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是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审美教育思想既不是狭隘的宗派学说,也不是纯粹经验性的随感,相反,它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上,是一种开放性的动态发展的思想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即包括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化诉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自身发展的理想状态。马克思对理想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本质规定,即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每一个现实的人摆脱和超越各种限制,特别是摆脱对“人”和“物”的依赖,从而在关系、能力、素质与个性等方面所获得的普遍提高与协调发展的过程和境界。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即“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可见,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那里表现为人的活动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个性的自由发展等多方面规定性。在马克思的视野中,人的片面性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这种异化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异化,即人对自然界肆无忌惮的掠夺和开采;人与自己劳动产品的异化,“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以及与此相伴随的是人与劳动活动的异化,“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所以劳动是一种强制性的劳动,当这种强制性一停止人就像逃避瘟疫一样逃避劳动,由于异化劳动所造成的人与人的异化,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的不平等。其主要表现在:不平等的发展,如一些人得到了发展的垄断权,而另一些人暂时失去任何发展的可能性;不平衡的发展,如人的某一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发挥,而其他方面的才能却得不到发展;不自由的发展,如人们的活动受着各种客观限制,长时间只能从事某一种操作,不能自由变换其活动。针对这种状况,马克思尖锐地批判了劳动的异化状况,并认为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理想性劳动是一种美的创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人的德、智、体、美都将全面地、和谐地发展起来,这才是人真正的自由。
马克思基于生命实践的历史辩证法,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人怎样才能获得全面发展?马克思主要从生产力、社会关系、社会分工等角度探讨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同时从人的发展的视角去透视人类社会历史,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努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寻找到一条现实道路。所以,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这一理想社会形态下,才能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因此,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以学生为本”,以思想启迪和人格塑造为教育目标,以受教育者的内心接受为诉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化。然而,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过多的对受教育者单向被动灌输式的或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感觉思想政治教育单调和枯燥,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美感教育形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