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医易会通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137723
  • 作      者:
    何敏,张继主编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易学对中医药学理论的形成与完善影响深远,医易会通是古今诸多中医药学名家成就其医术并为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原因,在当前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创新中仍有重要价值。《医易会通研究》旨在对医易会通的理论内容与实践作一梳理考察,发掘医易会通的内在理论交叉点,厘清易学对中医药学影响的脉络,展示历代著名中医药学家践行并发展医易会通思想的思路、方法与成就,以期为有意于研习医易会通者提供切实的帮助。
展开
精彩书摘
  (二)易学“象数”能不能直接运用于临床?
  当今医易研究还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将易学象数直接应用于诊断、治疗。其实这种应用古已有之。例如,中医“运气学说”,就是以天干、地支、五行(属于广义的“象数”范畴)为推衍工具来推测气候变化、生物生化与人体生理病理的相应变化的规律;针灸“灵龟八法”“飞腾八法”以日、时干支(后者只用时天干)配上九宫八卦、八会穴,根据不同的时间取不同的穴;“子午流注”也是按日时的天干或地支选取相应的五腧穴和原穴。对上述方法的评价至今仍众说纷纭,我们认为这些方法的精粹在于从“时空”角度(尤其重视“时”)出发考察人体,是整体动态思维的具体体现,它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要人们关注辨“时”论治、辨“空”论治,这种思维的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是不是“天干”“地支”就能反映“时空”?易学象数(主要是“数”)规定的运算公式是不是就能推导出“时空”与人体生命规律?
  当代的这种应用研究已大大超出这个范围,一些人纷纷“发明”了各种“八卦象数诊疗”方法,综合起来无外乎以下几种:按病人的生辰八字、诊病时间(以干支易数表述)起卦,然后依卦象诊断此人的病症;按药物名称的笔画数起卦,然后判断这种药物的性味功用,并给病人开药处方;将人体部位、病症配上卦数,然后进行“象数配方”。
  这实际上是占卦问卜的方法。占卦的方法规定一套人为的程式及运算机制,并将之视为“神灵”的符示,具有绝对性和先验性。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思维模式,是神灵论、唯心论的反映。对此应该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三)“医易会通”研究如何在中医发展战略问题上提供理论指导?
  “医易会通”研究只是中医理论研究课题之一,它不应该也不可能代替中医理论尤其是临床研究。医易研究者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中医发展的宏观“战略”上而不要过多地去研究诸如“象数”的临床应用这样的微观“战术”问题,而要在“战略”上提供理论指导,就必须深入研究中医理论模式的形成、发展与转型、升华的问题。
  中医怎样与西医有机结合从而逐步实现“现代化”?这个问题在形而下层面是很好解决的。现在病人得了病往往中西药都吃,医生诊断病人往往中西医方法都用,这不过是形下层面的中西医结合。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一、《周易》简介
二、《周易》对中医的影响
三、医易会通的交叉点:象数思维模型
四、《周易》与中医理论模型
五、“医易”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二章  医易会通基础
一、《周易》释名
二、《周易》的时代和作者
三、《易经》的内容
四、《易传》的内容
五、《周易》的性质
六、爻与卦
七、八卦与六十四卦系统
八、天干与地支
九、天文与历法
第三章  《周易》文选
一、《易经》文选
二、《易传》文选
第四章  儒、道、佛家与医易会通
一、洪范(节选)
二、医师章
三、秦医和
四、《吕氏春秋》五则
五、《春秋繁露》二则
六、《老子》六则
七、《淮南子》三则
八、《管子》三则
九、《周易禅解》(节选)
十、阴病论(节选)
第五章  中医经典与医易会通
一、《黄帝内经》
二、《伤寒论》
第六章  隋唐宋医家论医易会通
一、巢元方论医易会通
二、杨上善论医易会通
三、孙思邈论医易会通
四、王冰论医易会通
五、庞安时论医易会通
六、许叔微论医易会通
七、陈自明论医易会通
第七章  金元四大家论医易会通
一、刘完素论医易会通
二、张从正论医易会通
三、李杲论医易会通
四、朱震亨论医易会通
第八章  明代医家论医易会通
一、徐凤论医易会通
二、孙一奎论医易会通
三、张介宾论医易会通
四、赵献可论医易会通
第九章  清代医家论医易会通
一、吴瑭论医易会通
二、邵同珍论医易会通
三、唐宗海论医易会通
第十章  近现代医家论医易会通
一、恽铁樵论医易会通
二、近期医易会通论文选目
第十一章  药学著作论医易会通
一、《神农本草经集注》一则
二、《本草衍义》二则
三、《汤液本草》二则
四、《本草蒙筌》三则
五、《本草纲目》六则
六、《神农本草经疏》一则
七、《本草备要》一则
八、《医学南针》一则
九、《本草问答》六则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