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卜辞月相与商代王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2006209
  • 作      者:
    陆星原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卜辞月相与商代王年》,本书是以甲骨卜辞等出土文物为据,从全新的角度研究商代历史以及商周年代学的专著。首先,在商代历史的研究上,本书首次用大量卜辞实证揭示了“两王共治”这一奇特体制在商代历史中的普遍存在,从而一举颠覆了中国商周时代仅存在过“一元君主制”的传统观念。
展开
精彩书摘
  三、由鲁襄公十九年降娄中而旦天象
  辨“岁星纪年”之伪
  既然,我们已经可以分析出商周时代中国实际行用的历法共有“建子商周历”和“建寅虞夏历”两种,而且这两种历法一直是被同时使用互为补充的,那么,我们对商周年代学的另一个著名争议问题——《国语》记载的“武王伐殷,岁在鹑火”究竟该如何解读之问题就能作出更为合理有据的判断了。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国语》和《左传》等文献大量记载的“岁在某某”非数字纪年法并不是当时的官方“商周历”之纪年法而是民间“虞夏历”之纪年法(如前述当时的官方历法是以数字纪年、数字纪月为特征的),因此我们绝不能像某些研究者那样仅凭该纪年法暂未见于殷墟甲骨文或西周金文就武断判定“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是后人伪造或后人按照后世的星象数据“逆推得到的”①。事实上,殷墟王家卜辞和西周礼器铭文作为当时的官样文本,其罕用民间纪年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试问,为什么“岁在某某”纪年格式只见于《国语》和《左传》而不见于同期的《春秋》经文?道理很简单,那是因为《国语》和《左传》本是私人编写的民间教材而《春秋》本是鲁国官方档案的节录转抄;而同样的,周武王伐商为什么要用“岁在鹑火”这种民间的“虞夏历”纪年而不用“唯王某祀”的官方纪年?道理也很简单,那是因为在商、周两王并立的历史时刻假如采用“唯王某祀”纪年这对各路诸侯来说明显有歧义(若据出土金文《矢王方鼎盖》、《吕王壶》等推论则殷周之际自称为“王”、自颁历法的其实应远不止殷、周两家),但“夏数得天,百王所同”,“虞夏历”的星座纪年“岁在鹑火”人人都能接受认同,哪怕是那些没有文字、不通汉语的“庸、蜀、羌、雾”诸国,所以周武王只好用“岁在鹑火”、“辰在甲子”等民间通用纪时术语来与其华、夷诸盟国约期会师于牧野,并以同样的纪年、纪日下书约战商王纣(参见《吕氏春秋·贵因》“朝要甲子之期而纣为禽”及《逸周书·武寤解》“约期于牧,案用师旅”)。当然,除了以上的间接分析,我们还可以找到更直接的证据去证明“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并不是后出之伪说而是商周时代之史实。例如,在《尚书·洪范》中殷遗民箕子就明确告诉周武王,殷人虽已有官方历法,但他们实际计算年月的方法并不都是单纯统一的,而是协调杂用各种方法的,此即所谓“协用五纪”:“一日岁,二日月,三日日,四日星辰,五日历数。”很明显,在上述的“五纪”中,除了“二日月”、“三日日”、“五日历数”是指商代的官方历法“商王历”,其余“一日岁”和“四日星辰”都不是,因为我们知道殷墟甲骨文中的官方纪年格式一律都是“唯王几祀”而非“唯王几岁”(例如《合集·37743》鹿头骨刻辞“己亥……在九月,唯王十祀”),至于“几岁”字样在甲骨文中只用作“基数词”以计算非正式的相对年数而不用作“序数词”以纪录法定的绝对王年(此即“计年计日”与“纪年纪日”的微妙差别,可参见《合集·20796》“自今三岁毋执……”),此外甲骨文中的“商王历”也从无采用“星辰”来纪时的案例,故箕子所说的商代纪时法“一日岁”和“四日星辰”只能是指古老“虞夏历”的“岁在鹑火”纪岁法和“五月初昏大火中”观星纪月法,这两者都是罕见于甲骨文等官方文档的商代民间历法之内容。(事实上,关于周武王伐商采用“岁在某某”纪年不见于西周金文的观点同样是不正确的,证据和详说见后文。)
  其次,除了真伪问题,我们知道关于“岁在鹑火”还有一个更著名的“超辰”问题。按“超辰”假说始见于《汉书·律历志》:在《律历志》中刘歆等先贤认为,《国语》和《左传》中的“岁在鹑火”、“岁在降娄”等古纪年术语其天文学的含义乃是指岁星(木星Jupiter)在“鹑火”、“降娄”等“十二星次”中的真实位置,而岁星“超辰”现象古人早就熟知,按照现代天文学的说法就是“木星的真实恒星周期是11.8622年小于12年的整数,大约每86年就要超辰一次”,故假如我们要想知道“武王伐殷,岁在鹑火”究竟是哪一年就必须依据此“超辰”数据去逐年推算岁星的真实位置。但是,正如张培瑜等许多学者早就论证过的,这个假说明显是不符合实际的,《国语》和《左传》中的“岁在某某”纪年事实上既不吻合当时岁星的真实位置,更无所谓每86年一次的“超辰”现象:例如,《左传》记鲁襄公十九年是“岁在降娄”,但该年岁星的真实位置却是在“玄枵(虚、危)”。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考古及文献所见商周时代诸历法通考
一、考古及文献所见商周诸历法的天文学和物候学特征
二、由天文岁差辨“殷正建丑”之伪
三、由鲁襄公十九年降娄中而旦天象辨“岁星纪年”之伪
四、由“月有阴晴”天文观测常识辨金文月相诸假说之伪
五、殷墟卜辞所见月相术语通考
(一)“既望”的起源--殷墟l、_辞所见月相“皇”考
(二)“既生霸”的起源--殷墟卜辞所见月相“生月”、“生某月”考
(三)“既死霸”的起源--殷墟卜辞所见月相“末月”考
(四)“晦”的起源--殷墟卜辞所见月相“杲”考
六、考古及文献所见“初吉”等二十四种古月相术语通考
第二篇  《春秋》经传所见商周“王历”历数体系的复原
一、《春秋》经传所见“王历”与“非王历”辨析
二、《春秋》所记“十有三月”和“十有四月”的复原
三、《春秋》经传所载历朔数据的“观象授时”特征
四、商周“王历”之置朔历数、置既生霸历数、置初吉历数的精确复原
五、《春秋》经传所载岁首数据的“占候授时”特征
六、商周“王历”之置闰历数、置冬至历数的初步复原
第三篇  考古及文献所见西周和先周诸王王年的精确复原¨
一、《国语》所见武王伐纣星象考释与《利簋》所见占星纪岁复原
二、《尚书》和《小盂鼎》等所见成、康、昭三王王年的精确复原
三、西周金文所见穆王以降诸王王年的精确复原
(一)《廿七年卫簋》等器所见穆王王年的精确复原
(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刊误与“共和元年”辨伪
(三)《四十三年述鼎》等器所见厉、宣、幽三王王年的精确复原
(四)《走马休盘》等器所见恭、懿、孝、夷四王王年的精确复原
四、《伯宽父盈》等器的文字刊误与历日复原
五、《晋侯稣钟》所见“隐性虞夏历”历日的精确复原
六、清华简《保训》等所见先周时代文王、武王王年的精确复原
第四篇  考古及文献所见商代诸王王年的精确复原
一、商周金文所见“隐性月相”考
二、《亚鱼鼎》等商代金文所见帝乙、帝辛王年的精确复原
三、《戍铃方彝》和“黄组”周祭卜辞所见文丁王年的精确复原
四、《宰丰雕骨》和“技林方”卜辞所见武乙王年的精确复原
五、“月有食”卜辞的贞人断代与日期复原
六、《伊训》逸文和《孟子》等所见汤、太甲、外丙、中壬四王王年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