地球飞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也决定了太阳系里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的轨迹,决定了银河系里数百亿颗恒星的运转轨道。
  物理定律的普适性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发现的进展。引力仅仅是开头而已。想象一下在19世纪,当棱镜(能够将光束分解成各种色光组成的光谱)被第一次对准太阳的时候,天文学家是多么的激动和兴奋啊。光谱不仅美丽,还包含了发光体的温度、成分等许多信息。利用光谱上独特的明线或暗线可以分辨出不同的化学元素。令人们惊喜的是,太阳的化学成分与实验室里的一样。从此棱镜不再是化学家们的专用工具,它揭示出当太阳与地球在体积、质量、温度、位置和外观上存在差异的同时,却含有相同的组分——氢、碳、氧、氮、钙、铁等,但是比起这一长串相同的组分,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所有有关太阳光谱特征形成的物理定律同样也在1.5亿千米①以外的地球上适用。
  这个普适的概念真是太广泛了,反过来应用也同样成功。对太阳光谱的详细分析发现太阳里存在一种地球上没有的元素。由于它来自太阳,因此这种新物质被命名为氦(源自希腊语helios,即太阳的意思)。后来在实验室里也发现了这种物质。因此,氦成为元素周期表上第一种、也是唯一一种在地球之外发现的元素。好了,这些物理定律在太阳系里适用,但在整个银河系里同样适用吗?在整个宇宙里呢?它们自身会随时间变化吗?这些定律逐一得到了检验。附近的恒星也显现出相似的化学成分。遥远的双星被束缚在互耦的轨道上,似乎完全遵守牛顿的引力定律。同理,双重星系也是如此。
  另外,就像地质学家研究地层一样,我们看得越远,看到的事件就越久远。宇宙里最遥远天体的光谱显示它的化学成分与宇宙里其他所有天体并无差别。尽管那里的重元素含量较低(重元素主要产生于近代的爆炸星体里),但是描述产生这些光谱特征的原子和分子过程的定律并没有改变。
  当然,并不是宇宙里的所有事物和现象都能在地球上找到相对应的存在。
  你恐怕从没穿过过一团温度高达数百万度的炽热等离子体,也绝没有在大街上撞见过黑洞。重要的是,描述这些的物理定律具有普适性。当首次对星际星云发出的光进行光谱分析时,又找到一种地球上没有的元素。但是这时元素周期表上已经没有空着的格子了,而之前发现氦的时候还有一些。于是天体物理学家们发明了“nebulium”一词,作为这种未知元素的占位符。最终人们发现,宇宙中的气态星云非常稀薄,其中的原子碰撞概率很低,这时原子中的电子能够表现出在地球上不可能出现的行为。事实上,所谓“nebulium”只是氧离子的特殊表现而已。
  ……
展开
目录
序篇:科学之始

第一篇 知识的本质——了解宇宙可知事物的挑战
1.觉醒
2.天地如
3.眼见不为实
4.信息陷阱
5.止步不前的科学

第二篇 自然知识——探索宇宙的挑战
6.从太阳中心出发
7.行星展览
8.太阳系里的流浪者
9.五个拉格朗日点
10.反物质真重要

第三篇 自然之道——自然如何向探究者展现自己
11.恒定不变的重要性
12.速度极限
13.弹道飞行
14.关于密度
15.彩虹之上
16.宇宙之窗
17.宇宙的色彩
18.宇宙等离子体
19.火与冰

第四篇 生命的意义——破解生命之谜的挑战与胜利
第五篇 当宇宙变糟时——宇宙欲毁灭我们的种种方法
第六篇 科学与文化——宇宙发现与公众反应之间的纠葛
第七篇 科学与上帝——当认知方法发生冲突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