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甲烷发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2195043
  • 作      者:
    (日)野池达也等编著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野池达也教授对中国的厌氧消化产沼气的悠久历史以及农村沼气化的普及非常赞赏,对厌氧消化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应用十分关注,愿意把自己
带领的团队多年在厌氧消化领域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给中国读者。该书既有深入系统的厌氧消化基本理论论述,也包含对设计和运行管理指导性很强的实用性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厌氧消化的基本理论、厌氧消化工艺发展、工艺运行设计和运行控制、厌氧消化微生物学、生物气的高效利用等。该书适用于从事厌氧消化技术研究、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的学生学习参考用书。本书的翻译出版,有利于提高我国从事环境厌氧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促进环境厌氧生物能利用技术在我国更好地推广应用。
展开
作者简介
野池达也教授是国际上环境厌氧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他在两相厌氧消化的物质分解机理、污泥热水解预处理强化厌氧消化技术、具脱氮功能的二段厌氧消化工艺、厌氧发酵产氢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研究成果,其中多项技术已在日本及国际上推广应用。
安井英齐,北九州市立大学,教授,目前为日本上席化学工学技士(化学工学会),IWA会员,日本下水道协会会员,日本化学工学会员,日本土木工程学会会员。同时兼任WaterResearch,EnvironmentalEngineeringResearch,JapanSocietyofCivilEngineering,JournalofJapanSocietyonWaterEnvironment,JournalofJapanSewageWorksAssociation主要审稿人。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在日本多年对普及的甲烷发酵法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共10章,分别介绍了甲烷发酵的研究和开发历史、甲烷发酵过程理论、各种甲烷发酵过程、甲烷发酵工艺影响因素、甲烷发酵槽的运行管理、有机废弃物的甲烷发酵、沼气的有效利用、甲烷发酵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氢气发酵工艺的可行性、甲烷发酵的课题和展望。
展开
目录
第1章?甲烷发酵的研究和开发历史 / 1
1.1??甲烷发酵在地球环境保护和循环型社
会形成方面的意义 / 2
1.2?甲烷的发现 / 2
1.3?基于微生物反应的甲烷生成 / 3
1.3.1 初期的认识 / 3
1.3.2 二阶段学说和化学解析的发展 / 3
1.3.3 产氢乙酸共生细菌的发现和三菌群
学说 / 4
1.3.4 二相四阶段学说的确定 / 4
1.4?反应过程的开发 / 6
1.4.1 厌氧消化反应过程的诞生 / 6
1.4.2 分离型消化槽和加热技术的实施 / 7
1.4.3 基于连续搅拌的高效消化 / 7
1.4.4 甲烷发酵槽的设计 / 8
1.4.5 餐厨垃圾的甲烷发酵 / 9
1.5?日本的甲烷发酵历史 / 10
1.5.1 普及阶段 / 10
1.5.2 污水污泥处理 / 10
1.5.3 粪便处理 / 12
1.5.4 工厂排水处理 / 13
1.5.5 利用污泥再生处理中心对粪便和餐
厨垃圾的混合处理 / 13
1.5.6 家畜粪便的处理 / 14
参考文献 / 15
第2章?甲烷发酵过程理论 / 17
2.1??根据投入有机物的组成分析简单推算
甲烷转化率 / 18
2.1.1 元素组成的利用 / 18
2.1.2 COD平衡的利用 / 19
2.1.3 VS成分的利用 / 20
2.1.4 VS成分和COD的换算 / 21
2.1.5 活性污泥模型的利用 / 21
2.2??甲烷发酵过程中三菌群参与说和二相
四段学说的地位 / 23
2.3?物质变化概要 / 24
2.3.1 分解反应 / 25
2.3.2 水解反应 / 28
2.3.3 产酸反应 / 31
2.3.4 异相氢转移反应 / 44
2.3.5 甲烷生成反应 / 58
2.3.6 其他厌氧微生物反应 / 63
2.3.7 微生物的死亡和再增殖 / 65
2.4?温度的影响 / 65
2.5?相关的物理化学常数 / 66
2.5.1 平衡常数 / 66
2.5.2 亨利系数 / 71
2.5.3 总传质系数 / 72
参考文献 / 76
第3章?各种甲烷发酵过程 / 81
3.1?甲烷发酵过程分类 / 82
3.2?完全混合法 / 83
3.2.1 工艺流程 / 83
3.2.2 特征和注意事项 / 87
3.3?厌氧接触法 / 88
3.3.1 工艺流程 / 88
3.3.2 特征和注意事项 / 88
3.3.3 应用实例 / 89
3.4?厌氧滤床法 / 90
3.4.1 工艺流程 / 90
3.4.2 特征和注意事项 / 91
3.5?厌氧流动床法 / 93
3.5.1 工艺流程 / 93
3.5.2 特征和注意事项 / 93
3.6?UASB法和EGSB法 / 95
3.6.1 工艺流程 / 95
3.6.2 特征和注意事项 / 97
3.7?干式甲烷发酵 / 99
3.7.1 工艺流程 / 101
3.7.2 特征和注意事项 / 102
3.8?二相工艺 / 103
3.8.1 反应工艺 / 103
3.8.2 特征和注意事项 / 104
3.9?其他甲烷发酵工艺 / 106
参考文献 / 107
第4章?甲烷发酵的影响因素 / 111
4.1?温度 / 112
4.2?停留时间(HRT和SRT) / 114
4.3?有机物负荷 / 115
4.4?搅拌及混合 / 116
4.5?pH值、碱度和挥发性有机酸浓度 / 116
4.6?基质组成(C/N比)和氨氮抑制 / 117
4.7?重金属的阻害和反应的促进 / 118
参考文献 / 120
第5章?甲烷发酵槽的运行管理 / 122
5.1?甲烷发酵工艺的启动运行 / 123
5.1.1 接种污泥的导入 / 123
5.1.2 运行管理指标 / 125
5.1.3 常态下的驯化 / 126
5.1.4 不稳定状态的原因 / 128
5.2?槽负荷和沼气产生量 / 128
5.3?有机酸的积蓄和酸败对策 / 129
5.4?稳定运行管理 / 130
参考文献 / 131
第6章?有机废弃物的甲烷发酵 / 132
6.1?生活污水污泥 / 133
【实例1:横滨市北部污泥资源化中心】 / 134
6.2?餐厨垃圾 / 135
【实例2:中空知卫生设施组合】 / 136
6.3?家畜粪便 / 138
【实例3:酪农学园大学】 / 139
6.4?草木植物 / 140
6.5?混合物 / 141
【实例4:KAMPO循环工业园】 / 142
【实例5:株洲市京华中心—株洲生物能
源促进计划】 / 144
6.6?其他有机物 / 145
参考文献 / 145
第7章?沼气的有效利用 / 149
7.1?消化气体的成分和热量值 / 150
7.2?消化气体的利用 / 151
7.2.1 消化槽的加热 / 151
7.2.2 管理室的空调 / 151
7.2.3 都市燃气 / 151
7.2.4 汽车燃料 / 152
7.2.5 消化气体发电 / 152
7.2.6 燃料电池发电 / 155
7.3?沼气的精制 / 156
7.3.1 硫化氢的去除 / 156
7.3.2 二氧化碳的去除 / 157
7.3.3 硅氧烷的去除 / 159
7.4?热电联产 / 161
7.4.1 气体发电系统热量平衡计算模型概
要 / 162
7.4.2 热平衡计算结果示例 / 164
7.4.3 热电联产的设立条件 / 165
参考文献 / 166
第8章?甲烷发酵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 167
8.1??甲烷发酵系统的基本构成和主要问题 / 168
8.2?高浓度高温甲烷发酵的高效率化 / 168
8.3?氨氮积累和阻害的对策 / 169
8.4?消化液的处理 / 171
8.4.1 液肥利用 / 171
8.4.2 水处理 / 173
8.4.3 排入污水管道 / 173
8.4.4 消化液中氮和磷的去除 / 174
8.4.5 分别消化工艺 / 177
参考文献 / 180
第9章?氢气发酵工艺的可行性 / 182
9.1?厌氧细菌的氢气发酵 / 183
9.1.1 氢气生成的原理 / 183
9.1.2 厌氧产氢菌 / 185
9.1.3 工艺运行条件 / 188
9.2?氢气发酵工艺的效率 / 189
9.2.1 原料 / 189
9.2.2 反应槽 / 190
9.2.3 能量回收计算 / 190
9.3?氢气和甲烷二段工艺 / 190
9.4?氢气发酵的安全管理 / 191
参考文献 / 193
第10章?甲烷发酵的课题和展望 / 195
10.1??对日本生物能利用综合战略的期待 / 196
10.2??沼气作为运输用燃料对二氧化碳减排
的优势 / 197
10.3?LOTUS项目 / 198
10.4?日本普及中的课题 / 199
10.5?甲烷发酵新功能的开发展望 / 200
10.5.1 通过污水管道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
回收 / 200
10.5.2 加入甲烷发酵的生物乙醇生产
系统 / 201
10.5.3 通过生物甲烷生产氢气 / 201
10.5.4 有机氯化合物的分解 / 202
10.5.5 农业有效利用 / 203
10.5.6 环境保护中甲烷发酵的地位 / 204
参考文献 / 205
附录A?甲烷发酵的微生物学基础 / 206
A.1??通过碳源和能源的种类对细菌进行
分类 / 207
A.2??通过电子受体的种类对细菌进行
分类 / 208
A.3??通过电子供体氧化反应类型进行细菌
分类 / 209
A.3.1 发酵 / 209
A.3.2 呼吸 / 210
A.3.3 发酵和呼吸的氢气(电子)处理 / 211
A.4??厌氧环境下生存微生物的群体构
造 / 213
A.4.1 甲烷发酵槽的细菌群 / 213
A.4.2 真细菌种类 / 214
A.4.3 产甲烷菌的种类 / 216
A.5?分子生物学解析的意义 / 218
参考文献 / 222
附录B?甲烷发酵的数学模型 / 224
B.1?数学模型的种类 / 225
B.1.1 黑匣子模型 / 225
B.1.2 白匣子模型 / 226
B.1.3 灰匣子模型 / 226
B.2?建立数学模型的注意事项 / 226
B.2.1 收支平衡参数的应用 / 226
B.2.2 模型的建立顺序和思路 / 228
B.2.3 基于物质收支平衡和速度论的相关
表格的制作 / 229
B.2.4 参数的把握 / 231
参考文献 / 237
附录C?甲烷发酵的化学过程 / 238
C.1?基质分解和细菌增殖的关系 / 239
C.2?菌体的元素 / 243
C.3?氧化还原反应 / 245
C.4?菌体的生成 / 247
C.4.1 最大收率理论 / 247
C.4.2 维持代谢反应的机理 / 251
C.4.3 最大比增殖速率和亲和常数理论 / 253
参考文献 / 256
附录D??气体发电系统的热收支平衡的
计算模型 / 258
D.1??污泥产生量、VS量的季节变化的
设定 / 259
D.2?模型消化槽的数据的确定 / 259
D.3?回流负荷与模型的结合 / 260
D.4?加热示范消化槽所需热量的计算 / 260
D.5?消化气产生量 / 262
D.6?发电量、废热回收量的计算 / 263
参考文献 / 26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