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龙从涧里突然蹿出来要吃唐僧,孙悟空眼疾手快,抱起师父就跑,结果小白龙将唐僧的马匹吃了。此前小白龙虽然已经被观音菩萨劝化皈依了佛门,但他还不认识唐僧和孙悟空,还没有加入到取经的队伍中来,所以才有这样的误会。孙悟空与小白龙争斗了两次,小白龙打不过孙悟空,只好躲藏了起来。孙悟空没办法,就去请观音菩萨帮忙。菩萨来到鹰愁涧,将小白龙化作白马,加人取经的队伍中来。
我们知道,佛教唯识学将心细分为心、意、识三个层次,认为万法是由我们的心意识所变现出来的,所以万法皆空,都是虚妄不实的。在这一难中,小白龙与孙悟空一样,也代表心,所以他的皈依,小说称之为“意马收缰”。他皈依佛法前,曾经故意烧毁龙宫的宝物,被他的父亲西海龙王告了忤逆。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忤逆是重罪,所以玉皇大帝判处小白龙死刑。但行刑前他被观音菩萨解救,并答应皈依佛门。在鹰愁涧他又将唐僧的白马吃了,造下杀生的罪孽。他之皈依唐僧,其中的寓意是:众生必须皈依佛法,才能得到彻底的救赎;即使是罪大恶极的五逆罪人,只要他诚心忏悔,皈依佛门,如法修行,也能得到救赎,甚至成就正果。佛教之所以将人心比作猿猴和马,是因为人的心理活动非常多变,且难以控制,就如猿猴和马一样。由此形成一个我们至今常用的成语:心猿意马。这个成语形象而生动,富有表现力,所以其使用率很高。
第16、17两回,唐僧师徒来到一所观音禅院投宿。禅院的老和尚贪心很重,为了夺取唐僧的袈裟,企图放火烧死唐僧师徒二人。孙悟空将计就计,反而使他们烧了家的禅院。但谁都没有想到,附近山上的熊罴精趁乱偷走了唐僧的袈裟。在禅院和尚的提示下,孙悟空找到了真正的窃贼黑熊精。但此妖手段高强,与孙悟空打了个平手,孙悟空无法降伏他,只好请来观音菩萨降伏了妖怪,重新找回袈裟。
此难的宗教寓意是:修行者不可有贪婪心、好胜心、贡高心。佛教将人的贪婪、嗔怒、愚痴称作三毒。贪婪心正是三毒之首,是修行人必须首先祛除的。在佛教看来,贪婪心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在观音禅院里,唐僧见了人家的精美茶具,首先起了贪心,“夸爱小尽道:‘好物件!好物件!真是美食美器!’”孙悟空见禅院和们炫耀袈裟,则起了好胜心、贡高心,所以不顾师父的劝阻,得意洋洋地向他们炫耀唐僧的锦裥袈裟,致使锦裥袈裟被盗,唐僧差点被烧死;而孙悟空则被唐僧念动紧箍咒,咒得死去活来。禅院的老和尚因为贪心,致使自己死于非命,禅院被烧毁,徒子徒孙被孙悟空逼得走投无路。黑熊精因为贪心,偷了袈裟,结果被菩萨用箍儿咒得头疼,满地打滚,被迫皈依佛门。由此可见贪心的可怕的危害性以及戒除贪心的重要性。
第18、19两回叙述猪八戒皈依唐僧的过程。猪八戒原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为调戏嫦娥仙子被玉皇大帝贬下凡间,做了猪精,在福陵山吃人度日。受观音菩萨的劝化,答应皈依佛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但在等待唐僧期间,他又在高老庄做了高太公的上门女婿。高太公嫌弃女婿是妖怪,要请人除掉他。正巧唐僧师徒路过,好斗的孙悟空主动要求为高家除妖。在打斗中,猪八戒知道了唐僧的身份,于是顺理成章地做了唐僧的二徒弟,加入到取经的队伍中来。
猪八戒的最大毛病是好色,所以猪八戒皈依佛法的故事,其用意是阐明色欲的危害性,要求僧人必须守色戒。佛教戒律中有所谓五戒,其中一条就是戒邪淫。猪八戒被玉帝贬下凡问,是因为他调戏嫦娥仙子;在福陵山,他吃人度日,又违反了禁杀生的戒律;在高老庄,他霸占高太公的女儿为妻,不但犯了色戒,同时也是恃强凌弱、强抢民女的犯罪行为。可见猪八戒同时触犯了佛教五戒中的两个戒条。在佛教徒看来,他只有皈依佛法,才能救赎自己的罪孽,超出苦难和烦恼。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