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召回医学之魂:何裕民教授医学人文杂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823491
  • 作      者:
    孙增坤编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孙增坤,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中西医结合博士后,师从何裕民教授。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点支撑项目“亚健康状况的测最及诊断标准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及其现代转型研究”,独立完成上海市级和校级课题各1项。博士研究方向为肿瘤康复模式,提出了肿瘤的“有利即合理”康复原则。
展开
内容介绍
  《召回医学之魂:何裕民教授医学人文杂谈》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当前的医学的迷茫,“好医生”的概念,心身医学的重要性,慢性病及癌症的特点及人文医学对策,医生自我修养,医患关系模式探讨,其他学科对医学观念和模式的借鉴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召回医学之魂:何裕民教授医学人文杂谈》:
  近现代的心身二元思想
  近代心身二元思想可以说发端于笛卡尔。他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对后世思想界影响巨大。尽管他鲜明地反对宗教,但在心身问题上却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提出了另一种类型的彻底的心身二元论。
  笛卡尔从机械论的立场出发,把“人”只看作是人体,且完全看成是架机器,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就像钟表里的齿轮、发条一样,拨上弦就能活动。当然,他也注意到心理存在,且专注于寻求“我为何认为有‘我”’的“我”的来源,也就是说,心灵与自我意识的来源。认为“我”这类心理是完全另外存在的,充其量这个“我”借助了松果体来影响身体,或者与身体发生某种作用。外界引起的感觉由神经传到大脑,在松果体里告知“动物灵魂”,由后者发布应对的指令。就这样,他基于唯物主义,明确提出了心身各自独立的观念,且影响至今。当今西医临床医生忽略或蔑视精神心理,笛卡尔就是其思想观念的祖师爷。
  根据本格(Bunge)的研究,笛卡尔之后持心身二元论者,影响较大的可归纳出五种学说。五种学说简介如下。
  (1)心身(脑)独立说。英国的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是20世纪较有影响的西方哲学家之一,他认定心脑是完全独立、无关的。持这观点者不多,也许只有维氏一人。
  (2)心脑平行说。此说认为,脑的事件与心理活动是平行/同时地发生着的,也就是说生物与心理现象是平行的,互不隶属。持这观点的学者很多,著名的如德国的莱布尼兹(Leibniz)、洛采(Lotze)、杰克逊(Jackson)等,也包括现代心理学格式塔学派的一些心理学家。这一理论一度在西方十分流行。
  (3)心理只是副现象说。近现代一些著名学者,如赫胥黎(Huxley)、福格特(Vogt)、布劳德(Broad)、艾耶尔(Ayer)、普切蒂(Pucceti)等认为心理活动只是脑生理活动引起的结果,是脑生理过程的副产品。持这类观点者以生理学家为多。
  (4)灵魂控制说。持这观点者从古至今,代不绝人。古希腊的柏拉图开创此说在先。近代著名学者奥古斯汀(Augustine)、阿奎那(Aquinas)、精神分析学鼻祖弗洛伊德(Freud)、现代著名学者图尔敏(Torlmin)以及科学哲学家波普尔(Popper)等,都持类似观念。他们往往强调心理活动控制或支配着脑的活动和躯体变化。
  例如,在科学哲学中创造伟业的波普尔,便认为心理与脑是相互彼此独立的(二元论),尽管两者时有相互作用,但大多数情况是心理控制着脑(生理)。
  (5)心身(脑)相互作用说。麦独孤(McDougall)、艾克尔斯(Eccles)和马戈利斯(Margolis)等认为心身(脑)是二元的,但彼此可相互作用,脑是心理活动的基础,但脑又受到心理的控制。这一理论在西方曾一度十分流行。
  随着脑科学研究进展,总体上,心身二元论基本已被研究成果所否定。然而,二元论远未销声匿迹;相反,它还是根深蒂固地存留于许多人(包括一些著名脑科学家、思想家和医学家)的脑海里。例如,艾克尔斯本人就是著名的脑科学家,因发现抑制性神经元而获得诺贝尔奖,但他却持带有二元论痕迹的“心身(脑)相互作用说”。他将“自我”与脑(躯体)视作不同的事物和加工过程,并清晰地加以区分,提出了两者相互作用说,并将脑比喻为计算机,认为“‘自我’是大脑的编程员”。因此,有人把他称作是“现代脑科学家中的笛卡尔”。
  心身二元论之所以难以成立,不仅仅因为它与各种科学实验结果和人们已获得的证据不相吻合,还在于它的立论根基的偏差。据日本学者泽口俊之的分析,许多著名学者和科学家都会犯这类错误,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把脑(躯体)仅当作是具有“广延”(广延,哲学用语,指有明确空间界限——有确切边界的构造,所有物体都具有广延性)的物体看待,但心理及意识等不具备广延。因此,断定具有“广延”的脑不可能产生不具有“广延”的心理或意识。也正因为陷入这一自我挖掘的泥潭中,二元论者常把心理或意识作为一个“实体”来看待。艾克尔斯说“自我”是“编程员”,故“自我(意识)”作为实体就可以脱离脑而单独存在。然而,尽管死后作为尸体解剖时的脑,确实具有广延,但研究已证明,活着的脑里有1000亿个以上的神经元,它们一直活跃地活动着,密切地相互作用,故脑的活动是几近于无穷大的、无“边界”的“加工过程”,并不具有广延。所以,二元论者在逻辑起点上就存在着失误。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今天的医学。本身“病了”
一、今天的医学“病”得不轻
科学卫星和发热村妇
关注“中心”须调整
强调形式、手段或方法的多元性
二、病因之一:目标及目的迷茫
医学为何
医学目的的重新审视
慢性病:不求治愈,更讲究很好地长期生存
三、病因之二:人道与科技边界失范
症结:医疗中人道与科技失序
一个可资参鉴的范例
高科技只是为人道医疗服务的
“科技有毒瘾”,人类会被其所控
“边界”修复的原则与要点
四、病因之三:汲汲于高科技
全球视野下的美国健康状况比较
惊人的巨额医疗卫生开支
美国自析:严重背离后面的缘由
应对健康窘境的对策
被忽略的主因:人道与科技失范
都是新自由主义惹的祸一
五、面对医疗高科技:领舞,还是伴舞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高科技:人们无法不去拥抱它
面对医疗高科技:要领舞,不是伴舞
领舞医疗高科技的原则
结合肿瘤临床的思考
六、病因之四:整体的人消失了
临床碎片化,整体的人没有了
医学首先是“人”学:须把人作为整体看
七、2020年的医学,我们能承受吗
发达国家的难解“死结”
中国:井喷的慢性病,悬着的堰塞湖
医疗费用火箭般飙升
仅着眼于生物高科技,社会不堪重负

第二章 需要更好的医学
一、呼唤人性的医学
现在看病,总缺少了什么
科技以外的“魔力”
人性淡漠是医疗的致命伤
医疗功夫常在药物之外
科学的傲慢,导致医疗的跛腿
对策:努力“寻求人性的稳定”
二、大灾之后的沉思——医学为何
医学为何——厚待及呵护生命
大灾有大爱:人类本能的体现
纯生物医学:迷路的羔羊
三、凤凰卫视:什么是好的医学
核心观点
与王鲁湘先生对话
主题讲演
与听众互动、问答
四、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好”医学
辉煌成就背后的窘迫
病怎么越治越重
有时,不治疗比治疗更好
为什么医学异化了
作为社会公共产品:医学评价标准
借其他公共产品为参照
目标设置的偏差
医学的合理宗旨:呵护生命,守住健康
从征服疾病转向敬畏生命
五、医学应走向生态——关于医学模式的再思考
模式依旧,潜在问题多多
慢性病井喷,何以招架
弄清诸多危机的根源
从源头抓起
生态失序:健康难题的“死扣”
癌症:进化失序的典范
常见慢性病的进化论解释
生态原则,对现代医学的拯救
从“征服”到“协同共生”
如何走向生态面面观
六、生态医学宣言
不是“时髦”而是“拯救”
与医学及健康相关的生态学定律
生态医学的基本精神
对生物医学的批判及建议
心身医学,可引领医学走向生态
七、“增悦”“祛痛”——医疗的双重目标
医者,艺也,增悦也
方法上的拿来主义
医生、病人的心态很重要

第三章 心身共轭:忽略了心,便丢失了“魂”
一、哀莫大于心死,疗“心”常先于祛疾
一个令人深思的案例
核心是先给予信念与希望
人文,医生及医学的灵魂
二、心身(脑)关系的中外理论假说
早期的心身二元思想
近现代的心身二元思想
绝对的一元论
辩证的一元论
中国学者的见解归纳
三、“心身共轭”的现象学研究
工具与方法
结论及其图示
理论及其解释
四、论心身医学的“本质”
现行定义的局限性剖析
探讨心身医学本质的意义
心身互动的存在:心身医学的客观性依据
以往聚焦的偏差:仅关注负面的
“20世纪困惑”及“情绪拓延一构建理论”
乐观倾向也是本能反应
……
第四章 除了治疗,我们还能给病人什么
第五章 慢性病需要新的思路及对策
第六章 博弈癌症:认识自己,认清对手
第七章 肿瘤人文呵护的方法与技巧
第八章 “推己及人”与医生的自我修养
第九章 医患关系:核心是“相得”
第十章 善于向传统学习
附录一“德寿律”:养生始自养性
附录二医改的“中国药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