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态文明立国论:唤醒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的主体意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2088487
  • 作      者:
    张孝德著
  • 出 版 社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孝德,经济学博士,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生态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兼任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专家咨询委受会委员。担任多家地方政府经济顾问。在国家级和省级以上的报刊发表文章150多篇。出版著作5部。2009年至2011年曾在《中国经济时报》开辟《生态经济笔谈专栏》,连续发表专栏文章40篇。主持完成了中央部委翻地方政府委托的课题20多项。主持了国家发鼹和改革委员会委托课题《“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内生增长模式与中国增长模式转型》、国家税务总局委托课题《建立现代税收管理模式改革方案》、世界银行第四期援助课题《转型时期中国财政和税收研究》、南京市政府委托课题《南京市2005年后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文明启蒙与中国复兴丛书·生态文明立国论:唤醒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的主体意识》围绕如何唤醒中国走向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主体意识,开创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建设之路这一重大课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以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立国的观点。全书以主体思维看新经济革命,为中国成为引领新经济革命的主角地位,确立理论自觉;本书从文明形态的高度看能源与环境危机的本质,唤醒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的主体意识;《文明启蒙与中国复兴丛书·生态文明立国论:唤醒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的主体意识》基于主体意识的自主创新,在内求中建设国民福利最大的生态经济新模式;本书基于中国文化传承的主体意识,探索中国五千年乡村文明与传统农业复兴的涅槃之路;本书走出西方式城市化的误区,站在生态文明时代制高点上的中国,要坚定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化城市之路;《文明启蒙与中国复兴丛书·生态文明立国论:唤醒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的主体意识》确立文明立国主体战略,让中国从生态文明创新中走向伟大的复兴。
展开
精彩书摘
  基于生态文明,我们对现代工业经济不可持续性批判,是指经济增长与支持经济增长的环境与资源的关系而言。但就建立在市场经济与科技创新基础上的财富增长模式而言,是可持续的。这是工业经济留给当代人类的最大遗产。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惊叹工业化所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
  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中,我们虽然初步建立起一个市场经济体制,但是支持自我维持的、保证效率不断提高的科技创新制度体制,尚未完全建立。目前支持我国经济增长的技术与知识要素的供给,主要来自学习与引入。这样的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我们所面临的增长方式转变,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准确的目标定位应该是如何建立一个依靠知识与技术持续创新的内生增长模式问题。走向生态文明的当代中国,面临着双重任务,一是要继承西方丁业经济的遗产,完成以自主创新制度为核心的财富可持续增长模式的建立;二是要迎接新经济革命的挑战,完成旨在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设。
  2.建立在公民基础上的民主政治与城市文化相结合,不仅为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提供了政治与文化的支撑,而n为现代人类创造了一种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生活方式与社会活动方式
  市场经济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形成巨大的生产力,民主政治与城市文化相结合,形成对人的潜在创造力的解放,使工业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具有扩张力和征服力的文明。
  如果说,市场经济是消费者用货币投票决定哪些企业胜出与淘汰的竞争机制;那么,民主政治则是公民用选票决定谁来管理国家政治与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机制。无论目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民主制类型有多少,民主的实现程度有多大差别及还需要怎样完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比旨在让公民参与选择与决策的民主政治更合理、更有效的制度。这种民主政治制度,作为对古代社会君权神授的集权制颠覆性变革的产物,在现代社会仍保持着其特有的生命力。
  城市作为工业经济的空间载体,不仅是孕育近代市场经济的温床,更是近代民主政治与西方文化成长的土壤。如果说民主政治为人的平等、公正、自由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那么城市则以其开放、流动、集聚的空间特性所形成匿名社会,为人的自由、开放、平等交往提供了文化滋养与社会条件。城市所创造的公民社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城市与古代农村相比,发生了三个革命性的变革:一是古代农村是一个受血缘关系束缚的熟人社会,而现代城市则是基于人际关系契约化的匿名社会;二是古代农村是等级化的身份社会,而现代社会则是基于人格平等的能力社会;三是古代农村是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不分的保守社会,而现代城市则是共享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相结合的开放社会,实现了人的社会性和自利性的最大限度释放。尽管我们享受着城市为现代社会带来的诸多好处,但同时也承受着工业化城市带来的种种弊端,如城市污染、城市犯罪与贪欲等,然而城市作为工业文明的遗产之一,带给我们的收益大于其弊端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到目前为止,中国在走向城市化的进程中,仍处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我们对城市内涵的认识主要基于经济发展的功能,城市对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文化与政治功能,尚未得到充分认识与利用。同样,我们所建立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也尚未实现与城市公民社会的有机结合。正如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市场体制相结合的产物一样,走向未来的中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与政治文明,也应当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城市公民社会的有机结合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走向成熟,最终依赖于城市公民社会的发展。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新经济革命:开启生态文明时代的革命
一、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背后酝酿着四个革命
二、新能源革命:携带着新经济基因的经济形态革命
三、走向生态经济的内生驱动机制已经形成
四、低碳经济无法走出工业文明危机的困境
五、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国民福利最大”生态经济模式
六、人类文明的第三种形态:生态文明

第二章  生态文明兴起的时代必然:走向衰微的工业文明
一、工业文明反思:工业文明留给人类的四大遗产
二、导致人与自然失衡的“成本外化的工业化模式”
三、导致生产与消费失衡的工业文明消费病
四、导致人类文化生态失衡的单极化工业文明
五、工业科技范式反思:工业技术崇拜的三个陷阱
六、工业化是少数国家独享的文明
七、金融资本增值失灵与西方工业化时代的终结
八、金融危机标志着工业经济开始进入衰退期

第三章  新能源革命:中国从“跟从”走向原创
一、新能源是引领生态经济的先导产业
二、中国应走需求端导向的新能源发展之路
三、新能源革命的创新战略:从“跟从”走向“原创”
四、走向生态文明的中国特色生态产业体系
五、基于东方智慧的新科技范式:全脑科技时代

第四章  生活方式革命:幸福最大化生态经济模式
一、有毒的GDP与生态经济的新财富观
二、生态经济的新目标:国民福利最大化
三、生态经济学研究新对象:幸福最大化经济学
四、解决能源环境危机新路径:生活方式革命

第五章  农业革命与中国乡村文明的复兴
一、古代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四大贡献
二、三种力量正在推动中国乡村文明的终结
三、工业化技术与生产方式在农业领域的失灵与危机
四、农业生产过度追求规模化、资本化的陷阱与反思
五、中国乡村文明遇工业文明则衰,逢生态文明则兴
六、乡村生态产业是乡村文明复兴的物质基础
七、新能源革命使乡村走向生态文明获得新机遇
八、生态财富观与中国乡村幸福生活模式新认识
九、“粮食战争”与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思考
十、中国传统农业是智慧、文化、生态一体的农业
十一、守住三条底线,给乡村文明留下复生的根

第六章  生态文明与中国特色城市化之路
一、中国“城市病”属于工业文明病的集中反映
二、中国的城市化不能以瓦解五千年乡村文明为代价
三、中国不应走大城市主导的城市化模式
四、中国大城市群发展战略的三个误区
五、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模式:城乡两元共生模式
六、站在时代高起点的中国特色生态城市化之路
七、东方智慧缺失与走偏的智慧城市建设
八、从新能源革命看未来生态城市

第七章  生态文明立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之道
一、生态文明与未来世界的发展图景
二、中国将遭遇“文明高墙”挑战
三、世界经济转型下的中国经济战略选择
四、走向生态文明:中国和平崛起的文明创新之路
五、生态经济为中国经济战略转型导航开路
六、生态文明模式创新:中国的使命与抉择
七、治国方略大转型:从“经济立国”走向“文明立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