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嬗变研究:19191949:以婚姻·家庭·妇女·性伦·娱乐为中心:1919-1949:focus on marriage, family, women, sexual ethics, recreation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8633
  • 作      者:
    梁景和等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社会文化史研究逐步向理论探索本土化和研究内容生活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嬗变研究(1919-1949):以婚姻·家庭·妇女·性伦·娱乐为中心》选取现代中国1919~1949年的婚姻、家庭、女性、性论、娱乐为社会生活领域的基本切入点,通过对人人平等、个性解放、生活幸福感等价值的关怀和探究,从而深入认识、理解这段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生活状态,也有助于今天人们从理性上感悟那个时代。
展开
精彩书摘
  致证婚词,礼毕,新郎新娘在音乐声中步出礼堂,到广场摄影留念,礼成。整个婚礼既简单又隆重,既经济又新潮,一时响应者众多。是年,上海市即举行了5届,参加者达300余对。此潮流很快风靡各地,南京、杭州、芜湖、北平、天津等地的青年纷纷仿效。
  抗战军兴,东部国土泰半沦陷,但集团结婚不仅未见停息,反而在西南后方更广泛地开展起来。战乱时期,一切从简,集团结婚的简单、经济恰好符合要求,因而往往成为结婚者的选择。为了规范集团结婚,内政部于1942年11月1日颁布《集团结婚办法》,大致规定如下:(1)在婚礼前两个月由政府发布公告,欲参加者应在规定时间内向主办机关申请登记。(2)申请书应由男女双方之家长或监护人,双方之主婚人共同签印。并附由相关方面认可的合格医生出具的男女双方的健康证明。(3)若有第三方对于该婚姻表示质疑,应当在婚礼举行前十天提出。(4)集团结婚的地点在城市者选择市县政府或其所属机关主办,在乡村者在乡镇公所主办。①这样的规定对于城市结婚者而言显得简单、大方、经济。但事实上,对于农民而言,集团结婚需要用印、需要递交健康证明等规定反而显得烦琐,对于其庄严、现代的一面.反而体味不到。因此此时集团结婚的主要主办地仍为城镇。
  抗战胜利后,政府方面为庆祝胜利以及还都往往举办集团结婚,鉴于其政治意义,响应者众多,一度再次掀起集团结婚的热潮。1945年12月25日,上海市社会局举办“胜利纪念集团结婚”,是为抗战胜利后的第一届集团结婚,而后社会局又在1946-1947年间连续举办4届。1946年10月10日,南京新生活运动会与南京市社会局联合举办“庆祝国府还都新生活集团结婚”,鉴于当时“国庆”加上“还都纪念”,所以十分盛大,轰动一时。这之后,市社会局又连续举办6届,获得良好的社会影响。②
  文明结婚的盛行到集团婚礼的蜂起,说明在现代城市婚姻的变革中,婚姻仪式的变革也许是走得最远的,不管形式如何,总体上总是体现了这一趋势,即由愚昧迷信走向大方得体,由冗长繁杂走向简单便捷,由浪费走向经济,由传统走向现代。当然婚姻是否“文明”,从设计和推动上讲,有着知识精英和社会精英建构的努力。婚姻之所以“集团”,且跟“新生活”“还都”联系起来,背后也有着政治力量渗透至私人生活领域的特点。
  ……
展开
目录
首论卷
一 关于社会文化史的几个问题
(一)社会文化史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二)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方法
(三)社会文化史的史料问题
二 社会生活:社会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
(一)社会生活释义
(二)社会生活的理论范畴
(三)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史
三 社会文化史的几对概念
(一)常态与动态
(二)碎片与整合
(三)生活与观念
(四)一元与多元
(五)真实与建构

婚姻卷
一 知识青年婚恋观的变迁
(一)新式恋爱观
(二)理想配偶的选择
(三)婚姻的理想与设计
二 城市婚姻的变革
(一)性别比与婚嫁状况
(二)从文明结婚到集团婚礼
(三)离婚风潮
三 农村婚姻的嬗替
(一)不平衡的性别比
(二)婚姻论财的趋势
(三)婚龄的研究
(四)社会变革与婚姻动荡
四 红色苏区的婚姻改造
(一)“离婚结婚绝对自由”与婚姻解放
(二)禁止童养媳和买卖婚姻
(三)军婚问题
(四)从《婚姻条例》到《婚姻法》
五 抗战时期的根据地婚姻建设
(一)婚姻法制的初步建设
(二)边区的婚姻解放热潮
(三)情与法的冲突
六 婚姻文化变革的特征

家庭卷
一 家庭改革思潮
(一)五四前期家庭改革思潮
(二)1920年代至1940年代家庭改革思潮
二 家庭结构的变革
(一)家族制度的变革
(二)家庭结构的嬗变
(三)中共领导的家庭改革
三 家庭关系的变革
(一)纵向家庭关系的变化
(二)横向家庭关系的变化
四 家庭宗教的变化
(一)祖宗革命
(二)丧礼改革
五 家庭文化与社会文化
(一)家庭与社会的互动
(二)家庭文化与社会文化

妇女卷
一 女性职业运动
(一)妇女就业的开端
(二)争取妇女职业平等权
(三)妇女职业平等权的获得与抗战前的妇女职业状况
(四)抗日战争时期的妇女职业活动
(五)妇女职业现实的困惑
二 女性教育
(一)中国妇女教育的初步发展
(二)男女教育平等的实现
(三)国民政府时期妇女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四)共产党的苏区、解放区妇女教育特征
三 妇女参政运动
(一)妇女参政的提出与民初妇女参政运动
(二)1920年代妇女参政运动
(三)1930年代妇女参政权的获得及运用
(四)参政运动的发展与困境
四 妇女财产继承权
(一)20世纪初妇女财产继承问题的提出
(二)1920年代妇女争取财产继承权的斗争及法律对妇女财产继承权的确认
五 妇女禁缠足运动
(一)南京政府成立后禁缠足的措施
(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禁缠足令的实施与效果
(三)对南京国民政府时代禁缠足的思考
六 现代女性社会生活再思考

性伦卷
一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性教育的兴起
(一)近代性教育的兴起及其繁荣
(二)20世纪上半叶性教育兴起的特点分析
二 20世纪上半叶教育界对性教育的讨论与实践
(一)20世纪上半叶教育界对性教育的讨论
(二)20世纪上半叶教育界的性教育实践
三 进步知识分子的性教育文化观
(一)鲁迅、周作人、周建人与20世纪上半叶的性教育
(二)潘光旦的性教育实践与性教育思想
(三)张竞生的性教育思想
四 现代性教育兴起的二重归因和性话语的三重解析
(一)现代性教育兴起的二重归因
(二)现代性话语的三重解析

娱乐卷
一 现代中国“娱乐城市群”
(一)现代中国城市崛起与城市娱乐
(二)个案研究:1931年《益世报》广告新闻中的天津娱乐生活
二 无线广播与民众娱乐生活
(一)无线广播电台的发展概述
(二)无线广播中的娱乐节目
三 “红色”娱乐
(一)“红色”娱乐的历史嬗变
(二)中共主导区域娱乐特点
四 现代娱乐生活的三大趋势

结论卷
一 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变革要略
(一)婚姻文化的变革
(二)家庭文化的变革
(三)妇女文化的变革
(四)性伦文化的变革
(五)娱乐文化的演变
二 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变革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思想观念的斗争
(二)引发出的负面现象
(三)社会文化变化的有限程度
三 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变革的文明启示
(一)人人平等
(二)个性解放
(三)追求生活幸福感
参考文献
著者简介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