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海陆关联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2790301
  • 作      者:
    管华诗主编
  • 出 版 社 :
    海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海陆关联卷》包括综合报告和四个专题报告。报告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按照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海洋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结合国际海洋开发与保护经验,通过分析研究我国海陆关联工程的发展目标、发展原则与发展重点,提出了科学发展海陆关联工程的对策建议。衷心希望能够为促进陆海统筹战略实施和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工程院“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研究成果形成了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系列研究丛书,包括综合研究卷、海洋探测与装备卷、海洋运载卷、海洋能源卷、海洋生物资源卷、海洋环境与生态卷和海陆关联卷,共七卷。《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海陆关联卷》是海陆关联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海陆关联工程与科技领域的综合研究成果,包括国家战略需求、国内发展现状、国际发展现状与趋势、主要差距和问题、发展战略和任务、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推进发展的重大建议等;第二部分是海陆关联工程与科技四个专业领域的发展战略和对策建议研究,包括沿海产业涉海工程区划、海陆联运物流工程、海岛开发与保护、沿海重大工程防灾减灾等。
  《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海陆关联卷》对海洋工程与科技相关的各级政府部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可供科技界、教育界、企业界及社会公众等作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三)沿海重大能源设施建设启动
  我国海陆关联工程发展的另一个方面表现为以核电站、大型油气储运设施等为代表的重大能源项目的沿海布局和建设。
  以核电站为例,我国已投入运营的核电站共有13台机组,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l%。正在运营的核电站有6座,分别是浙江秦山一、二、三期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和江苏田湾核电站,均位于沿海地区。我国还是世界上在建、筹建核电站最多的国家,在建核电站有12座,筹建项目有25个,其中绝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区。
  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工程建设是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从2004年起开始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第一期工程,主要分布在宁波、舟山、青岛和大连等4个沿海港口城市,原油储备能力达1亿桶。第二期工程8个战略储备库中,有4个选址在沿海地区。可以预见,在工程建成后,我国沿海地区将成为重大能源设施分布的重点区域。
  一系列重大能源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一方面对沿海经济结构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对沿海防灾减灾和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各个领域一批重大工程的实施,我国海陆关联工程技术水平实现大幅提升,突破和掌握了大型涉海工程一系列关键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迅速缩小。目前,我国在大规模填海工程、大型深水港、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深水航道疏浚、沿海核电站、石油储运设施等领域的综合工程技术正在向国际前列跨越,一些代表性工程的规模与技术已经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一)跨海通道设计施工技术大幅提升
  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最能代表我国海陆关联总体水平的提升。与跨越(穿越)河流的桥梁、隧道相比,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普遍具有长度大、跨度大、深度大等特点。如杭州湾大桥工程全长36千米,海上桥梁长度达35.7千米;胶州湾大桥海上段长度25.2千米。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最深在海平面下约70米,青岛胶州湾隧道最深在海平面下82米。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施工工程量,也给施工组织和运营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难题。大型跨海通道还具有投资巨大的特点,厦门翔安隧道与青岛胶州湾隧道的总投资都超过了30亿元,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投资超过100亿元。
  跨海通道建设普遍面临自然条件复杂、施工条件差、制约因素多等困难,这对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例,施工区域水文气象条件复杂,有效作业时间年均仅180天左右;工程地质条件较差,软土层厚达50米,南岸浅滩区10千米范围内存在浅层沼气;南岸滩涂区长达9千米,施工作业条件受到限制;大桥处于海洋强烈腐蚀环境,对大桥结构耐久性影响很大。胶州湾大桥也同样面临诸多施工困难:冰冻期长达60天左右;胶州湾海域海水盐度高达29.4~32.6;桥梁受通航、航空双重限制,桥面以上塔高、拉索布置的空间有限。海底隧道建设则主要面临深水区施工作业的风险:深水海洋地质勘察的难度高、投人大,漏勘与情况失真的风险程度增大;高渗透性岩体施工开挖所引发涌/突水(泥)的可能性大,且多数与海水有直接水力联系,达到较高精度的施工探水和治水十分困难;海上施工竖井布设难度高,致使连续单口掘进长度加大;饱水岩体强度软化,其有效应力降低,使围岩稳定条件恶化;全水压衬砌与限压/限裂衬砌结构的设计要求高;受海水长期浸泡、腐蚀,高性能、高抗渗衬砌混凝土配制工艺与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要求严格;城市长跨海隧道的运营通风、防灾救援和交通监控,需有周密设计与技术措施保证等。
  我国在跨海通道设计施工过程中,面对新环境、新问题,因地制宜地大量采用技术创新和施工工艺创新,这是我国跨海通道建设中的一个显著特点。例如,在杭州湾大桥建设中,为减少海上作业量,大桥7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整体预制架设的方案,重达2160吨的箱梁采用运架一体专用浮吊吊装架设;大桥水中区墩身采用预制墩身方案,利用大型船舶运至墩位处吊装;针对桥址处局部区段富含天然气的情况,采取主动控制放气及增大端阻力与发挥桩侧阻力增强效应的对策,保证了桥梁基础的稳定。在厦门翔安隧道施工中,在软弱大断面,首次采用了改进的CRD工法和分工序变位控制法,使围岩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对隧道顶板厚度小于隔水层厚度的富水砂层地段,根据浅滩地表条件,因地制宜地优选了地表连续墙分仓截水。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海陆关联工程发展战略研究综合报告
第一章 我国海陆关联工程与科技的战略需求
一、增强深海远洋开发能力的需求
二、有效维护管辖海域权益的需求
三、科学利用近岸空间资源的需求
四、优化海陆关联交通体系的需求
五、强化沿海安全管理与防灾减灾的需求
第二章 我国海陆关联工程与科技的发展现状
一、工程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一)港口建设出现新高潮
(二)跨海通道建设步伐加快
(三)沿海重大能源设施建设启动
二、工程技术总体水平达到新高度
(一)跨海通道设计施工技术大幅提升
(二)深水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三)河口深水航道技术的新探索
三、沿岸空间开发成为发展新热点
(一)围填海工程成为沿海开发的重要形式
(二)海岛开发与保护工程发展加快
四、在沿海经济发展中发挥新作用
(一)港口建设带动现代临港产业体系发展壮大
(二)港口、桥隧等重大工程对区域经济格局产生明显影响
(三)海岛开发与保护工程推动海岛经济结构优化
第三章 世界海陆关联工程与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世界海陆关联工程发展现状与主要特点
(一)沿海港口工程
(二)跨海大桥工程
(三)海底隧道工程
(四)海岛开发与保护工程
二、面向2030年的世界海陆关联工程发展趋势
(一)沿海产业涉海工程规划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现代化沿海港口体系日趋完善
(三)跨海通道技术发展迅速
(四)可持续的海岛开发与保护模式逐步确立
(五)沿海工程防灾减灾体系正在加强
三、国外经验教训
(一)发展海陆关联工程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需求
(二)发展海陆关联工程要完善利益相关方参与协调机制
(三)发展海陆关联工程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
第四章 我国海陆关联工程与科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工程发展的协调性和系统性不强
二、各层次、各领域工程发展不平衡
三、支撑陆海统筹的能力不足
四、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引起重视
六、防灾减灾和安全管理体系尚需完善
……
第五章 我国海陆关联工程与科技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与重点
第六章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第七章 重大海陆关联工程与科技专项建议

第二部分 中国海陆关联工程发展战略研究专业领域报告
专业领域一:沿海产业涉海工程区划研究
第一章 我国沿海产业涉海工程区划现状与战略需求
第二章 我国沿海产业涉海工程布局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世界沿海产业涉海工程布局现状与趋势
第四章 我国沿海产业涉海工程区划战略定位、目标与重点
第五章 重大海洋工程
第六章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专业领域二:海陆联运物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章 我国海陆联运物流工程发展的战略需求
第二章 我国海陆联运物流工程发展现状
第三章 世界海陆联运物流工程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四章 我国海陆联运物流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 我国海陆联运物流工程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与重点
第六章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第七章 重大工程和科技专项建议
专业领域三:海岛开发与保护工程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章 我国海岛开发与保护的现状与战略需求
第二章 我国海岛开发与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世界海岛开发与保护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四章 我国海岛开发与保护的战略定位、目标与重点
第五章 重大海岛开发与保护工程项目
第六章 重大科技专项
第七章 政策建议
第八章 典型海岛开发与保护工程建设
专业领域四:沿海重大工程防灾减灾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章 我国沿海重大工程防灾减灾的战略需求
第二章 我国沿海重大工程防灾减灾发展现状
第三章 世界沿海重大工程防灾减灾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四章 我国沿海重大工程防灾减灾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 我国沿海重大工程防灾减灾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与重点
第六章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第七章 沿海重大工程防灾减灾专项建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