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世界环境史:人类在地球生命中的角色转变:第2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1223365
  • 作      者:
    (美)J·唐纳德·休斯著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收藏
编辑推荐

  《世界环境史:人类在地球生命中的角色转变(第2版)》的叙述是以人类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关系史展开的。
  我希望这场环境史之旅可以让我们越过那道以人类为中心和以环境为中心的研究鸿沟,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能够正视、拥抱人类身边的、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物群落。

展开
作者简介

  J·唐纳德·休斯(J.DonaldHughes)是美国丹佛大学约翰·埃文斯杰出历史学教授,著有《什么是环境史》、《地中海地区环境史》,以及《潘恩的劳苦: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的环境问题》。同时他还是美国环境史学会和欧洲环境史学会的创始会员,曾任《环境史》杂志编辑。

展开
内容介绍

  《世界环境史》(第2版)是一部讲述从古代到现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简史,其中,自然环境包括居住在这个星球上的所有其他生物。纵观人与自然的发展史,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时是处于一种可持续的平衡中,但也会以一种破坏性的方式进行。本书探讨了环境的变化(通常是受到人类行为影响的环境变化)是如何改变人类社会的历史趋势的。在每个历史阶段,以及我们能够栖居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见证这一过程的发生。

  本书共分10章。主要章节的划分按照人类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并以人类与全球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为依据。第1章解释了什么是环境史,并阐明环境史在帮助理解世界生态问题现状中的重要性。第2~8章构成了历史分析的核心,其中每一章又分别把重点放在人类历史的某一主要阶段(史前时代、早期文明、古代社会、中世纪、现代前期、20世纪前期、20世纪后期,以及当代),在各个阶段,人类社会与生物界的关系都发生过重大变化,并且每一章都给出了一些案例研究来说明在该历史阶段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涵盖当代历史阶段的章节讨论了人口迅猛增涨和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实质冲击,以及人类对这些问题的回应。另外,本书还讨论了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道德义务、我们如何能够实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平衡等问题。第2版还关注了新的研究、新的历史事件,包括全球气候变暖的新阶段,新奥尔良对飓风卡特里娜和丽塔的应对,以及荷兰人在保护低洼土地免受河流、湖泊和北海侵蚀方面的经验。同时,本书还提供了有关太平洋岛屿的新信息,其中包括著名的复活节岛案例。

  本书属原创作品,所涉及内容比其他环境史类书籍更为深刻。书中并没有将人类与环境作为两个独立单位,相反,本书将人类融入到生命群落的大环境中,并贯穿始终一直在探讨人类对环境的思考、人类的行为以及人类的进化之间的关系。这部环境史入门书的读者不一定要学习过有关环境或者历史方面的知识。如果没有环境历史观的辅助,以及它对人类曾经的决定是如何帮助或妨碍自然与文化的相互作用、影响的阐述说明,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很好地理解现代的环境问题。本书将对所有对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感兴趣或者正在研究这个世界的人们产生重大影响,并为其提供最新的信息。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旨在记述从人类起源至今一直描绘记录重大生态过程的环境史。本书并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而是试图对其加以解释说明。为了更好地向读者解释清楚,首先说明我的观点。我认为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必须考虑到这一事实:人类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从很多非常重要的方面来看,人类社会所发生的一切以及继续上演的一切都是一个生态过程。古希腊人对“自然”(古希腊语为physis,即自然存在和生长的事物)和“文化”(古希腊语为nomos,即人类创造的事物)的定义并非是绝对的真理;然而,不可忽略的是,文化是自然的一部分,因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而人类是自然界的一种动物。

展开
精彩书摘

  总结

  回首人类历史,人们在生态群落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不断转变,在回想那些尤为特别的地点和时期,我们可能会这样问,那些历史经验,对我们理解今天所发生的一切有什么影响?从生态学的角度上讲,人类历史的进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它们以多种方式与地球系统相互联系;其中的一些方式保证了与其共同发展的可持续性,而其他的一些方式则是毁灭性的。经验可以告诉我们如何辨别这两类方式。
  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发生的一切会这样无休止地继续下去吗?不会的,因为现如今对生物物理环境造成毁灭性伤害的人类活动在人类的努力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其所造成的结果,都已是冗长的陈词滥调,在前面的介绍中已经提到过很多次:包括遭污染的水和空气、酸雨、臭氧层的减少、全球变暖、放射性物质的传播、滥砍滥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物种的灭绝、水土流失和人口过剩。众所周知,相似的灾难时期,如果不是很严重,在地球的局部地区同样出现过,它们都以一个退化的生态系统而终结。这个生态系统已经不能够向其持续增长的人口数量提供给养,也不能维持那时存在的文化水平和经济繁荣的程度了。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美索不达米亚人经历了土壤盐碱化,玛雅南部低地地区的人们经历了滥砍滥伐,罗马人的经历是地中海盆地地区森林、土壤和野生动植物的耗竭,还有其他的很多例子。
  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和地点,人类有没有找到一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如果有的话,那么说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可以保持在其可承受范围之内的。以适当的态度和方式,人类社会和整个生态群落的生活就可以免遭破坏。问题的答案看似是肯定的;霍皮人和巴厘岛人的土著农业,古埃及人和尼罗河之间双赢的互动,还有印加人有前景的经济模式,尽管每个例子最终都以终结告终,但它们给出了我们作出积极性评估的证据。虽然它们是古老又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这些不同时期的人的成功经验还是值得我们研究并进行试用的。在当代的工业社会很难找到这样的例子,因为世界瞬息万变,时间已经不多;或者也可以说,工业社会最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还未可知。然而在北欧国家人口数量稳定,环境相对清洁,公众和政府在一个可靠的民主政体背景下,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模式。
  在近代历史上,也能看到一些拒绝上述这种具有毁灭性的生活模式的趋势。其中一种便是增加对自然体系运作知识的了解,以及对生态科学上的进步的认识。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而是来之不易的认知。如果我们的社会要和给予我们给养的自然环境有一个可持续的动态关系,那么我们所作的每一个决定都要以尊重生态环境为前提。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对于自然体系运作的解释来判断我们集体行为的后果。然而科学不是教条,它是不断地探索新知。这个时代,带着它特有的怀疑态度,也只是慢慢地在接受科学所作出的论证,但拒绝任何没有科学依据的事情。
  当代还有个比较有前景的趋势,就是适用技术的应用。现代占统治地位的技术,给土地、植被、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带来的无疑是毁灭性伤害。生物科技所带来的潜在一系列危险更是让人眼花缭乱。1我们不应该相信那些试图通过发明技术来解决每个环境问题的人,但还是有一些可应用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与大自然相互合作,而非互相攻击。2在印度的一个村子里,我看到了适用于当地条件的利用有机废气污染物制造的沼气发电机,人们可以通过它们获得电能和天然肥料,而这些有机废气污染物本会污染当地水源。价格低廉的保温炉使非洲人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能源,使用更少的木材。回收再利用要是需要消耗太多能源,或产生污染,那么它的价值就不可靠了。但是可以将回收再利用设计成适应生态系统循环的模式。
  第三个历史性趋势或许正在兴起,这种趋势显示了人类给予了社会生活思想和实践上的思考。在第7章中简短描述的印度的抱树运动,就是这种趋势的典型范例之一。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北方邦村民,主要是女性,通过抱树的方式来阻拦当地森林砍伐行为,她们还将身体摆成伐木工人挥舞着斧头和链锯的姿势。她们想要拯救森林,因为那是她们的燃料来源——她们来此采集木材,同时经验告诉她们,当陡峭的山腰光秃秃时,山脚下的村庄经常被泥石流摧毁。再有就是她们对树木的崇敬,她们的歌中这样唱道:

  森林的果实是什么?
  是土壤、清水和新鲜的空气。
  土壤、清水和新鲜的空气
  给养着地球和她所承载的一切。

  抱树运动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那些关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人往往遭受迫害。旺加里·马塔伊因为在肯尼亚发起了绿带运动,主张妇女和孩子们要种植和保护树木而受刑罚并入狱。奇科·门德斯在亚马逊的热带雨林组织了“橡胶木”运动,他是该地区橡胶采集工领袖,他由于反对违法伐木,主张保护森林而被谋杀。无疑他的举动威胁到了那些森林采伐者的经济利益。4
  然而历史上也有一些证据表明人类曾探寻过如何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人类关于未来的一些思考使他们产生了一系列乌托邦式设想,指出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互动的不同模式。这种思考十分必要,因为人类需要在可能出现的情况之前想象到可能发生的任何状况。睿智的人们是可以避免摧毁或严重破坏群落生活的。生态系统有它的完整性,纵使有发生灾难的风险,我们也必须尊重它:这里的完整性并不是说在我们生活之外需要我们刻意保护的东西,而是指我们必须和部落生活所分享的完整性。若生态系统继续存在,生物多样性就要继续存在。我们是生物群落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并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证明我们侵害其他物种由此获得奢华的生活是正确的,这很困难,也许根本不可能。当我们选择不把自己当作生物群落的一部分时,我们就冒着摧毁我们唯一的生命支点的危险。我们需要一个有效的环保伦理观念。
  历史上人类将自己的生活与生物群落分离开来的例子太容易找到了。前面的章节中就提到了很多。政府经常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开发资源,而不是对其进行托管。行政人员容易变得腐败。追逐利润的公司拒绝一切旨在环保、减少污染或保护其工人的举措。那个可怕的博帕尔事件——联合碳化物有限公司的农药厂发生爆炸,氰化物泄漏,杀死了上万的人,几十万人受伤——只是上述众多实例中的一个。5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居民在全球都留下了他们的“生态足迹”,居住在自然保护区周边的村民们经常收留他们,但是有时候这些村民也会由于经济原因而被迫加入非法狩猎的行列中去。
  人口的迅速增长,特别是19世纪和20世纪,似乎已经到了那时所能承受的极限。当时的食物供应足够吗?生态学表明,当一个物种统治了整个生态系统时,那么这个系统就处在崩溃的过程中了,因为群体过剩往往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即使从另一个星球来的一位客观的观察者,也会总结出我们人类正处在人口过剩的发展阶段。由于身处在这个充满各种各样物种的生态环境中,才使人类成为今天的样子,才使人类文化乃至人类的存在成为可能。而我们现在正在毁灭这个环境。难道曾被称为经济学的生态学已经变成了一门“沉闷科学”了?对于人类的未来,我们究竟是应该乐观还是悲观呢?
  在人类科技和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的兴旺的环境之间,有没有使二者可持续平衡发展的可能性存在呢?考虑到人类文化和自然环境这种整个的大系统里固有的不可预知性,人类作出的任何预测都只是假设。但纵然只是为了给手头的问题找个临时的答案,我们也有必要按照书中尝试的方法去做,即学习人类过去在技术发展和环境改变之间的经验。一方面,人类过去的所想所为,都是为了追求狭隘、短期的利益,这对于地球上的所有物种和生命都造成了伤害。另一方面,科学知识领域的发展,一种微妙科技的存在,大量道德自律规范的实用性,以及人类已经认识道如果不对摧毁自然的人类活动和人口增长加以控制,人类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等,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特有的状况。对于这种特有的状况,找到有效解决办法的机会是有的,但这需要人类发挥他们最大程度上推陈出新的本领。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参考构架太窄,经济学家们只考虑经济因素,艺术家们只顾虑艺术领域,等等。但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发生在大自然中,都与其息息相关。人类所有的努力,都需要一个前提,就是要考虑是否符合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法则。人类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而是要考虑如何对整个生命系统有益,因为我们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我们个人和团体的幸福和满足感都建立在这个系统之上。我们的群落,从最深层的意义上讲,是生物群落。

  ......

展开
目录

致谢
许可声明

1引言:历史与生态 1
环境史 4
生物群落 6
群落生态学与历史学 7
生态过程 8

2和谐的原始自然环境 14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天然纽带 16
澳大利亚的卡卡杜:原始文明 21
亚利桑那霍皮人:土地崇拜之上的农业文明 24
结语 29

3文化与自然的巨大分裂 34
乌鲁克城墙:吉尔伽美什和城市的起源 38
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和可持续发展 43
蒂卡尔:古典玛雅文明的崩溃 47
结语 54

4古代社会生态观及影响 60
雅典:思想与实践的结合体 67
西安:中国古代环境问题 75
罗马:衰落的环境因素 80
结语 86

5中世纪 95
佛罗伦萨和欧洲的缩影:增长遇阻 98
波利尼西亚:早期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05
库斯科:印加帝国时代的环境保护 116
结语 121

6生物圈的变化 131
特诺奇提特兰:遭遇欧洲生物入侵 135
荷兰:围海造田 141
伦敦:工业时代的城市、国家和帝国 149
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进化论的视角 157
结语 165

7开发与保护 174
西高止山脉:传统与改变 183
大峡谷:要保护还是要娱乐? 189
阿斯旺:水坝及其影响 198
结语 205

8现代环境问题 214
巴厘:一场绿色革命 222
维拉美特国家森林:参天大树已被砍倒 229
布良斯克:切尔诺贝利余波 235
丹佛:地方感 241
结语 248

9现在与未来 259
亚马逊: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266
新奥尔良:环境灾难的原因 273
内罗毕与世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280
全球变暖:从环境史的角度看 287

10总结 306

延伸阅读建议 31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