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企业预算管理:从预算整合到整合预算:from budget integration to integrated budget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58540
  • 作      者:
    谢志华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谢志华,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博导,国务院特贴专家,北京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人选和管理会计咨询专家,商务部内贸专家和政策专家。担任多家全国性学术团体的会长、副会长或常务理事及多所院校的客座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从预算整合到整合预算是我们对预算认知的一次革命性的飞跃,至少我们发现传统的企业的组织、流程、作业、岗位和信息体系的设计并不适合于预算管理的需要,同时,我们也找到了按照预算的要求进行组织再造、流程设计、作业分析、岗位设置和信息体系重构的路径。这无疑对于我们丰富预算管理的理论、提升其理论层次,还是对于指导预算管理的实践都会产生极其有益的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企业预算管理:从预算整合到整合预算》:
  基于“事”的预算体系就是要把目标利润的要求落实到企业的每一项业务活动中去,这里的“事”首先就是指各项业务活动,企业的业务活动包括哪些?资产负债表作为结果报表包含了企业的一切业务活动,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一方,一方面,除利润之外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是筹资活动的结果,另一方面,利润(未分配利润)是经营活动的结果,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一方,企业通过筹资或经营活动取得的资金购买各项资产是投资活动的结果。所以,一个企业的全部业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它们的关系是通过筹资取得资金,通过投资将取得的资金购买各项资产,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前提条件,最后,通过经营活动取得利润。而从预算体系的角度出发则正好与此相反,就是为了实现预算目标利润企业必须展开各种经营活动,而为了进行这些经营活动必须要进行各种合理有效的投资,伴随投资的增加相应就必须进行筹资。所以,预算目标利润是预算编制的起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利润,企业必须进行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或者说,所有这些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预算目标利润的实现而设立和展开,这就是基于“事”的预算整合的内核。基于“事”的预算整合的框架如下:
  (一)预算体系的起点:确定预算目标利润
  预算体系是以预算利润目标利润为起点形成的,预算目标利润的形成具有以下特征:
  1.提出预算目标利润的主体是出资者(股东)。
  从理论上讲,任何出资者投出资本都具有其风险偏好及其相应的报酬预期,两权分离后,出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报酬预期是通过企业的经营范围的限定和与此相应的利润预期得以体现。只有当经营者按照出资者所规定的经营范围进行经营并实现其预期利润时,经营者才会被聘用或续聘。显然,出资者是两权分离的公司制企业的预算目标利润的提出者。这不仅反映了出资者进行投资的目的,也体现了出资者的基本权益以及对经营者的约束,同时,也表明了经营者对出资者的责任。在直接实物投资时,出资者直接给经营者提出应达到的投资报酬率;在采用间接证券投资时,出资者通过对证券的买卖间接限制经营者必须达到的最低投资报酬率。高于该报酬率时就长期持有;否则将证券出售。
  2.预算目标利润是资本净利润率或每股净收益。
  从长远来看,出资者追求自身财富的最大化,表现为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但就每一个预算期而言.则必须在保证资本保值的基础上,资本净利润率或每股净收益尽可能最大化。如果持续看,每一期的资本净利润率和每股净收益最大,则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
  3.预算目标提出的依据是市场平均利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规律的作用形成平均利润,企业不能获得平均利润就会被市场淘汰。就一个具体企业而言,由于所处的行业和地区不同,所应达到的资本净利润率和每股净收益应与相应行业和地区的平均净利润率相一致,这主要是考虑不同地区和行业的资源和环境差异所形成的垄断利润。平均资本净利润率和每股净收益是确定预算的基本标准,由于每个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不同,为了维持自身的竞争地位或者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每个企业在确定预算目标利润时,就必须以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平均资本净利润率和每股净收益为基础,根据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和预期需要达到的竞争优势确定自身的这一目标。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预算的起源与发展
一、预算管理的起源
二、企业预算管理的萌芽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
20年代末)
三、预算管理的发展期(20世纪3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
四、预算管理的改革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五、预算管理的新发展模式
六、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发展
七、我国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预算整合与整合预算
一、预算整合:预算的整合作用
二、整合预算:按预算管理要求再造企业业务体系
三、预算误区:基于我国预算管理实践的经验

第三章 基于“事”和“人”的预算整合
一、预算整合:基于“事”的预算
二、预算体系:基于“人”的预算整合

第四章 预算管理体系与预算管理思想
一、基于人本思想的预算管理体系
二、基于系统思想的预算管理体系
三、基于民主思想的预算管理体系
四、基于战略思想的预算管理体系

第五章 预算管理体系与预算机制
一、从责任导向到利益导向的预算管理体系
二、责、权、利有效配置的预算机制
三、企业资源有效配置的预算机制
四、收益分配的预算机制
五、利益边界界定的预算机制
六、收益分配均衡的预算机制
七、基于协同效应的收益分配的预算机制

第六章 整合预算及其实现路径
一、整合预算:业务体系、信息体系与价值体系的融合
二、整合预算:基于预算的业务重构
三、整合预算:基于预算的岗位设计
四、整合预算:基于预算的组织再造
五、整合预算:基于预算的流程再造
六、整合预算:基于预算的信息体系重构
七、整合预算的一个小结
八、整合预算与预算整合的融合
九、一个补充:预算松弛的成因、影响及其规避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