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地球抛弃我们·湿地:守住地球最后一片绿》:
关于湿地的概念,如今国际上仍没有做出明确的定义。虽然没有明确的概念,但公众根据湿地的特点,总结为:湿地是位于深水系统和高地系统之间的边缘,经常受深水系统和陆地系统的共同影响,是地表长期或季节性积水的景观类型。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一道被称为全球陆地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的类型取决于其形成的地理条件。不同类型的湿地自然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但不排除一些共同点,如所有的湿地都会有包括长期、季节性等特点的积水;在湿地的土壤方面,往往会水分饱和,而且长期处于厌氧环境或厌氧环境与好氧环境交替,积累有机植物并且分解缓慢。除此之外,湿地中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和植物,它们适宜在淹水或者是土壤饱和的条件中生存。不耐水淹的生物是很少存在的。
因为湿地不仅有多种类型,而且广泛分布、大小有别、水质不同,所以对湿地进行统一的划分和定义是不现实的,所以目前并无被普遍认同的统一的湿地定义。鉴于湿地经常是在水陆交界处存在,并且受水陆的共同作用,所以不少学者对湿地的划分就是在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之间徘徊。这种划分方法是机械的,也是不完美的。它导致了湿地在管理和分类方面出现了很大的矛盾。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对湿地没有明确的定义或者是对湿地定义多样性正体现出了湿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地理界存在着一种对湿地较为综合的定义,它首次是由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1979年提出来的,为湿地科学家所认同。这个定义第一次出现在众人面前是在题为《美国的湿地和深水生境分类》的研究报告中。其定义如下:“湿地是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转换区,通常其地下水位达到或接近地表,或者处于浅水淹覆状态,湿地必须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之一的特征:(a)至少是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生长为优势;(b)基质以排水不良的水成土为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