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族文化资源的概念及特征
1.民族文化的概念
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群体在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及共同宗教信仰、共同习俗环境中形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每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不断提炼出来的劳动结晶。民族文化既体现在有形的物质方面,更多的则是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方面,尤其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审美情趣等方面表现得尤为鲜明。《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对“民族文化”条目的解释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
施正一主编的《民族经济学教程》中,将民族传统文化划分为六大门类: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的礼仪文化;民族传承文化,包括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歌舞、民间游乐等;科技工艺文化;信仰、巫术文化;节日文化。民族文化也可分为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两个大类。有形文化又可分为小型可移动文化和大型不可移动文化两类。有形文化小到泥塑、雕刻、剪纸等诸多民间工艺品,大到民居、寺庙、村落、古镇甚至历史文化名城。无形文化的具体内容包括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技能、传统节日与仪式活动、生产生活经验五大类。
2.民族文化资源的概念
民族文化资源是人类文化资源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千姿百态,散落分布在人群、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固定的区域通过特定的群体世代相传、逐渐稳定而成。它蕴含着民族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民族文化资源与民族文化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资源的灵魂和核心,但不一定所有的民族文化都能够转化为民族文化资源。所谓民族文化资源,是指具有民族文化特征并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各种文化资源。
3.民族文化资源的特征
民族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活态性、稀有性和脆弱性六个特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