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能源与气候变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2199515
  • 作      者:
    段茂盛,周胜主编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当前能源引起的气候问题深受上到政府部门下到百姓的重点关注。<br>本书恰在这时出版,介绍了能源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包括能源消费对于气候变化的贡献,以及能源领域如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相主要国家控制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促进能源领域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机制、碳捕集与封存、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报告和核查等。<br>本书是一本比较系统介绍能源与气候变化互动关系的书。
展开
作者简介
段茂盛,清华大学,研究员,攻读博士阶段从事农村能源研究。2000年后从事气候变化减排政策的研究,主要是应用市场机制进行温室气体减排领域的研究,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气候变化谈判,涉及碳捕集与封存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合格性。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多个重大国内和国际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介绍能源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包括能源消费对于气候变化的贡献,以及能源领域如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相主要国家控制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促进能源领域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机制、碳捕集与封存、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报告和核查等。<br>是一本比较系统介绍能源与气候变化互动关系的书。
展开
目录
第1章气候变化与能源的消费和生产1<br>1.1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1<br>1.1.1气候变化及其影响2<br>1.1.2温室效应与辐射强迫3<br>1.1.3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及其排放来源5<br>1.2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与现状6<br>1.2.1世界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6<br>1.2.2世界主要国家温室气体人均排放量8<br>1.2.3我国温室气体排放8<br>1.2.4各国温室气体排放趋势9<br>1.3气候变化对能源生产、消费以及安全的影响10<br>1.3.1能源生产、消费以及能源安全10<br>1.3.2气候变化对全球的能源生产、消费和安全的影响14<br>1.3.3气候变化对我国的能源生产、消费和安全的影响15<br>参考文献16<br>第2章能源温室气体排放18<br>2.1全球能源温室气体排放18<br>2.2我国能源温室气体排放20<br>2.3能源供应部门温室气体排放24<br>2.4交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25<br>2.4.1交通领域能源消费26<br>2.4.2世界交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26<br>2.4.3我国交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28<br>2.5建筑领域温室气体排放29<br>2.5.1建筑领域能源消费29<br>2.5.2我国建筑领域温室气体排放31<br>2.6工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31<br>2.6.1工业领域能源消费31<br>2.6.2工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32<br>2.6.3主要工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33<br>参考文献34<br>第3章控制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36<br>3.1控制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政策选择38<br>3.1.1控制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工具的理论分类38<br>3.1.2几种减少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方式40<br>3.1.3《京都议定书》规定的补充机制43<br>3.2中国控制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政策选择43<br>3.2.1中国的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现状44<br>3.2.2“十一五”期间中国控制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政策与成效46<br>3.2.3“十二五”期间中国控制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政策与成效49<br>3.3美国控制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政策选择51<br>3.3.1美国的能源政策与控制能源消费政策概述53<br>3.3.220世纪下半叶的能源政策54<br>3.3.3小布什政府时期的美国能源战略56<br>3.3.4奥巴马能源环境新政与节能减排57<br>3.3.5区域性减排协定简介60<br>3.4日本控制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政策选择62<br>3.4.1日本的减排目标与现状64<br>3.4.2日本的能源政策概述65<br>3.4.3日本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体系68<br>3.5欧盟控制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政策选择69<br>3.5.1欧盟能源消费与温室气体排放情况70<br>3.5.2欧盟的能源战略概述73<br>3.5.3欧盟排放交易体系74<br>3.5.4欧盟控制能源消费的常规经济政策76<br>3.6主要发展中国家控制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政策选择79<br>3.6.1巴西与巴西生物质能源79<br>3.6.2南非与南非碳税83<br>3.6.3印度与印度PAT计划86<br>参考文献89<br>第4章促进区域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机制92<br>4.1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市场机制92<br>4.1.1配额交易市场93<br>4.1.2基于项目的减排量交易市场93<br>4.1.3自愿碳减排交易市场94<br>4.2国际碳市场的发展94<br>4.2.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京都议定书》95<br>4.2.2清洁发展机制97<br>4.2.3自愿碳减排交易99<br>4.3各国碳市场的发展104<br>4.3.1中国碳市场的发展104<br>4.3.2欧盟排放交易体系109<br>4.3.3澳大利亚碳定价机制112<br>4.3.4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112<br>4.3.5新西兰排放交易体系113<br>4.3.6英国排放交易体系113<br>4.3.7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排放交易体系114<br>4.3.8日本碳市场114<br>4.3.9加州碳市场114<br>4.3.10西部气候倡议115<br>4.3.11印度执行、实现与贸易计划115<br>参考文献116<br>第5章碳捕集与封存技术119<br>5.1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开发与应用119<br>5.1.1碳捕获技术119<br>5.1.2碳运输技术123<br>5.1.3碳封存技术124<br>5.1.4CCS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133<br>5.2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对温室气体减排的作用135<br>5.2.1CCS对CO2减排的作用机理136<br>5.2.2CCS排放、封存地点分布对CO2减排的影响139<br>5.2.3CCS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容量预期140<br>5.2.4CCS与其他减排技术的比较142<br>5.2.5CCS在减排技术组合中的重要作用143<br>5.3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对能源系统的影响144<br>5.3.1能源部门分析144<br>5.3.2能源需求量、能源价格147<br>5.3.3能源相关技术150<br>5.4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推广应用的障碍151<br>5.4.1技术成本高151<br>5.4.2融资、成本转嫁困难154<br>5.4.3CO2净减排量计算困难155<br>5.4.4泄漏风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56<br>5.4.5除泄漏外对环境的影响158<br>5.4.6法律和规章不明确159<br>5.4.7公众的怀疑态度160<br>5.4.8缺乏国际合作机制和跨行业合作161<br>5.4.9技术不成熟161<br>5.5推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机制162<br>5.5.1推动机构及其政策162<br>5.5.2法律法规164<br>5.5.3融资机制167<br>5.5.4监管机制171<br>参考文献17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