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脑血管疾病专项深度体检方案的制定原则
大部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从动脉硬化最早期的细胞内脂质聚集到血管内皮出现脂质条纹,再到脂质斑块形成并引起血管狭窄,直至出现典型的不稳定性斑块而引发不稳定性心绞痛或脑卒中,一般要经过十年以上的漫长过程。因此,从疾病发生的角度来讲,该类疾病虽然来势凶猛,但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仍经历了潜在发病期一发病前兆期一亚临床期一疾病发作期的病理过程,下面举例说明。
当某一“健康”个体没有任何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普通常规检查和例行体检没有发现心功能出现任何异常,但只要具有一项及以上的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常年抽烟、高脂和高盐饮食及超重或肥胖时,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及超重或肥胖本身对心血管系统构成了威胁,与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相比,他(她)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l生大为提高。如此时再伴有血脂紊乱,即使血管内膜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皮此时已经被“威胁”,如不及时干预将会在较短时期内形成动脉硬化灶,此阶段可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发病期。在此基础上疾病进一步发展,个体不但血脂紊乱,还具有临界高血压或已经明确被诊断为高血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升高到临界值或已经形成代谢综合征或发展为糖尿病,颈动脉彩超结果显示颈动脉内膜和中膜增厚,此时往往预示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已经形成,甚至已经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只是心脏还处于代偿期而没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此时为心脏病发作的发病前兆期;如果疾病进一步发展,个体走路时会胸部不适、胸闷、气短,但安静下来时仍没有任何不适,颈动脉彩超结果显示典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甚至不稳定性斑块形成,此时已经进入疾病亚临床期(也成为临床前期),当某些诱因存在时可能爆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如果个体心慌、气短、心前区疼痛,临床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时,就到了典型的临床期。上述的分期只是人为的划分,而疾病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实践中难免有交叉和重叠,上而的分期能够帮助我们大致判断疾病的进程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四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深度体检项目设置的重点也不相同。其中,潜病期的重点检查项目为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的指标,如胰岛素抵抗程度、代谢综合征和肥胖相关的检测指标;前兆期的检查项目除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外,重点是动脉粥样硬化本身和血管弹性方面的检测指标,如踝臂指数、颈动脉斑块及狭窄、脉搏传导速率等,并应同时检测有利于判断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原因的生化指标,如代表机体慢性炎症反应的超敏C一反应蛋白、白介素一6(IL-6),代表血脂紊乱程度的致动脉硬化指数;疾病亚临床期的检查项目除上述指标外,还应检测心功能、左心射血指数和代表心肌损伤的相关指标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