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题材在中国自古就是重头戏。尊重自然、崇尚朴素,喜欢花草来参与自己的生活,还给花赋予人的性格和脾气;借物抒性、明心澄怀,用花来暗喻、象征,将花改造成各种形态的花器、花形和花物件。通过摆弄花草来祈福纳祥,通过营造花的意境来督促人格、警醒自己。传统中国的生活是饶有趣味的,人们与自然无比的亲近与交融,善于从自然中获得滋养,在花的意境中体会人生的哲理。既淡定又充实,既优雅又拙朴,人生丰满且充满诗意,积极并乐观。所以在书的前半部分我们找了很多的图例和诗词来展示花卉在东方文学滋养中所产生的形态和样式。之所以如此地强调东方文学是因为它是我们母语的文学,是中国无数个优美故事的创作来源,其中沉淀了诸多的智慧和美丽的经典画卷;所以花题材在母语文学中浸泡、滋养出来的样式和品格,就会给我们格外的亲切感、眷念感和归属感。就像母与子的亲情,生生不息,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是割舍不断的。
其中有个板块是中西方花题材作品审美角度的对比和剖析,希望通过一些碰撞可以看到一些区别,并且发现文化中那些各自见长并且可相互吸收的内容。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讨论东西方的事儿,孰高孰低,未有结果。而我们生活在当代这个文化碰撞剧烈的社会语境中,当你在审美、思考、创作的时候就必然会产生些矛盾的冲突与思辨,所以抽取了一些具有各自文化背景的花卉图像以及不同风格样式的花题材创作,来对比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中显现出的各自的审美视角和出发点。其实重点不在于要讨论清楚谁高谁低,谁更有现代性或更有时尚感,而在于引发我们的思考,审视它们各自在世界文化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凝练形式和可持续的延展性。毕竟文化碰撞的目的不在于相互毁灭,而在于求同存异,优化再生……
最后的一个板块的内容是中国现当代名家花题材创作思想的赏析及其当代花题材创作的实验性延展。中国的艺术发展,尤其是近现代及当代,在文化方面经历了剧烈的变迁和冲击,在此期间历经了几代人,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艺术家们思想意识的萌芽和觉醒带动了他们自觉地创作和潜意识地表现与再造,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地留下了各自的文化痕迹。所以花题材不可避免的也在此文化交融的状态里滋生并成长着。伴随着艺术家们个体意识的延展和游历,许多作品里就显现出了独特别致的情趣和意味,给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多元丰富的精神画卷,也为那些守望或构筑精神家园的未来人提供了各种借鉴或启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