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数据 小故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675116
  • 作      者:
    李德伟,陈佳科,李济汉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质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德伟,男,1955年10月出生。国家发改委《中国科技投资》杂志主编,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多所高等院校教授、研究员,先后在中央宏观调控部门(国家经委、发改委、财政部和工商总局)任职。在国内外发表论著10多部,著作《大数据改变世界》畅销华语世界。从改革开放始,李德伟即在中央国家经济管理部门从事改革与发展政策研究,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0世纪80-90年代,首创性提出一系列重大对策建议,相继为中央领导及有关部门采纳,产生重大作用,为国内外媒体广为报道。他善于把握机遇,曾创造性地提出“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主张“信息化是上帝给中国崛起准备的礼物”,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市场监测评价信息系统,并组建我国第一个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研究机构。
展开
内容介绍
  《大数据小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大数据和音乐的故事、大数据下的电视媒体、大数据对运动爱好的预测、大数据下的美网、大数据对电影产业的影响、趣味体育、大数据捧红了一部美剧、一部电影创造的大数据挑战、关于大数据和推断的艺术、科幻片中的大数据场景悄然实现、用大数据来了解大明星、大数据为个性化用户体验撑腰等。
展开
精彩书评
  ★目前国内外关于大数据的谈论很多,大多数是谈技术和运营方面的,唯有本书以独到亲切的“大数据”方式,生动活泼地讲述了已如春雨润物一样悄然而至人们日常生活的大数据。作者视野广阔、观察深刻,可以令人人开卷有益,天天见识创新。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许正中本书作者用敏锐的眼光,揭示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数据”现象,巧妙奇绝的创意,生气盎然的故事,既是科研成果的小总结,也是成功运用大数据的案例示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大数据应用的广泛和必然,也为我们指明了应对的策略和原则。
  ——《光明日报》评论部主任
  
  ★包霄林用数据解析人生,用信息指点生活,用真理引导人生!本书不仅做到这一点,还能以轻松易读的形式引入深思。相信这本书可以让更多的人明白大数据对于我们思维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让我们通过数据来掌控人生、体验人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李安渝大数据的浪潮正在铺天盖地呼啸而来,它冲刷掉班驳陆离的世界表象,让无法掩盖的真相精确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作者在斯坦福大学做过研究工作,对于大数据有自己独到和创新的认识,所带领的团队在大数据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书让每个人去思考:如何面对数据世界,如何开发信息的金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沈体雁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我们再来回顾和反思图灵测试,也许可以亦喜亦悲地反问:过去,人类智能设计了图灵测试,为的是要证明人类智能优越于人工智能;现在,如果人工智能也学会设计图灵测试,那么实验结果究竟是人类智能超越人工智能,还是正好相反?
  几千年来,人类在对自身认识能力的反思中,曾多次提出疑义。从人类已经掌握的全部知识(包括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可以推出,一方面,人类在现实中的每一个阶段,只能到达相对的真理,绝对真理只可能实现于无穷的人类认识过程中。而人类本身既是可产生的,因此,是否无穷延续或终将毁灭,尚未得到证明。在这种情况下,人只能根据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日常的因果关系开始认识。另一方面,人类无数次地重复证实的命题,虽然没有穷尽,但却给予人们越来越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信仰意义的直觉,即对人的理性的直觉和信仰,而不是对“上帝”的信仰,因为它是建立在无数次地重复可证、趋向于必然性基础上的信仰或信念。这一点正是智能机器人与人的区别,智能机器不能把公理作为定理推导出来,但是人的智能却能通过直觉,相信公理的真实性,并据此推演出一系列定理和推论。可见,人类理性是与感性的直觉分不开的。
  人工智能就是这样一个包括人类本身全部内容和形式的认识成果,因此人类的理性与感性、全面和片面、正确与错误、静态与动态,都包含在内,一句话,就是人类认识本身的全部内涵。
  现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前面我们提到过的人类认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问题、人类认识的局限性问题等,已经接近有意义的答案了。因为,知识积累和发展演进,将与客观世界一道运动发展,这是同一世界的两个同构的运动序列,是在并行跑道上并驾齐驱,或者至少也是前后相随的两列车。认识与认识对象处于同步的运动中,这意味“关于人类认识是否可以穷尽外部世界”这个问题的提出已经得到解决,因为,人类已经“加入”或更准确地说是“又回到”世界本身之中。
  从一个方面看,外部世界与认识同步运动,外部世界的运动信息可以准确表达于认识载体序列,这就是说,认识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在这个意义上,绝对真理也就达到了。从另一方面看,这一问题的提法应该修改成“人类能够认识也就能够认识世界”,这似乎是“我思故我在”的新解,而原来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
  2.3 从机器人时代到智能机器人时代
  尽管如此,大数据时代机器人的热潮并不是突然而至,其历史原因始于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发展史上的那场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工业时代,也是产业革命从人到机器的开端;而大数据时代,现代机器人的出现,却是别有用“心”的年代,它标示着产业革命不仅触及“物理世界”,而且深入到人的“灵魂”,这既是从机器到复归“人”(机器人)的时代,也是从旧人类向新人类进发的时代。
  回顾人到机器的时代主要是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第二次产业革命时代。
  第一次产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始于18世纪的英国,是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作为标志的。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产业革命使工厂制造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产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而制造业则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全盛时代。
  19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且很快被产业化。这一时期也就是第二次产业革命。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认为,第二次产业革命典型的特征是自动化。由于第二次产业革命很多新兴科学技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汽车工业、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特别是电力的广泛应用,更是为制造业打开了方便之门,提高了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促使工业生产趋向于自动化、产业化发展。
  时至今日,人类已经经历了两次产业革命。今天,大数据唤醒了自以为是的人类,以“数字化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即将到来。当人们比较三次产业革命的历史,方才恍然大悟,过去数千年的历史仅仅是使人变成了机器,而现在,才是唤醒人类心灵再造,使人真正成为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类以其大脑为模本,开始生产出来一个与上帝给予的大脑一样,甚至更优的大脑,智能机器人,从而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推进到一个史无前例的新高度。
  ……
展开
目录
1 世界末日的不速之客:大数据
1.1 关于上帝存在的追索
1.2 机器读脑
1.3 “读心术”进展:一项可怕的运用
1.4 记忆可以粘上,也可以移植

2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人工智能的挑战
2.1 人类对自己的挑战
2.2 灵魂的革命
2.3 从机器人时代到智能机器人时代
2.4 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取代人的时代
2.5 机器人取代了人——这是危机还是机遇
2.6 机器人的风光
2.7 人机对战
2.8 机器人战争时代即将来临
2.9 机器人世界大战

3 大数据下智慧社会:精准行动计划
3.1 利用在线数据预测灾祸
3.2 航班信息可以更准确
3.3 数据魔方与淘宝指数引导买卖
3.4 数据决定业绩
3.5 可穿戴技术:人是机器还是机器是人?
3.6 用搜索排名赚钱的百度推广服务

4 大数据广告天下:广告成了预告
4.1 Twitter:随时随地推广告
4.2 Adtime:在网上“贴小广告”
4.3 DSP广告平台:数据也疯狂
4.4 S-DSP:中小企业的广告算盘
4.5 好耶广告:云计算与测人性
4.6 RocketFuel:网络广告公司的中介
4.7 爱奇艺:全方位优化广告投放精准度

5 大数据下电商潮:从商务到金融
5.1 阿里巴巴,芝麻开门
5.2 疯狂的光棍节
5.3 三马涉金——“三马”合伙卖保险
5.4 余额宝:谁动了银行的奶酪?

6 快乐的大数据
6.1 大数据助力篮球比赛
6.2 大数据和音乐的故事
6.3 大数据下的电视媒体
6.4 大数据对运动爱好的预测
6.5 大数据下的美网
6.6 大数据对电影产业的影响
6.7 趣味体育
6.8 大数据捧红了一部美剧
6.9 一部电影创造的大数据挑战
6.10 关于大数据和推断的艺术
6.11 科幻片中的大数据场景悄然实现
6.12 用大数据来了解大明星
6.13 大数据为个性化用户体验撑腰
6.14 大数据对“赛点”的分析
6.15 中网大数据应用
6.16 大数据对影视产业链的影响
6.17 电影离大数据的距离

7 生活中的大数据
7.1 大数据对顾客需求的了解
……
8 商业经济领域的大数据
9 政治和历史中的大数据
10 制造领域的大数据
11 医疗卫生领域的大数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