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上刻工的系联及版面新旧程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基本判明抚州本经书的各次补版时间。抚州公使库在孝宗淳熙四年(1177)前后刊刻“六经三传”,之后又在光宗绍熙四年癸丑(1193)、宁宗嘉泰二年壬戌(1202)、开禧元年乙丑(1205)、嘉定五年壬申(1212)、嘉定六年癸酉(1213)、嘉定十七年甲申(1224)、理宗绍定四年辛卯(1231)、淳佑二年壬寅(1242)、淳佑八年戊申(1248)、寅佑五年丁巳(1257),前后不下十次,统一进行了各经书板的修补工作。就是说,在原刻书板刻成十六年后,第一次进行修补;以后渐次刷印,坏版日益出现,每隔十几年甚至每隔几年,就又进行一次修整书板的工作。至咸淳九年(1273),黄震知抚州的时候,书板绩有新的损坏,黄震遂委托友人将仕郎余姚高梦璞,又一次进行书板修整的工作。此次修整,除将损坏严重的重刻新版,残损较轻的因旧板修补,计“换新板再刊者一百一十二,计字五万六千一十八;因旧板整刊者九百六十二,计字一十一万五千七百五十二”外,还因旧本屡经修缮,文字多讹,又“为正其讹七百六十九字”。同时又新刻了《孝经》、《论语》、《孟子》三经,以足九经之数。
现存抚州本各经传本,印刷时间各不相同,由今存各本的补版年号,亦可推断现存各传本大概的刷印时间。国图藏本《礼记》与《礼记释文》中无修补年号,版面清晰,它应当是未经修补的初印本,印刷时间当在首次大规模补版的绍熙四年之前。其次,《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只有“癸丑”一次修补,它的印刷时间当在绍熙四年之后不久。《春秋经传集解》至少经过了绍熙四年、嘉泰二年、嘉定六年的修补(因此本残破,又有缺卷,或有其他修补年号,今已不详),刷印时间当在嘉定六年之后。《周易》经过了绍熙四年、嘉泰二年、开禧元年、嘉定五年四次修补,刷印时间应当在嘉定五年之后不久。今藏台北“央图”的《礼记》和今藏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礼记释文》,是今存抚州本中印刷最晚的版本。《礼记》修补纪年多达十个,最晚纪年为宾佑五年丁巳(1257);《礼记释文》因篇幅较小,修补年号较《礼记》为少,但其中有淳佑二年壬寅(1242)年号,两者印刷时间相去不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