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超乎想象的科学解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544252
  • 作      者:
    《环球科学》杂志社, 外研社科学出版工作室编
  • 出 版 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精选自科普杂志、畅销近170年、爱因斯坦爱读的《科学美国人》,中科院院士推荐,人人都读得懂的科普书,用科学的视角笑看身边事,带你轻松逃脱伪科学陷阱!
  * 科学性强:精选自全球科普杂志、畅销全球近170年的《科学美国人》。《科学美国人》以其科学的内涵、通俗畅晓的文字征服了包括爱因斯坦和比尔·盖茨在内的无数读者,150余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其撰稿。
  * 行文幽默风趣、观点独特、见解深刻:《科学美国人》非常重视科学普及,它上面的专栏文章就是科普的典范。《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选自《科学美国人》专栏“反重力思考”,专栏作家史蒂夫·米尔斯基(Steve Mirsky)科学功力深厚,把科学的运用自如,洒脱生动地解读各种事件。从分蛋糕的学问到饥饿催化剂的脑力劳动,从疯狂的高尔夫到拼字游戏的心理危机, 从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到月球为什么不是绿色奶酪,作者以诙谐幽默的方式,介绍奇特、有趣的科学轶事。
  * 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通俗易懂:一本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推荐,科技达人和文艺青年都能看懂的科普图书。果壳网姬十三和红猪都喜爱史蒂夫米尔斯基的专栏“反重力思考”,并成为该专栏的固定译者。
  * 用纸精良,图文并茂,四色印刷:四色印刷,插图丰富,带你在充满乐趣的阅读中培养科学观念。
  《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超乎想象的科学解读》曾获:
  “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北京市科委科普项目
  入选2015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书目
  入围《新京报》2014年度好书榜
  入选《环球科学》2014年“zui美科学阅读”书单


展开
作者简介

  史蒂夫·米尔斯基(Steve Mirsky),《科学美国人》杂志专栏作家,从1994年就一直在为《反重力思考》专栏撰稿。他也是《科学美国人》的播客 Science Talk 的主持人。

展开
内容介绍

  《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超乎想象的科学解读》精选自全球尖端的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其收录的专栏作家文章视角独特,蕴含着思辨的光芒,有益于启发思想,提灵感,引导读者从科学的层面看待问题。

  《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超乎想象的科学解读》收录了《科学美国人》杂志《反重力思考》专栏的内容,它可谓《科学美国人》众多栏目中一块熠熠生辉的珍宝。这个专栏视角独特,蕴含着思辨的光芒,历经数年的打磨已经成为*牌栏目,吸引了一批忠实读者。它的作者,是科学功力深厚,可以把科学的运用自如,洒脱生动地解读各种事件的专栏作家史蒂夫·米尔斯基。他笔下的《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以风趣的语言和科学的视角,介绍奇特、有趣的科学轶事,倡导科学观念,批判、讽刺伪科学,带领读者在轻松的心态下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

展开
精彩书评

  ★我很欣赏《科学美国人》,因为它把世界科学更广泛地介绍给了读者。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将一些极具个性的专栏作家针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撰写的优秀科普文章,分门别类结集成册,能帮助业余时间不多而又热爱科学的读者高效地获取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科学前沿新知识。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新智

  ★科学和艺术-样,都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愿享誉百年的《科学美国人》传播科学精神,影响更多人。

  ——著名钢琴家  理查德·克莱德曼

  ★《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中文版)我每期必看,它非常奇妙,让人入迷,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通往前沿科学、通往想象的大门,它是这个时代非常珍贵而难得的一个奇迹。

  ——著名科幻作家  韩松

  ★作为读者,我们有责任去客观地分析所看到的报道,就像自己在进行调查取证一样。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加准确地了解真相。

  ——(美)史蒂夫·米尔斯基(Steve Mirsky)

  ★它让我们相信,即便是在今日这样高度的专业化社会,通识教育依然是可能的——这些科普文章写得多漂亮啊。

  ——《新京报》

  ★在他们笔下,科学不再是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闪耀在每个人身边的生活中的科学原理。

  ——《北青报》

  ★这些文章有益于启发思想、激发灵感,引导读者从科学的层面看待问题。

  ——《图书馆报》

  ★作者史蒂夫·米尔斯基喜欢选择一些边缘的科学话题,进行一些不太主流的剖析……米尔斯基虽爱剑走偏锋,但不会胡说八道,因为我们向你保证,他真的是一个非常冷静理智与客观的科学作家与播客主持人。

  ——《环球科学》

  ★《科学美国人》的专栏作家和科学记者的科学文章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对普通读者树立科学的观念有益,也是中国科普作家创作值得学习的典范。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李大光

  ★当前,我国非常缺乏科学达人撰写的高品质科普文章,“《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汇集了科学家、科学记者、科学达人的文章,科学性和艺术性强,对我国的科普创作将产生很好的影响。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处长/高工  许佳军

  ★“《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四册图书内容质量好,编辑印制精良,形式好,属当下科普图书中的精品,社会效益良好。

  ——清华大学教授  刘兵

  ★《科学美国人》是国际科普名刊,其专栏文章也是影响较大的科普品牌。“《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有潜力成为科普长销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编审  范春萍

  ★“《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封面设计也很人性化,给人以读书的欲望,相信会有良好的市场效益,为人们科学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北京天文馆副馆长/研究员  景海荣

  ★“《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的文章大多出自美国各领域的专家之手,经过编辑们系统的整理、翻译和校对最终呈现给读者,有利于中国公众了解美国科学发展及科普现状,同时对国内科普图书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  杨景成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这里,我得向不了解“搞笑诺贝尔奖”的读者作下介绍:这个奖项是每年在正式诺贝尔奖的颁奖前夕,由名为不可思议研究的组织颁发的,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要“首先使人发笑,继而让人思考”。昂格尔的情况让我想到,他的研究方法或许可以证实他患有强迫症。下面的文字摘自他的著作:“50年来,我每天压迫左手手指关节发声至少两次,右手作为对照组不予压迫。因此,我左手指关节总共响了至少36,500次;而右手指关节很少响,偶尔响一下也是自行发声。”正如昂格尔自己所写的,他之所以亲身实践进行这项正义的研究,是因为“早在孩提时代,许多'著名的权威人士'(这里是指他的母亲、几位阿姨以及后来的岳母)都曾警告他说经常压迫手指关节会导致关节炎。”于是,他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来验证这一假说的准确性”。在研究期间,每每有人提出忠告,他都会机智地回答说结果还没出来。
  终于,50年过去了。昂格尔对他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两只手都未出现关节炎,而且这两只手也没有显著差异。”于是他总结道:“压迫手指关节作响与日后出现的手指关节炎之间并没有明显联系。”至于这位医学博士的脑袋是否也被挤压过,或许可以从他自加利福尼亚州的家中启程前往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亲自领取他的“搞笑诺贝尔奖”中找到证据(两地相距约4,600千米,驾车需要42小时)。
  实际上其他学者已经针对这一现象作过研究。昂格尔的这篇论文发表之后,医学博士罗伯特·斯威齐(Robert Swezey)也向《关节炎和风湿病》投稿,报告自己在1975年进行的一项研究——研究的合作者是斯威齐当时12岁的儿子。研究的目的简单明了,就是为了让孩子的奶奶停止对孩子压迫手指关节作响发牢骚。研究结果同样显示,并没有发现压迫手指导致关节炎的证据。后来,斯威齐还咨询了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美国战略研究机构)的统计学家约翰·亚当斯(JohnAdams)。亚当斯指出:“显然(昂格尔的)研究并没能做到双盲1。就这项研究而言,双盲只有在研究人员分不清左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而这一点几乎不可能做到,因为研究表明,只有31%的初级保健医生分不清左右。”
  这场指关节骚动让我想起一件事:几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骨骼发育专家戴维·金斯利(David Kingsley)也参与了这个领域的研究。当时他上四年级的儿子的同学问他,压迫指关节作响是否有害。他鼓励孩子们自己讨论方案来寻找答案,同时他也查阅了医学文献。他回忆道:“当时一个孩子说,可以把房间里的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人经常压自己的手指关节,另一部分不压,最后看谁患上了手指关节炎一一这是个干预实验。我说,这个主意不错,不过这个实验可能要持续20年。”我看甚至要50年。
  金斯利接着说:“后来一位流行病学家建议我到养老院去看看,问问那里的人们压不压手指关节,再看看他们得没得关节炎。我能找到的相关研究正是这样做的。”事实上,这样的研究有两个:一个是斯威齐对28家护理院成员的调查研究;另一个是一篇发表于1990年的论文中针对300个门诊病人的调查研究。这两个研究都没有发现喜欢压迫手指关节作响的人更容易患手指关节炎的证据。所以昂格尔本可以早一点结束他的研究的。不管怎么样,还是应该为他热烈鼓掌以示庆贺。
  ……

展开
目录

分蛋糕的学问
防忽悠的心理学
汽油知多少
脑力劳动:饥饿催化剂
困于懒惰
恶心的医学
下半身思考
有种就吞下去
百折不挠是冠军
出场停赛
疯狂的高尔夫
噼噼啪啪做研究
骑车去冥界
读不了存着走
140字的研究
每天用“苹果”一周好生活
拼字游戏的心理危机
小孩子有大智慧
他们年轻他们干劲十足
吃吃东西跳跳舞
你信吗?你买吗?
遭遇智能马桶
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
挂羊头卖狗肉
利润的泪花
无处打喷嚏
寻找征兆
许愿要当心
狗咬狗的故事
剃须未尽斩草留根
苹果与奶酪
月球为什么不是绿色奶酪?
生命奇迹
最胖幻想
有啤酒的美好世界
有画为证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