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不能忘却的苦难历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6485
  • 作      者:
    田海林,李俊领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史,就好像中华民族的前天,我们不会忘记。中国近代史,就是仿佛中华民族的昨天,我们更不应该忘记。今天,当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在抚今追昔的时候,特别需要认识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在近代百年历史上走过的那一段艰辛的道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既以了解上下五千年古代历史的辉煌而感到骄傲,又以百年近代的艰辛而感到珍惜,从而焕发我们的爱国主义的深心与激情。为此,田海林、李俊领以实事求是为史学准则,以青少年和社会民众为读者对象,编写了中华近代史三部曲——《不能忘却的苦难历程》、《救亡图存的正气之歌》、《生命浇铸的血肉长城》三部曲,《不能忘却的苦难历程》便是其中一本,描述了从鸦片战争至抗日战争爆发近百年间中华民族的屈辱、苦难、悲伤。
展开
作者简介
  李俊领,山东省金乡县人,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现代化等领域。在《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了10余篇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不能忘却的苦难历程》以以翔实可靠的资料,认真客观的立场,感人至深的笔触,书写了“罪恶的罂粟之花——鸦片烟毒活中华”、“城下之盟——第一批不平等条”、“浮动的地域——殖民者掠卖华工”、“圆明园万劫不复“、”不败而败——奇怪的中法战争”约四十十余件典型事件,描述了从鸦片战争至抗日战争爆发近百年间中华民族的屈辱、苦难、悲伤,还原历史的真实样貌。
  大量历史细节撼动心灵,生动形象,图文并茂,不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可读性,非常适合于中小学生和一般读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日本的“大陆政策”与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日本侵略中朝两国,蓄谋已久。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天皇就确立了对外扩张政策,宣布要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明治政府在“武国”方针指导下,制定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其主要内容是确定日本对外侵略步骤分五期:第一期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中国的满蒙(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第四期征服全中国,第五期征服南洋、亚洲乃至全世界。
  19世纪70年代,日本统治集团开始实施其“大陆政策”,先后侵略中国的台湾和朝鲜。1876年,日本海陆军开赴朝鲜,以武力胁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获得了通商租地、领事裁判权和在朝鲜沿海自由航行等侵略特权,从此全面向朝鲜渗透,并与清政府激烈争夺对朝鲜的宗主权。1882年,朝鲜统治集团内部发动“壬午兵变”,日本政府借口本国使馆人员遭受损害,大举进兵朝鲜,胁迫朝鲜政府签订了《仁川条约》,获得了在汉城的驻兵权。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日本以为有机可乘,策划朝鲜亲日派官员发动“甲申政变”。朝鲜国王在清军的帮助下,镇压了政变。
  日本政府就此对清政府进行要挟,于1885年同清政府订立了《中日天津会议专条》,规定朝鲜今后若发生重大变乱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需要出兵朝鲜,必须事先相互知照。
  这样,日本获得了同中国对等的权利,朝鲜被置于中日两国的共同保护之下,从而为日后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埋下了伏笔。
  随着日本在朝鲜的势力不断膨胀,它对中国的野心也越来越大。1885年6月,日本政府采纳了伊藤博文等人的建议,除继续向朝鲜渗透势力外,提出了一个以10年为期的扩军计划,作为发动对华战争的准备。1887年,部分军国主义分子制定了《征讨清国策》,准备以主力进攻北京,并分兵占领长江流域各战略要地,阻止清军北上;如果日本战胜,则将中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舟山群岛、台湾、澎湖列岛和长江两岸之地,都划归日本版图,同时将中国其余地方则分割成若干小国,分别受日本监护。这份狂妄的计划还提出:“以五年为期作为准备,抓住时机准备进攻”,对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1890年,日本发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统治者为了摆脱困境,转移国内民众的斗争视线,更加迫不及待地想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从而加紧了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日本军阀头子山县有朋就在这种气氛中被推为首相。他在施政演说中赤裸裸地把朝鲜和中国的东北、台湾等地都说成是“与日本的安危密切相关的地区”,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有权对这些地区进行“保护”,公开煽动侵华狂热情绪。
  为了扩充军队,日本从1890年就拿出60%的国家财政收入来建立和发展近代化的海陆军。日本政府以超过北洋海军为目标,把添置速射炮和购买最新的巡洋舰作为发展海军的重点。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就开始的十年扩军计划。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名预备兵的陆军,拥有排水量72000多吨的海军舰1只,总吨位大大超过了北洋海军。此外,日本参谋部还不断派遣特务间谍潜入中国,窃取政治军事情报,秘密绘制了中国东北和渤海湾的详细地图,做好了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准备。
  1894年5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政府表面上极力诱使清政府出兵,保证自己“必无他意”,暗地里却在国内秘密下达动员令,做了出兵占领朝鲜的充分准备。在清军人朝的同时,日本以护送驻朝公使和保护侨民为借口,陆续出兵朝鲜1万余人。入朝日军占据了从仁川到汉城一带的战略要地,并逐渐包围驻守牙山的清军,不时乘机挑衅。
  1894年7月25日凌晨,我国护送入朝清军的“济远”、“广乙”两舰从牙山起碇返航,在牙山口外丰岛遭到日本海军的突然袭击。“广乙”号中炮重伤,搁浅自焚,“济远”向西退走。日舰尾追不舍,正遇悬挂英国国旗的清朝运兵船“高升”号和“操江”号从西向东驶来。
  日舰发炮强行拦截,“操江”号被俘,“高升”号千余名士兵坚决反抗,英勇还击,被日舰击沉,船上中国官兵大部分壮烈殉国。同一天,日本陆军四千多人进犯牙山的中国驻军,从此揭开了中日战争的序幕。清政府于8月1日被迫对日宣战,日本也于同日对中国宣战,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因1894年是中国农历甲午年,史称这场战争为“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是日本政府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在明治天皇和伊藤博文首相的亲自领导下,大本营早就制订出侵略中国的“作战大方针”。它的战略目标是:以主力在山海关附近登陆,于直隶平原和清军主力决战,打败清军,攻占北京。大本营认为达到上述目的,关键是加强海军作战,作战计划是:派第五师团进占朝鲜,钳制并击败在朝清军;海军要击败北洋舰队,争取黄海和渤海的制海权。根据海战结果,大本营拟订了三种方案:第一,如海军主力决战获胜,则将陆军主力输送至渤海湾登陆,实施直隶平原决战。第二,如海上决战不分胜负,就用陆军侵占整个朝鲜。第三,如果海上决战失败,清军控制了制海权,则尽力援助在朝日军,把陆军主力留守日本本土,以防清军反攻。但在实际执行中,大本营考虑到与北洋……
  ……
展开
目录
序  田海林
罪恶的罂粟——鸦片烟毒祸中华
城下之盟——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浮动地狱——殖民者掠卖华工
欲壑难填——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圆明园万劫不复
强盗们满载而归
沙俄趁火打劫
马江之战
不败而败——中法战争的奇怪结局
日本的“大陆政策”与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黄海血战
威海卫陷落
辽东半岛沦丧
屈辱的《马关条约》
列强瓜分狂潮与中华民族觉醒
八国联军血洗北京城
“黄俄罗斯”迷梦
万恶的《辛丑条约》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东付劫余”——日俄战争
济南惨案
“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
伪“满洲国”的罪恶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