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学之道:谈中国人生智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15838
  • 作      者:
    姚奠中,刘毓庆,郭万金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我们国家是古老的礼仪之邦,对于教化十分重视,重点在“道”的传授,却不是“术”的讲解。言传身教,又重在启发,尤其鼓励个人于实践中的自我领悟。国学中蕴含的人类数千年积累起来的经典智慧,对人类继续生存并追求和平、幸福的生活,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中国传统的学习路径是内向的,指向人的心灵,寻求内心的和平与宽容,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正可缓解当代社会的普遍焦虑。
  海报:
  
展开
作者简介
  姚奠中,国学大师、书法家、教育家。国学大师章太炎现在唯一健在的七名国学研究生之一。曾任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他的诗、书、画、印被誉为『四绝』。
  
  刘毓庆,北京大学博士、著名学者。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等职。
  
  郭万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者。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学之道:谈中国人生智慧》是当今极为出色的一部学国学、用国学的著作,是国学学习与应用的具有开拓性的力作。它打通学问与人生、历史与现实的界限,聚焦在中国人生智慧上。它以深厚的学术功力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把现实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宏观体系中,让读者在中国智慧中得到人生顿悟,并进一步以传统智慧指导当下生活。《国学之道:谈中国人生智慧》语言极其生动又极富哲理,许多表述堪称人生箴言。它会以前所少见的内容与形式,使人们在中国传统智慧中开拓人生的美好境界。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从他的诗书画印中,却看到了“至善”、“至高”的人生境界;从他的文集中,看到了担当道义、传承文化的人格力量。
  —— 《中国文化报》

  在中国,有这样一位百岁老人,他的一生,就是一本厚厚的“国学”大书。
  他作为中国现代国学泰斗章太炎先生招取的七名国学研究生之一,是现今唯一健在者。
  他是德高学博的著名学者、教育家,一生献身于祖国的国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他的学生中有著名学者、高层领导、艺术名家,可谓桃李满天下。
  他又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诗、书、画、印被誉为“四绝”。他的诗词创作堪称一部现当代历史记录,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风骨。
  —— 中央党校出版社《慈善中国》编委会 推荐词

展开
精彩书摘
  郭万金 曾经有首流行歌曲叫“最近比较烦”,流传很广,成为不少人的口头禅。眼下,“郁闷”、“烦”、“累”几乎成为现代生活的基,本构成要素,关系不错的朋友,互相打电话关心一下,询问彼此的生活工作,不论职业,不论贫富,得到的回答多半是这几个词。让人很无奈,让人更郁闷。
  刘毓庆 这其实是一种焦虑情绪的表达。一般而言,焦虑是一种适应性反应,是人类天生的保护、防卫机制,让人在可能出现危险时能及时反应以避免危险。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但如果强烈到无法控制的程度,就是焦虑症了。正如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所指出的,焦虑乃是人面临自由选择时所必然存在的心理体验。
  姚奠中 选择是人生必然,伴随着整个生命历程。自由是人类理想,每个人都渴望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但是这二者结合起来,就很令人深思了。做出选择,就必须为选择结果负责,因为这个选择是自由的,没有人强迫你,但是,没有人能够全知全能,选择时所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是无法预测的。善恶趋避,好恶取舍,人生之路上有着太多的分歧需要做出选择,而种种分歧之后却是难以预测的吉凶祸福,正像老子所讲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郭万金 既然如此,焦虑是不是可以这样解决呢?凭借逻辑推理,借助科学技术,充分认识、掌握客观世界,这样一来,每一项选择都可以用理性来解决、来判断,一切都可以凭借理性来推算,也就不会有焦虑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贯穿着理性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的科学技术,更是充分体现了理性的力量。
  ……
展开
目录
第一谈 国学何以“热”起来
第二谈 应当理解国学的意义
第三谈 国学应该是独立学科
第四谈 现代焦虑与国学之道
第五谈 学习国学的方法
第六谈 没有孔子,就没有今天的中华民族
第七谈 中国之道与西方民主
第八谈 “堵”与“度”
第九谈 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
第十谈 “五四”之破坏与建设
第十一谈 语文教育与人文流失
第十二谈 “科技发展”与“人类发展”
第十三谈 “老师”与“老板”
第十四谈 “人生责任”与“自我实现”
第十五谈 “和而不同”与“张扬个性”
第十六谈 “物极必反”与“发展无止境”
第十七谈 “省吃俭用”与“高消费”
第十八谈 关于小学
第十九谈 关于《六经》
第二十谈 读经与经学
第二十一谈 儿童读经与当代教育
第二十二谈 关于史料
第二十三谈 关于史官
第二十四谈 史家传统
第二十五谈 史鉴褒贬
第二十六谈 史笔之虚
第二十七谈 历史意识
第二十八谈 诸子的源流
第二十九谈 诸子的意义
第三十谈 诸子思想与文化分布
第三十一谈 关于儒家
第三十二谈 孟子与荀子
第三十三谈 老子与庄子
第三十四谈 墨家与法家
第三十五谈 名家与阴阳家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