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证婚词,礼毕,新郎新娘在音乐声中步出礼堂,到广场摄影留念,礼成。整个婚礼既简单又隆重,既经济又新潮,一时响应者众多。是年,上海市即举行了5届,参加者达300余对。此潮流很快风靡各地,南京、杭州、芜湖、北平、天津等地的青年纷纷仿效。
抗战军兴,东部国土泰半沦陷,但集团结婚不仅未见停息,反而在西南后方更广泛地开展起来。战乱时期,一切从简,集团结婚的简单、经济恰好符合要求,因而往往成为结婚者的选择。为了规范集团结婚,内政部于1942年11月1日颁布《集团结婚办法》,大致规定如下:(1)在婚礼前两个月由政府发布公告,欲参加者应在规定时间内向主办机关申请登记。(2)申请书应由男女双方之家长或监护人,双方之主婚人共同签印。并附由相关方面认可的合格医生出具的男女双方的健康证明。(3)若有第三方对于该婚姻表示质疑,应当在婚礼举行前十天提出。(4)集团结婚的地点在城市者选择市县政府或其所属机关主办,在乡村者在乡镇公所主办。①这样的规定对于城市结婚者而言显得简单、大方、经济。但事实上,对于农民而言,集团结婚需要用印、需要递交健康证明等规定反而显得烦琐,对于其庄严、现代的一面.反而体味不到。因此此时集团结婚的主要主办地仍为城镇。
抗战胜利后,政府方面为庆祝胜利以及还都往往举办集团结婚,鉴于其政治意义,响应者众多,一度再次掀起集团结婚的热潮。1945年12月25日,上海市社会局举办“胜利纪念集团结婚”,是为抗战胜利后的第一届集团结婚,而后社会局又在1946-1947年间连续举办4届。1946年10月10日,南京新生活运动会与南京市社会局联合举办“庆祝国府还都新生活集团结婚”,鉴于当时“国庆”加上“还都纪念”,所以十分盛大,轰动一时。这之后,市社会局又连续举办6届,获得良好的社会影响。②
文明结婚的盛行到集团婚礼的蜂起,说明在现代城市婚姻的变革中,婚姻仪式的变革也许是走得最远的,不管形式如何,总体上总是体现了这一趋势,即由愚昧迷信走向大方得体,由冗长繁杂走向简单便捷,由浪费走向经济,由传统走向现代。当然婚姻是否“文明”,从设计和推动上讲,有着知识精英和社会精英建构的努力。婚姻之所以“集团”,且跟“新生活”“还都”联系起来,背后也有着政治力量渗透至私人生活领域的特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