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散居在祖国内地的蒙古族及后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4114511
  • 作      者:
    王建华著
  • 出 版 社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建华,蒙古族,1963年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198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系。1986年在郑州工业贸易学校任教,1989年到郑州市供水节水办公室工作。期间有10多篇科技论文在国内各种刊物上发表,并多获奖。1994年被评为工程师,2004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2000年以后开始研究全国散居蒙古族的情况,以后专题研究南阳王姓蒙古族的历史。
展开
内容介绍
  王建华先生经过多年对蒙古族历史文化的倾心研究,把他的研究成果以《中国蒙古族系列丛书:散居在祖国内地的蒙古族后裔》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中国蒙古族系列丛书:散居在祖国内地的蒙古族后裔》系统介绍了中国境内蒙古部落和群体。相信这部书与读者见面以后,能够起到在广大读者中普及蒙古民族历史文化的作用,为落实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为我们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大区建设作出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概述
  蒙古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族的骄傲。在蒙古帝国立国以后的八百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多年的历史中,蒙古民族的足迹遍布欧界上为数不多的参与改变世界历史的亚大陆,彻底改变了13世纪以后的欧亚强悍民族,在这个民族中,诞生了世大陆国家、民族分布的格局。在中国也界伟人——成吉思汗,成为了蒙古民是如此。
  蒙古民族在元朝以武力统一中国,并以武力巩固其统治,在全国各地派驻了大量蒙古军队,以元朝宗王、万户等方式进行统治,在中国历史上首创行省制度,并在内地派驻大量达鲁花赤(地方官员)。根据文献记载,仅在扬州一地,蒙古士卒最多时达万余人,云南梁王统治下的云南亦有十几万驻军,在中原一带,也有大量蒙古驻军。由此可见,在内地各行省、诸王封地上,分布着大量的蒙古驻军、官员和蒙古族属众。
  1368年,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以妥懂帖睦尔(元惠宗)为首的蒙古统治者从元大都(现北京)退回到蒙古草原,使蒙古地区重新成为他们的活动中心,并延续元朝政权为北元。元朝统治崩溃以后,在内地和南方各省的数十万蒙古驻军、官员和蒙古族属民未能返回漠北,大多数被明军俘虏和收降,有的参加了明军。据《蒙古源流》载:“方大乱时,各处转战蒙古人等四十万内唯脱出六万,其三十四万俱陷于敌。”这些元朝蒙古族遗民散布在中国内地。不过,经过600多年的繁衍,众多蒙古人后裔的绝大部分都已经融进了周围民族里,成为他们的一员。
  明初,又有大批蒙古军民进入内地,有的是在明朝和北元的历次战争中“沈儿峪战役”中,北元官员、将校被明军俘虏或收降的蒙古军民,如在士卒8.5万余人被俘,在“捕鱼儿海之战”中,蒙古贵族、官员、士卒9万余人被俘,其中贵族、官员及家属等被遣送京师(南京),其余部众安置在塞内各卫所屯牧,与汉军杂处;有的是被明军迁徙的居民,如1371年(明洪武四年),明将徐达为封锁北元,将北平山后之民、沙漠遗民19.7万余人迁入塞内各卫府:有的是为逃避蒙古地区的战乱或为穷困的生活所迫,由首领率部主动归降明朝,如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故元将领火里火真率将校41人、部众177户投明朝,1405年(明永乐三年),北元平章把都贴木儿(吴允诚)和伦都儿灰(柴秉诚)率部众5000余人投明朝。即使排除其中跟随蒙古贵族北撤的部分汉族官员和士兵,明初进入内地的蒙古人也有数十万。
  明朝为了分化和瓦解北元,招引更多的蒙古人投降明朝,对内地的蒙古人采取了怀柔和安抚政策。对贵族、首领、官员等,授以显职,给予厚禄,立功者受奖晋职晋爵。明朝前期,有17名蒙古人分别得到王、公、侯、伯的爵位,如1370年(明洪武三年)在应昌战役中被明军俘虏的元顺帝孙买的里八腊,被封为崇礼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被明军收降的北元丞相纳哈出,被封为海西侯,永乐时,火里火真被封为同安侯;1423年(明永乐二十一年),阿鲁台旧部也先土干(金忠)归附明成祖,被封为忠勇王,明宣宗时,加封为太保。在各级文武官员中,也有蒙古人任职,且其俸禄高于同级汉官。文官中,1377年(明洪武十年)被明军俘虏的北元平章安童,1390年(明洪武二十三年)正月被任命为刑部尚书。北元丞相咬住、忽哥赤于1390年降明后,咬住被任命为右副都御史,忽哥赤为工部右侍郎。担任军职的蒙古人更多,前述火里火真先后任燕山中护卫千户、都督佥事、右副将军,永乐时投明的把都贴木儿历任右军都督佥事、都督同知、右都督、左都督,伦都儿灰授后军都督佥事;故元知院薛台子薛斌跟随明成祖征战有功,历任燕山右护卫指挥佥事、都督佥事、都督同知、骠骑将军,其弟薛贵任都督佥事;故元辽阳行省右丞通伯子玛鲁(吴成)随明成祖征战有功,先后授都指挥佥事、都指挥使,1425年(明洪熙元年)进左都督。其余任指挥、总旗、镇抚、千户、百户等职的蒙古人则不计其数。
  在用人上,明太祖在建国初年认识到蒙古人骁勇善战,对归附明军的蒙古将领和官员就提出:“不分等类,验才委任。”一些有才学的内地蒙古人得到任用。明军接管大都后,在故元翰林院、回回司天监中没有北撤的蒙古人、色目人仍然让他们各司其职,有文化的蒙古人也分别安置在礼部主客司、鸿胪寺、行人司、四夷馆等机构担任通事、教习等职务,发挥其专长。如洪武时,火源洁担任翰林院侍讲,编著《华夷译语》,并与其他蒙汉学者一起将著名的(霍庄)归附明朝后,于1376年(明《元朝秘史》翻译为汉文,使这部珍贵洪武九年),被明太祖任命为翰林院的历史文献得以传世。元朝旧臣火你赤蒙古编修。故元兵部尚书绰罗(李贤)于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投明,先后担任燕王府纪善、都指挥同知、后军都督佥事、右都督,屡向明成祖禀陈己见,翻译塞外表文及朝廷诏敕,并向明成祖举荐蒙古族文人七十等。七十任蒙古教习,1425年,升鸿胪寺右丞。故元旧臣答禄玉权洪武时投明后,先后担任秦府纪善、御史、翰林院修撰等职。永乐时投明的七十五(徐晟),以翻译民族文学著称,在锦衣卫任职,参与处理各地民族事务。
  明初散居内地的蒙古军民,与当地居民杂居,从事各种职业,各自谋生,或参加了明军。历次战争中被明军俘虏的普通蒙古军民,或投附明朝的普通蒙古军民,有的被分配到塞内各卫所屯牧,有的被编入明军。明朝曾抽调蒙古壮丁组织起13支队伍,称为“土达官军”或“汉达官军”,驻防各重镇。燕王麾下的军队中就有蒙古阿速部人、兀良哈三卫人,他们为燕王朱棣夺取帝位起了重大作用。永乐以来北京御林军所属“勇士营”也是以漠北来附军卒组织起来的。北京三大营(五军、三千、神机)中的“三千营”,是以蒙古降丁组成的骑兵,“专扈从出入,管车辇宝纛等事”。
  ……
展开
目录
前言
概述
河南省
一、南阳王姓蒙古族——忽必烈第九子镇南王脱欢家族的后人一
1.现状
2.王姓蒙古族民风民俗
3.揭示王姓系蒙古族的碑刻、家谱、史籍资料
4.王姓蒙古族来到河南省的历史
5.对南阳王姓蒙古族几个问题的讨论
二、南阳忽姓蒙古族及后裔——忽必烈第十子忽都鲁帖木儿王的后人
三、安阳、濮阳、许昌董、李、马、关、陈五姓蒙古族及后裔
1.五姓蒙古族及后裔现状
2.五姓蒙古族的历史和遗留的史证
3.五姓蒙古族民风民俗
4.滑县元朝四拖王墓地
5.五姓蒙古族始祖豫王
四、濮阳郭姓蒙古族及后裔——元朝驸马郭庸的后人
五、安阳市林州申姓蒙古族后裔——窝阔台汗的后人
1.申姓蒙古族后裔历史
2.申姓蒙古族后裔遗留的风俗习惯
3.对申姓蒙古族后裔谱系的探讨
六、新乡市和安阳市可、冯、张三个姓氏蒙古族——成吉思汗宗室可反反的后人
1.可、冯、张三个姓氏蒙古族的历史和史料
2.可、冯、张三姓蒙古族风俗习惯和现状
七、洛阳和南阳李姓蒙古族及后裔——木华黎的后人
1.李姓蒙古族现状
2.李姓蒙古族遗留的风俗习惯
3.李姓蒙古族的历史和史料
八、许昌市黄姓蒙古族及后裔——元成宗铁穆耳的后人
1.黄姓蒙古族的历史和史料
2.对许昌黄姓蒙古族历史的说明
九、驻马店市梁姓蒙古族——忽必烈之孙也先帖木儿的后人
十、郑州市校姓蒙古族后裔——术赤之孙撒里答的后人
1.校姓蒙古族后裔现状
2.校姓蒙古族后裔的历史和史料
3.校姓蒙古族后裔遗留的风俗习惯
十一、平顶山市马、宣两姓蒙古族——元朝重臣马秃塔儿和宣贴木儿的后人
1.马姓、宣姓蒙古族现状和遗留的风俗习惯
2.马、宣两姓蒙古族的历史和史料
十二、开封市蒙古族——清朝蒙古八旗驻防军的后人

河南、山东苏姓
苏姓蒙古族后裔——忽必烈第九子镇南王脱欢家族的后人
1.苏姓蒙古族后裔的历史和来源
2.苏姓蒙古族后裔现状
3.苏姓蒙古族后裔遗留的风俗习惯

山东省
一、烟台市都姓蒙古族后裔——元军五部探马赤军帅必里海的后人
1.都姓蒙古族后裔现状
2.都姓蒙古族后裔的历史和来源
二、淄博市刘姓蒙古族——斡罗那歹氏的后人
1.刘姓蒙古族的现状
2.刘姓蒙古族的历史和史料

河北省
邢台市脱姓蒙古族后裔——元朝右丞相脱脱的后人
1.脱姓蒙古族后裔现状
2.脱姓蒙古族后裔的历史
3.脱姓蒙古族后裔历史探讨
4.现代资料对脱脱家族的记载和分析

山西省
阳泉市孙姓蒙古族——元代显贵塔海的后人
1.孙姓蒙古族现状
2.孙姓蒙古族的历史和史料
3.孙姓蒙古族遗留的风俗习惯

陕西省
一、宝鸡市屈姓蒙古族后裔——太宗窝阔台的后人
1.屈姓蒙古族后裔现状和风俗习惯
2.屈姓蒙古族后裔的历史遗迹和史料
二、渭南市拜姓蒙古族后裔——木华黎的另一支后人
1.拜姓蒙古族后裔现状和风俗习惯
2.拜姓蒙古族后裔的历史

甘肃省
一、白银市马姓蒙古族后裔——元裔铁礼棉、铁礼秀后人
1.马姓蒙古族后裔的历史和史料
2.对马姓蒙古族后裔历史的探讨
二、白银市赵姓蒙古族后裔——成吉思汗三弟哈赤温后人

江苏省
一、无锡市李姓蒙古族后裔——成吉思汗女婿嘉那的后人
1.李姓蒙古族后裔的现状
2.李姓蒙古族后裔的历史
二、镇江蒙古族——清代蒙古八旗军的后人

福建省
一、泉州市出姓蒙古族——木华黎在福建的后人
1.出姓蒙古族现状和风俗习惯
2.出姓蒙古族历史
二、泉州石狮市干姓蒙古族——明朝蒙古族将军干八秃帖
木儿的后人
1.干姓蒙古族现状
2.干姓蒙古族历史
3.干姓蒙古族历史中待考的问题

广东省
一、河源市沙姓蒙古族——元朝达鲁花赤阿里沙的后人_
1.沙姓蒙古族后裔现状
2.沙姓蒙古族后裔历史
二、阳江市沙姓蒙古族后裔——元朝达鲁花赤沙不丁在广东的后人
1.沙姓蒙古族后裔现状
2.沙姓蒙古族后裔历史
3.对沙姓蒙古族后裔历史的探讨

湖北省
一、恩施州鹤峰县部姓蒙古族——忽必烈第九子镇南王脱欢家族另一支后人
1.部姓蒙古族现状
2.部姓蒙古族历史
二、黄冈市红安县王姓蒙古族——元末显贵也先不花的后人
1.王姓蒙古族现状
2.王姓蒙古族历史
3.王姓蒙古族民俗
三、荆州洪湖市陆姓蒙古族后裔——阿里不哥的后人
1.陆姓蒙古族后裔的现状
2.陆姓蒙古族后裔的历史
3.陆姓蒙古族后裔历史的存疑

湖南、湖北沙姓
湖南湖北沙姓蒙古族后裔——元朝达鲁花赤、沙不丁在在湖北、湖南的后人
1.湖南湖北沙姓蒙古族后裔现状
2.湖南湖北沙姓蒙古族后裔历史
3.对湖南湖北沙姓蒙古族后裔历史的探讨

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余姓
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余姓蒙古族及后裔——黄金家族南平王铁木健的后人
1.余姓蒙古族后裔的历史和史料
2.对佘姓蒙古族后裔历史的探讨
3.佘姓蒙古族后裔现状和遗留的风俗习惯

重庆市
彭水县谭、张两姓蒙古族——传说是元顺帝弟兄的后人
1.彭水蒙古族的现状
2.谭、张二姓蒙古族历史
3.谭、张二姓蒙古族历史的讨论
4.谭、张二姓蒙古族遗留的风俗习惯

云南省(含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余姓)
一、通海县旃、官、华姓蒙古族——滇南宣慰使司都元帅阿喇帖木耳的后人
二、文山州火、伙姓蒙古族——元枢密院虎都帖木儿的后人
三、红河开远市州伍姓蒙古族——元宣德王不答失里的后人
1.伍姓蒙古族现状
2.伍姓蒙古族历史
3.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四、红河州蒙自市汤姓、董姓蒙古族——元朝汤撒喇忽、花严奴、察杜董的后人
五、昆明市石林县杨姓蒙古族——元朝武德将军普鲁海牙的后人
六、昆明市辖安宁市马姓蒙古族后裔——元朝池卜花的后人
七、云南朵姓蒙古族后裔——元朝云南行省廉访使朵儿赤的后人
八、分布在云南的其他姓氏蒙古族后裔

附录
本书所涉及的历史和民族知识
一、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识别
二、成吉思汗和他所建立的蒙古帝国
1.蒙元帝国的辉煌
2.成吉思汗经典箴言
3.成吉思汗法典(大扎撤)
4.蒙古帝国、元朝、北元汗位排序(1206—1634年)
5.与本书相关的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世系简介
6.蒙元帝国都城简介
7.中国境内成吉思汗祭祀圣地简介
三、元朝的基本统治制度
1.元朝的行省设置
2.元朝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
3.元朝的军事制度简介

记热心于民族事业的内地蒙古族人
一、河南省南阳王姓
二、全国热心民族事业的人士介绍

参考资料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