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绘画理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0580127
  • 作      者:
    傅抱石撰辑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绘画理论》分为三部十六论。
  “泛论之部:泛论中国绘画之一切,直接明其精神,间接助其笔墨。此中国绘画之基础,应首先彻明之事也。”具体分一般、修养、造意、神韵、俗病五论。
  “总论之部:总论中国绘画如何设计及其制作,此作画之实际理论,继泛论而应有之事也。”具体分造景、布置、笔墨、设色、临摹、款题六论。
  “分论之部:分论林木、山石、皴擦、点法、装饰各单元之法则,又继总论而应有之事也。”具体分五论如上。
  而各部之分论,均依论者的时代先后,从上古而近世,次第为序,时作点评。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绘画理论》:
  朱砂不论块子大小,但要研得极细,分而用之。向有说朱砂四两,须人工一日。愚则以为必须两日。不过研愈多,则黄磦亦多耳。研时须用重胶水,工足后用滚汤人大盏搅匀,安半日许,倾出黄磦水灰,火上烘干。作人物肉色及调合衣服诸样黄色,以其鲜明愈于赭石多多也。出黄磦后,再入清胶水细细搅匀,安一饭许,倾出。复候出余黄磦水,可作工致小人物衣服,及山水中点用红叶之类。以其最细也。(同上)
  古者用蛤粉,今制法不传。不如竟用铅粉。但有铅气未净者,变成墨色,最大害事。先将铅粉入胶水研细,搅成浆水。候片时,倾出面上粉水,少顷复以面上清水,还人粉再搅,如前倾出,凡数次,则轻而细者皆出。而重滞之渣滓则去之,将粉并水上冒以纸,置大饭锅上蒸数次,出黄色者佳,蒸至黄色尽乃可用。出青色者,是铅气最重,不可用。即用亦必俟有黄色出,再候黄色尽乃可用。蒸讫必满贮清水,冒纸于上,安于静处。将干则加水,愈久愈妙。(同上)
  花青即靛青,盖取其浮于面上之彩谓之花。凡色皆有质,此独无之,故不能自存。取者以石灰为其所附而成颗,是即所谓螺子黛也,其色青翠灵活,画家之要色也。先捣碎如沙,用滚汤泡过。先泡出黄黑水,后泡出青黑水,所出者皆其翳,虽泡数次,而其本色仍牢附于灰。入乳钵细研,后倾胶水搅匀于大盏。候一时许,倾其浮出之色于别盏。以其底之所碇者,不必加胶,仍如前细研,复以前浮出之色倾入。候一时许倾于别盏,照此法凡数次,至其底色稍淡乃止。盖花青即是附灰而成者,则所出之色愈后愈佳。且一二次不能尽出,故必数次取也。又其色离灰而附于胶,则灰之极细,而不即碇者,尚留于色,如何得尽?且亦不必太尽,本色既全无质,若灰太尽,则又嫌于胶重矣。须合将倾出之水,总候半日许,倾人瓷盆。复去其所碇者,将瓷盆安于护灰炭火上,顿将干,以物细细搅匀,若听其自干而不细搅,则上半多胶,下半多灰,必搅于将干之时,则不尽之灰,与胶之黏性相和矣。(同上)
  天下之物,不外形色而已。既以笔取形,自当以墨取色。故画之色,非丹铅青绛之谓,乃在浓淡明晦之间。能得其道,则情态于此见,远近于此分,精神于此发越,景物于此鲜妍。所谓气韵生动,实赖用墨得法,使光彩奕然也。今试以一局作二帧,一帧用墨,一帧用重青绿色。其青绿重处,即是用墨,浓处是色。且仿墨而为之墨,非即画之色乎?乃知纯墨者,墨随笔上,是笔为主,而墨佐之;傅色者,色居墨后,是笔为帅,而色从之。以二帧并置,远而望之,要色之分两,与墨之分两若相等者,而后色即是墨,墨即是色也。第纯墨者,不可使墨浮于笔,若墨浮一分,便是一分黑气,不是墨矣。傅色者,不可使笔混作墨晕,若笔作墨晕,便是混浸色位,不是笔矣。苟能参透墨色一贯之理,则着手便成光彩,缣素有败坏之时,而滋润融浃之态,虽千载而如新也。(同上)
  ……
展开
目录
叙例
泛论之部
第一 一般论
第二 修养论
第三 造意论
第四 神韵论
第五 俗病论

总论之部
第六 造景论
第七 布置论
第八 笔墨论
第九 设色论
第十 临摹论
第十一 款题论

分论之部
第十二 林木论
第十三 山石论
第十四 皴擦论
第十五 点法论
第十六 装饰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