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基础及其商业模式研究》:
目前,对于RFID常见的攻击形式有:物理攻击、伪造攻击、假冒攻击、复制攻击、重放攻击、信息篡改等。标签的特殊性和局限性表现在:没有微处理器、有限的存储空间、有限的电源供给、由数千个逻辑门电路组成等,所有这些特点和局限性都对RFID系统安全的设计带来了特殊的要求,传统的加密或者签名算法很难集成到这类设备中,这使得设计者对机制的选择受到很多限制。设计安全、高效、低成本的RFID安全协议成为了一个新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也吸引了许多国际一流密码学家的关注和投入
RFID安全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安全协议的研究、加密算法的设计、RFID安全协议的安全模型及安全性的研究等。现在已经提出的针对RFID系统的可证明安全模型主要有:①Gildas Avoine提出的攻击者模型;②Ari Juels等人提出的安全模型;③Serge Vaudenay提出的安全模型。其中,Vaudenay在2007年提出的安全模型是现在已知的最完整的模型。
基于可证明安全性理论来设计和分析RFID安全协议,提出适用于RFID系统环境的协议模型,对于设计和分析安全的RFID协议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这是一个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领域。
(4)手机终端的安全
手机作为最普及的终端,在物联网时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对于手机终端的安全问题,也可作为物联网时代的个性化网络安全问题加以探讨。
手机的安全问题,关键在于手机病毒的传播,现在,清除手机病毒最 好的方法就是删除带有病毒的短信。如果发现手机已经感染病毒,应立即关机,死机了,则可取下电池,然后将SIM卡取出并插入另一型号的手机中(手机品牌最 好不一样),将存于SIM卡中的可疑短信删除后,重新将卡插回原手机。如果仍然无法使用,则可以与手机服务商联系,通过无线网站对手机进行杀毒,或通过手机的IC接入口或红外传输接口进行杀毒。
由于在我们国家手机的使用还在起步阶段,以手机目前的数字处理能力(容量和运算),还不至于强大到可以独立处理、传播病毒。所以病毒只能通过电脑、WAP服务器、WAP网关来骚扰手机。随着物联网的普及,手机承载的信息价值将增加,很可能成为攻击的对象,必须多加警惕,提早预防。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