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可信软件测度理论与方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09379
  • 作      者:
    于本海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可信软件测度理论与方法》从软件开发的工程过程和管理过程入手,定义了可信软件过程,建立基于可信原则的可信软件过程改进模型;为正确评价可信软件水平,分别构建基于全生命周期过程实体、过程行为、过程产品、进度和成本可信的软件过程可信属性和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软件保密安全性、生存性、容错性、可靠性和防危性的软件可信属性和评价指标体系,为验证软件过程可信对软件产品可信影响关系,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分析了软件过程可信属性和过程可信评价指标项的量化关系,从理论上验证软件过程对软件产品影响关系。

展开
内容介绍

《可信软件测度理论与方法》从软件开发的工程过程和管理过程入手,系统地分析可信软件过程构建的复杂性,定义了可信软件过程;为有效地实施可信软件过程管理模型,建立基于可信原则的可信软件过程改进模型;为正确评价可信软件水平,分别构建基于全生命周期过程实体、过程行为、过程产品、进度和成本可信的软件过程可信属性和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软件保密安全性、生存性、容错性、可靠性和防危性的软件可信属性和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
精彩书摘
  《可信软件测度理论与方法》:
  (1)现有研究将开发过程和软件产品分开研究,忽略了可信软件形成机理研究
  现有研究基本上从软件过程可信和软件产品可信两个视角人手。①软件过程可信着重研究在现有的软件过程基础上通过对可信性质的补充,建立可信软件过程,导致软件过程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最终导致软件组织无法有效定义、执行和控制软件过程。②软件产品可信的研究发现软件缺陷检测与缺陷排除的理论和方法,软件组织疲于应用各种方法降低软件的隐含缺陷。这两方面研究都需要软件组织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于软件过程应用和维护以及软件产品的检测,事实上许多预定的软件过程和软件测试无益于提高软件可信度,或者说是无用功,许多软件组织试图裁剪软件过程或实施有针对性的软件测试,但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和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和工具。③软件可信过程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科学领域、软件工程领域,可信软件产品研究多在计算机软件理论领域,缺乏管理学科和软件工程学科交叉学科研究。
  (2)软件可信度量模型忽略软件过程可信性
  软件产品在运行过程中的表现行为即为软件的可信性,这些行为的形成机理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软件开发过程的完善程度,即软件过程可信性,软件缺陷往往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植入的,然而在现有的软件可信度量模型中,仅从软件本身性能的视角,研究可信软件产品层面的检测、验证等,软件可信度量模型没有考虑软件过程可信性。因此,软件可信度量模型在判定软件可信水平存在偏差。
  ……
展开
目录
1 引言
1.1 可信软件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可信软件评价涉及的主要问题
1.3 可信软件评价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可信软件评价研究框架

2 相关研究
2.1 可信软件的内涵
2.2 可信软件过程研究
2.3 可信软件相关研究
2.4 可信软件研究述评

3 可信软件过程构建
3.1 可信软件过程
3.2 可信软件过程建立
3.3 可信软件过程实施

4 可信软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1 软件过程的可信性属性及评价指标体系
4.2 软件产品可信性属性及评价指标体系

5 可信软件过程和可信软件产品相关性研究
5.1 过程可信与产品可信映射关系模型选择
5.2 软件过程可信与软件产品可信结构方程模型
5.3 案例研究

6 软件过程可信评价模型研究
6.1 软件过程可信评价
6.2 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基本原理
6.3 案例分析

7 软件可信度评价模型研究
7.1 软件可信评价
7.2 证据理论原理
7.3 软件可信评价模型案例分析
7.4 可信软件相关分析模型

8 可信软件研究展望
8.1 全书总结
8.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