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0世纪海上调查研究
第一节概况
一、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的海上研究主要集中在近海和内(陆)海,这是由外交政策和经济原因决定的。调查活动最初是在改装的船舶上进行,之后便在专门建造的配备了用于记录大气温度、压力和湿度,风速和风向,不同深度的海水温度、盐度和气体含量,表面流和深海流的仪器的船舶上进行。世界大洋的水化学研究也迅速开展起来。
这个时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在同一个水文站、海岛观测站和海滨观测站建立了定期海洋气象观测制度。利用这些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揭示了海洋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之间的因果联系。根据这些联系,海洋水文预报便发展起来。
浮冰站和航空观测的数据对传统的船上观测进行了补充。同时,也开始利用探空气球和无线电探空仪对海上不同高度的风、气压、气温和湿度进行观测。事实证明,海洋观测数据对渔业、捕捞、航海活动以及海军作战都十分有用。
由于缺少精确和易于使用的仪器,船舶巡航时间短以及船上恶劣的生活条件,使得进行大规模综合海洋研究活动是极其困难的。然而,这些不利条件被科学家的热情和对获得的观测数据进行十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大大的抵消了。这集中体现在当时许多著名海洋科学家的研究上,比如科尼波维奇、马卡罗夫、达维多夫、别格、杰柳津、绍卡尔斯基、维茨、别廖兹晋、朱波夫、舒列金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俄罗斯的科学家和海员们出于科学和经济目的,进行了很多航次去探索北极。早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作为科学家和海军上将的马卡罗夫,是北极考察历史上第一个到达8l°28’N的人。同时,他也是搭乘世界上第一艘大马力破冰船“伊尔马克”号抵近斯匹次卑尔根岛、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和新地岛进行海洋观测的第一人,而这艘船正是根据他的设计建造的。1914—1915年,由维基茨斯基指挥的水文考察,搭乘“泰米尔”号和“瓦伊格奇”号破冰船,开辟了一条沿北方海上航线从西向东航行的单季航路。在这次航行中,发现了北地群岛,这成为20世纪最引人瞩目的地理大发现之一。
俄罗斯国内战争之后,对北极的研究立即重新开始并快速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很多俄罗斯的海洋研究机构建立起来并存在至今。比如,1920年,由最高经济委员会建立的北方经济发展委员会(CKJN)在圣彼得堡建立了南北极研究所(AAHNN)。南北极研究所积极参与了对从喀拉半岛到新地岛的航道以及渔业和捕捞区水文条件的研究。对喀拉海和尤格斯基海峡的海流和浮冰开始进行定期观测。1921年,北方经济发展委员会已经有23个小组,共400人。北方经济发展委员会的第一任领导是萨莫伊洛维奇,他强烈支持在北极展开调查。北方经济发展委员会的科学顾问小组由以下杰出的科学家组成,他们是俄罗斯科学院院长凯宾斯基和费尔斯曼院士,以及科尼波维奇、杰柳津、少卡尔斯基和别格教授。1928年和1932年分别建立了负责北方海上航线的具有政府性质的北极委员会和北方航道管理总局,负责组织协调在北极进行定期研究。为了探索沿北方海上航线定期巡航的可能性,“西伯利亚科夫”号和“切留金”号破冰船,以及“李杰”号破冰艇开始了调查,与此同时“萨德格”号和“谢多夫”号破冰船也开始了高纬度调查。
1919年,在圣彼得堡还建立了国立水文研究所(rrM),该研究所包括一个海洋部。1921年,在摩尔曼斯克成立了航海航科技研究所(兀aaBMopHNN),后来在它的基础上成立了科尼波维奇极地海洋渔业与海洋研究所(兀MHPO)。1922年,在麦夏采夫教授的领导下,该所建造了“佩尔谢”号调查船,该船是专门为了在北极地区进行研究和适应在冰区航行而设计的。成立该机构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在北极研究中发挥领导作用。在格陵兰岛、挪威海、巴伦支海、白海和喀拉海进行了100次航行后,“佩尔谢”号成为培养下一代海洋科技人才的流动课堂。她为圣彼得堡、莫斯科、阿尔汉格尔斯克等城市的学校和研究院所培养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
阿尔汉格尔斯克市及其港口很久以前就是俄罗斯著名的港口,在俄罗斯海军历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在这座城市,彼得大帝在17世纪建立了俄罗斯第一个船厂和海上要塞。这个港口为所有前往北极海域进行研究的船舶提供保障,这些船舶最终要穿越北方海上航线。在1941—1944年间,大量的军事物资通过这个港口到达苏联。北德文斯克作为阿尔汉格尔斯克的一个卫星城,成为军舰和其他特种船舶的大型建造中心。
1836年建立的俄罗斯水文大气服务总局为船舶提供有关天气、水文和冰情的信息。在中断了11年后,极地海洋渔业与海洋研究所在1917年重新开始沿着“科拉子午线”进行观测。1921年,在国立水文研究所的帮助下,摩尔曼斯克海洋生物研究所(MBM)开始沿着北方航线进行定期观测。这些数据被认为是目前获得的最长和最完整的海洋观测数据。在同一年,罗泽首次提供了喀拉海的冰盖预报。1922年起,作为由杰柳津负责的调查活动的一部分,国立水文研究所、海军导航与海洋局(ryHHo)和航海科技研究所开始对白海的水文条件进行系统研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