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本书走近国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609097
  • 作      者:
    闲云居士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一部经典实用的中华五千年国学百科全书,一部有趣的国学普及读本。
  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国学常识,这是中国五千年人文智慧的趣味赏读。
  快速掌握国学常识的读本,不可不读的传统文化百科全书。
  一书在手,让你尽览国学全貌;一卷在手,让你轻松掌握中国文化精华。
  切合今人实际的国学入门读物!
  百姓喜爱的国学课本!
  
  

展开
作者简介

  闲云居士,自诩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捍卫者,早年毕业于上海某高校中文系,后攻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某知名文化传播公司顾问,并在多家国学教育机构授课,立志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著作颇丰。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学习国学,了解国学,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现代人,不能不知道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了解国学。
  国学分类虽然简单,但其内容却包罗万象。国学经典卷帙浩繁,汗牛充栋,对于非专业的读者来说,面对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抽出时间品读国学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偶尔有一些时间,很多读者也不免因为国学内容的庞杂和国学经典的艰深而丧失品读的兴趣和信心。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有些人认为国学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是古人之学。改革开放以来,欧美日韩各国文化相继受到追捧,而根植于中华大地的国学却备受冷落,以至于几乎无人问津。
  可喜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一股国学热悄然兴起,诸如易中天、于丹等研究者、推广者一时间成为大众喜爱和追捧的学术明星,国学也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成为我们身边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这本书应运而生了。《一本书走近国学》旨在方便读者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迅速把握国学的脉络和精华,并从中领略国学的精神,探寻中华文化之本、文明之源,以求鉴往而知来,识古而明今。
  《一本书走近国学》采用纵横结合的结构,先以时间为线索,纵向叙述从古至今每一个时期中华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其历史背景,而后又以文化领域为框架,横向分述各领域的发展状况,并取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或典籍,给予详细地解说。纵横结合,互相呼应,又互为补充,尽可能让读者对国学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在语言上,本书力求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既凸显文化底蕴,又紧扣时代脉搏,让读者感受国学的魅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涉及历史事实的章节中,本书不以编者的好恶进行取舍,也不添加任何带有政治倾向的评论,尽很大努力还原历史的真实,并列出有可靠来源的不同观点和见解借读者参考。唯有如此,才是对历史和读者负责,也唯有如此,才能把未经政客删改的国学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大限度地保留历史真实和国学原貌的基础上,本书也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加以区分和扬弃,以期给读者一点有益的参考。
  希望读者通过《一本书走近国学》了解国学,萌发出对国学的兴趣,并能从中得到启迪和教益。

展开
精彩书摘
  民国往事:中国历史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
  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简称民国。它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中华民国存在的近四十年,中国人民进行了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英勇斗争,这种血与火的时代烙印,必然在文化领域得到反映。文化领域不断发生着光明与黑暗、革命与反动、先进与落后的冲突。民国时期文化被赋予新的内容,不仅仅以救亡图存为其主要内容,宣传进步、反对落后,追求人民民主、抨击封建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对外国侵略和投降主义,是民国时期文化的主旋律。同时,还出现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
  家天下的终结和辛亥革命的成败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辛亥革命广义上也可以指自19世纪末到辛亥年成功推翻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在取得巨大革命成果之后,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它又有失败的一面。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一直众说纷纭。那么,辛亥革命的前因后果究竟如何呢?
  辛亥革命和家天下的终结
  1911年5月8日(宣统三年四月十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族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于是便逐渐同情、倾向革命。5月9日,清政府实行铁路国有政策,宣布收回由民间出资建造的粤汉铁路、川汉铁路。这一举措引起湘、鄂、川、粤四省各阶层的强烈不满,掀起了四省保路运动,尤以四川最为强烈。保路运动酿成民变后,端方奉命率湖北新军到四川镇压。此时,武汉新军大部被调入川,武汉的防务非常空虚,革命党人认为这是发动起义的好机会。
  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晚间,起义士兵首先发难攻占楚望台军械库,继而深受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影响的大部分新军共同响应。吴兆麟、熊秉坤率起义部队攻打湖广总督府,在南湖炮队的炮击下,起义军在次日黎明前,占领总督衙门,湖广总督瑞澄逃走。
  11日上午,武昌全部光复。晚上成立谋略处。在谋略处的主持下,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公布军政府檄文和《安民布告》,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用黄帝纪元,宣统三年改为黄帝纪元4609年。军政府建立参谋部、军务部、政事部、外交部。以谘议局大楼为办公地,以十八星旗为军旗。谋略处以军政府名义发布《布告全国电》、《通告各省文》等文告通电全国。
  10月12日,革命党人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二标士兵胡玉珍、邱文彬、赵承武等在汉阳发动起义,光复汉阳;随后赵承武率起义军攻占汉口。至此,武汉三镇全部掌握在革命军手中。
  10月14日,经奕劻、徐世昌、那桐保举,监国摄政王醇亲王载沣,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袁托病不就。10月27日任命袁为钦差大臣,统率北洋军向武汉进攻。11月1日,摄政王载沣被迫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为内阁总理大臣组阁。11月2日,在攻下汉口之后,袁世凯便按兵不动,开始暗中与南方议和。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为诱胁革命军向袁世凯妥协,向湖北军政府多次试探,11月26日由英国驻汉口总领事葛福出面“调停”,向湖北军政府提出议和条件。湖北都督黎元洪等以军事失利,竭力主张妥协。1911年12月初,南北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双方代表随即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举行谈判。伍廷芳代表革命军方面提出清朝皇帝退位、选举总统、建立共和政府等条件;唐绍仪代表袁世凯向革命军进行要挟。与此同时,英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法国等帝国主义对议和施加压力,声称“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促使双方尽快达成协议。混入革命阵营的旧官僚和立宪派也竭力把南方引向拥袁的道路。在内外胁迫下,革命势力作出让步,孙文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世凯当大总统。
  12月25日,孙文从法国马赛回国抵达上海。孙文由于有着比较高的威望,受到许多革命团体的支持,成为众望所归的总统人选。立宪派和旧势力也认为孙文是在争取袁世凯反正之前的总统人选。12月28日,在南京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预备会。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江苏咨议局会议厅召开选举临时大总统会,孙文当选为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文在南京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并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1月2日,孙文通告各省废除阴历,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1月20日,南京临时政府向袁世凯正式提出清室优待条件。1月22日,孙文发表声明,只要袁世凯赞成清帝退位,自即行辞职,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得到这个保证后,便加紧了逼宫的进程。2月10日,南京参议院通过《清室优待条件》和张謇起草的《清帝逊位诏书》。
  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和逼迫下,宣统帝溥仪的母后隆裕太后接受《清室优待条件》,发布《逊位诏书》,宣布清宣统皇帝退位,并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逊位诏书》由张謇起草,并由临时参议院通过,但其中,“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为袁世凯手下所添加。至此,大清帝国正式终结,并被中华民国取代与继承。统治了中国268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两千年来的帝制也宣告灭亡。
  1912年2月13日孙文提出辞呈,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议决临时政府仍设在南京,并致电袁世凯前来受职;未受任前,政务仍由孙总统继续执行。袁世凯以北京兵变为由,坚持迁都北京。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关于辛亥革命成败的解读
  1930年双十纪念日中,何应钦对此作了一个比较简洁的说明,指出“辛亥革命懵懂算是挂上了一个民国的空招牌,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由推翻满清一点而论,固然算是成功。由全部革命的目的而论,究不能不谓为失败。革命的目的不只在推翻满清,不只在获得中华民国的虚名,而在造成一个三民主义自由平等的新中国”。
  1927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的告民众书中说:“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先生,看见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在于国民党没有民众的基础,而只有军队,所以在十三年决心改组国民党。”
  1938年10月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
  1939年,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
展开
目录
先秦古纪:乱世的闯荡中感受历史生命的真谛
远古歌谣和神话——幻想中所产生的中国文学起源
三皇五帝——近乎神明的文明始祖
先秦文字——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
学校的兴起——教育专门化促进文化繁荣
百家争鸣——乱世中的思想火花闪耀千秋
秦汉雄风:在两个万世不朽的时代中谈古今纵横
始皇功过:千古一帝还是旷世暴君
文景之治: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第一个盛世
独尊儒术:新儒学天人合一
秦汉时期的哲学和宗教
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
六朝兴废:在筑了又圮,圮了又筑的建康城墙下驰骋
六朝故事——一座古城历经几度兴衰
北国治乱——政权更迭中的民族大融合
魏晋玄学——儒道之辩中尽显名士风流
魏晋文学——乱世文学的自由和自觉
自然科学——发掘科学自身的美与价值
隋唐盛世:真正感受一脉相承的华夏文明
科举起源——以试取材开万世之先
开皇之治——大中华重归一统
贞观之治——大唐文化远播海外
一代女皇——千秋功过后人自有评说
从开元到天宝——千行诗写不尽沧海桑田
宋元鼎革:走进华夏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宋代文学:中国的文艺复兴
科技发展的高峰
科举制度的继续发展
还原真实的杨家将
明清嬗代:中国历史上王朝循环中的重要一环
从靖难之役到永乐盛世
康乾盛世的争议——前进还是倒退
西学东渐和科举制的衰亡
明清小说——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民国往事:中国历史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
家天下的终结和辛亥革命的成败
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
民国时期的文学革命和成就
民国自然科学成就——现代自然科学的奠基
谁让中国人最早知道了马克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