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学概论讲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403526
  • 作      者:
    谭正璧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小书馆”, 是当代中国出版社于2014年重点推出的一套专门荟萃小书的丛书。
  “小书馆”一辑已于2014年3月出版,收入了以下10本小书:《中国哲学小史》(冯友兰著)《国文趣味》(姜建邦编著)《中国人文小史》(叶鋆生著)《书法指南》(俞剑华著)《国学概论讲话》(谭正璧著)《中国政治二千年》(张纯明著)《我们怎样读书》(范寿康编)《学诗浅说》(瞿蜕园、周紫宜著)《人间词话讲疏》(许文雨著)《曾国藩治学方法》(胡哲敷著)。
  在中外出版物中,有一类小书,篇幅短小,语言通俗,轻松可爱,如溪水中的松影,自有一种清简之美。以中国近百年著述为例,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笔力轻点,便勾勒出文史研究的通幽曲径。吴经熊先生的《唐诗四季》,笔意蹁跹,文采斐然,堪称才情横溢的学术佳作。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明辨故实,条分缕析,还原一个本真的三国。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概要》不啻为作诗填词的入门捷径……这些“小而可贵的书”,无一例外,都是以大手笔写小文章,虽然没有“大书”那般洋洋洒洒的旁征博引,但见肉见骨的精华,绝对令人受益匪浅。它们不因时间而消逝,历久弥新,书香满口,为一般读者可读、可懂、可藏。
  丛书名曰“小书馆”,顾名思义,就是精选这类小书的一套丛书。其所收小书的标准如下:不限门类,不限年代,不限国家,只要有文化的积淀,可喜的文字,阅读的趣味,未出版或虽已出版但市面上版本极少,又或者已绝版多年的小书,均为“小书馆”所收之范围。尤其是很多绝版多年的小书,曾为读书人所喜爱,但堙没已久,难觅其踪。“前人之努力,无数心血,唯愿时光不能将其尽数埋没”。拂去这些书上厚厚的时间之尘,这也是“小书馆”最初的缘起。但书海茫茫,收不胜收,“小书馆”不求规模的宏大,不限时间的长短,不拘门类的均衡,只要得中意的小书,达到一定册数,且可编为一辑的,便会推出。
  “小书馆”所收之书,虽是小书,却是值得大观的。这套丛书的作者,很多为一派之宗,于他们各自的领域开山立派,影响着当时的思潮与风尚。诸如新理学的创立者冯友兰,中国民俗学之父娄子匡,与王国维、吴梅并称戏曲三大家之一的齐如山,诗书画印皆成一家风骨的白蕉,掌故学大师瞿兑之,数学科普大家刘薰宇,等等。还有一些作者虽然不如大师那样令人瞩目,但其著述同样会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
  这些小书可谓是那些时代品质的文字,但它不是时髦的,也不是热门的,有的还是冷僻的。在此纷繁之世,出版这样的书,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读书一事,不合时宜,未必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学者、出版家傅璇琮说:“我觉得读冷僻书,犹如吃青皮橄榄,或喝毛尖绿茶,初似生涩,终有一种回味。不像赶时髦,趋热门,热闹一阵子,脑子里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剩下。冷能避俗。”不过“人各有心,不能皆合”,正如你喜青皮橄榄、毛尖绿茶,他却喜口香糖、可乐,或是其他别的东西,喜者自喜,厌者自厌,但这无妨,自然与社会原本就是多样性的。“小书馆”不敢期望众人的青睐,但求为这个时代依然还能沉浸在阅读中的读书人,提供几本可看的书,也就够了。
  林语堂先生曾说,读书完全是个人享乐的一件事。这样看来,读书亦如吃饭、打牌、下棋、聊天、看电视等,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之处。但迄今为止,书籍仍是人类高级的精神活动的文字记录,关乎心智、成长、品位……如此,于闲暇之际,一壶茶,一册书,去寻得书中的乐趣,开始惬意的思想之旅,岂不快哉!
  让“小书馆”与您结伴而行。

  

海报:

 

 

展开
作者简介

  谭正璧(1901~1991),上海嘉定人。历任上海女校教师,上海美专、震旦大学、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和棠棣出版社总编辑,后受聘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特约编辑。
  一位一生清贫而寂寞的学者,写作就是他的生命。著名学者赵景深戏称他为“著作三身”,一生完成著述1500万字,在这近现代学者中是极为少见的,何况晚年又失明多年,一些著作是靠口述来完成的,这足以使我们惊叹了。

展开
内容介绍

  《小书馆》系列丛书,收入20世纪初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文史作品。名为“小”,意味着篇幅小,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可获得一方面的知识精粹;即便是大论题,也会找小的切入口,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使阅读饶有趣味。
  《小书馆》系列丛书,拟出版100多种,首辑收入七本。
  这本由蔡元培先生题写书名的小册子,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凡国学上之基本知识,均已搜辑无遗。”全书如同一幅工笔画,纤毫毕现,细致入微。作为初窥国学门径的入门书,放置案头,随手翻检,甚是轻便可喜。

展开
精彩书摘

  “国学”又名“国故学”,亦名“旧学”;系对“西学”“洋务”“新学”而言。在海运未通之前,中国闭关自守,国人的心目中,只有中国而无世界,以为中国即是世界。一切的学术,既没有国界可分,故无从产生所谓“国学”。后来海运大开,中西交通日繁,西洋学术文化,因之东渐,于是产生了所谓“西学”,随即也有了所谓“国学”。张之洞说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就是“国学”,“西学”就是西洋传来的文化学术。“中”“西”对称,大约在这个时候才开始。
  为了羡慕西洋人物质生活的舒服,于是引起中国人对于自己的一切的厌恶。所以凡是带着”洋’化的东西,即使原料是中国的,是中国人在中国做的,他的价值也会比中国旧有的增高,而且又是特别的爱好。为什么同样一只坐人的椅子,沙发要比旧式椅子的价钱大几倍?做西装工人的工钱,比做中装的工钱来得高?一本布面洋装书,比线装的定价要高贵?这种种疑问,已经用不到人家来替我们解释,我们都已明白洞晓了。
  研究国学的方法,不外四端:一为辨真伪,二为知重轻,三为明地理,四为通人情。
  ……
  为什么要通达人情呢?因为社会更迭地变换,物质生活继续的进步,那人情风俗也随着变迁。如若不明此理,就要产生种种谬误的观念。如上古国土分立,故君权不张。后来周代封建制度完成,秦代改设郡县制度,故至两汉以后,君权日益高涨。尧、舜禅让,本出于自然,如见于后代,则不能不称为圣德。因始皇为统一专制的第一人,便号为暴主,其实后来的人君,仅多像他一样的。三代时候伯的地位很尊贵,但在汉、隋时则称为割据;纵横游说,不适于统一的局面,所以西汉的诗赋称盛。像这种种,如不通达人情,而以此例彼,那么必误认为矛盾而受人笑话。
  诗歌是怎样发生的呢?人类是最富于想像和情感的高等动物,当在太古时代,他们刚从原人进化而为纯粹的人类,对付环境,渐由用手而趋于用脑,于是渐渐有了灵敏的感觉。他们受到大自然的种种赐予,不免欢喜而感激,便不期然而然的发出一种赞叹歌慕的声音,自然而和谐,流利而清亮,不但倾泻自己的快感,还可以感动他人,促成同样的快乐。这样,诗歌便发生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导言
第一章  国学的定义
第二章  国学的目的
第三章  国学的分类
第四章  国学的方法

第二讲 经学
第一章  总论
一 经的定义
二 经目的演化
三 经学的派别

第二章  各论
一 易经
二 书经
三 诗经
四 三礼
五 春秋及三传
六 论语
七 孝经
八 大学及中庸
九 附——小学

第三讲 子学
第一章  总论
一 子的定义
二 诸子的来源
三 诸子的派别

第二章  各论
一 儒家
二 道家
三 阴阳家
四 法家
五 名家
六 墨家
七 附——杂家及其他

第四讲 史学
第一章  总论
一 史的定义
二 史的分类
三 史学的沿革

第二章  各论
一 纪传上
二 纪传中
三 纪传下
四 编年
五 纪事本末
六 政书
七 附——史评

第五讲 文学
第一章  总论
一 文学的定义
二 文学的起源
三 文学的分类

第二章  各论
一 诗歌
二 赋
三 词
四 小说
五 弹词
六 曲
七 附——古文与文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