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兰溪断头龙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1407427
  • 作      者:
    潘志松,童曦军编著
  • 出 版 社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这套以浙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为内容的大型丛书,为每个“国遗”项目单独设卷,进行生动而全面的介绍,分期分批编撰出版。这套丛书力求体现知识性、可读性和史料性,兼具学术性。通过这一形式,对我省“国遗”项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记录,进行普及和宣传;通过这套丛书,可以对浙江省入选“国遗”的项目有一个透彻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
展开
内容介绍
  断头龙,是流传于兰溪市水亭畲族乡的民间龙舞。据传,唐朝贞观年间,连年大旱,龙王为了拯救凡间百姓旱灾之苦,违背玉帝旨意而被斩。百姓为感念龙王救命之恩,制作“断头龙”在春节期间沿街迎舞,以示纪念。“断头龙”最大特色是头身分离,龙头和龙珠可单独表演出一套高难度的技巧动作。七节龙身每换一个阵图,龙头和龙珠就舞出一个套路。整套龙舞翻滚灵活,变化多端。
展开
精彩书摘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兰溪断头龙》:
  龙舞,在兰溪民间流传历史悠久,遍及地域很广,形式多样,有板凳龙、布龙、泥鳅龙、百叶龙等。一般龙灯头与身都连在一起活动,而兰溪市水亭畲族乡荷龙里自然村的断头龙却与众不同,起舞时头身分开,舞姿优美,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
  断头龙演出,有一套传统风俗习惯,一般在每年正月初即开始挨家逐户舞龙。村子里群众自发组织了龙灯会,演出前一天由龙灯会派人发红帖至各户,红帖上写着“青龙吉庆”、“恭贺新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吉祥词句。第二天就由发帖人和另_人手擎“荷龙里青龙吉庆”字样的灯笼,并提装有佛香、腊肠、鞭炮等物的篮子,另提一只接受舞龙者馈赠品而准备的礼品篮,馈赠品一般有香烟、糕点、鸡蛋、利市包等,率领舞龙队至各村各户演出。
  舞龙队进村时,锣鼓手即吹先锋,并伴有紧锣密鼓,使村民知道舞龙队要来了。村民都怀着节庆喜悦的心情,放鞭炮相迎。发到红帖之户,预先都有准备,堂前点上香烛,虔诚迎候龙王。龙王进门时,又点放鞭炮,并以清香迎接,祈求龙王保佑一年丰收吉祥。舞龙结束,户主向舞龙队敬烟,请吃糕饼,喝茶。舞龙者往往没时间吃,户主就将桌上放的糕点、礼品一股脑儿置入礼品篮内请他们带走。提篮者表示礼让客气,继而退还糕点,其余香烟、利市包则领受了。最后留下几句吉祥话告别户主。
  舞龙活动从正月初开始,直到正月廿四至廿六散灯才结束。龙游县有的村,还有散灯习俗,廿四日傍晚,敲锣打鼓送龙到江边,洗龙后再背道具回村。所收赠金,龙灯会留下一部分,另一部分分给舞龙的人。断头龙节庆活动规定三年(或更长时间)要调换一次队员,或停歇一次。
  “断头龙”是民间舞蹈中的男子群舞,整条龙由龙头、龙珠和七节龙身组成。七节龙身问,每节相隔七尺,龙长共五十尺。龙头一人,龙珠一人,龙身七节,每节一人,共九人。龙珠手和龙头手是指挥者也是主舞者,大部分动作都集中在龙珠、龙头身上。所以龙头和龙珠手需备两名以便替换。除舞龙者外,另有领路人两名,打杂人员两名,乐队五名,共二十人左右。
  断头龙不同于一般布龙,它的鲜明特点是龙头与龙身分开。七节龙身与布龙相似,以龙肚布相连。龙头是单独的,在龙头颈后披一块宽一尺、长两尺的红布。表演时,龙身随龙头、龙珠走出各种队形,随后龙身摆出各种图阵作陪衬。龙珠或龙头可单独表演出一套又一套的动作。龙身每换一个图阵,龙头与龙珠就舞出一套架式。
  ……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序言
历史渊源和地域文化
[壹]龙王信仰
[贰]断头龙的传说
[叁]地域特质和文化氛围

断头龙表演特征
[壹]技艺特色
[贰]动作套路
[叁]音乐特点
[肆]场记说明

断头龙表演服饰道具
[壹]服饰
[贰]道具

传承与发展
[壹]表演技艺的发展
[贰]传承人脉络
[叁]传承保护现状

传承教学基地
[壹]传承教学基地概述
[贰]舞龙文化及表演技艺教学
[叁]传承梯队建设

附录
[壹]相关媒体报道
[贰]兰溪民间舞蹈现状调查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