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柳选四家医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0468319
  • 作      者:
    柳宝诒选评
  • 出 版 社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鲁兆麟,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医学家。1942年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鲁春溥承受家传,师从于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鲁兆麟幼承庭训,亦立志于中医事业,于1959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后师从中医泰斗任应秋教授,致力于中医各家学说和中医文献学研究,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药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各家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医高等教育学会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等职务,主编高等中医药院校协编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主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专论》,与王永炎院士共同主编《中医内科学》高级参考书等。
  作为我国中医医案学研究的创始人,主编了《二续名医类案》《中医医案学》,为中医医案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
内容介绍
  《临证必读八部医案:柳选四家医案》系柳氏选取清代四位医家治案,分类编辑而成。包括尤在泾《静香楼医案》二卷,曹仁伯《继志堂医案》二卷,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三卷,张仲华《爱庐医案》二十四条。柳氏按病类拟定总目,下据不同的病证又分若干子目,便于读者查阅。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理、法、方、药较为完备。按语简明中肯,有一定见解。
展开
精彩书摘
  暑病门
  素有痰饮咳嗽,今夏五月,普经吐血,是肺受热迫也。兹者六七日来,伏暑先蕴于内,凉风复袭于外,病起先寒傈而后大热,热势有起伏。表之汗不畅,清之热不退。所以然者,为痰饮阻于胸中,肺胃失其宣达故也。夫舌色底绛,而望之黏腻,独舌心之苔白厚如豆大者一瓣,此即伏暑挟痰饮之证,而况气急痰嘶乎。据云廿六日便泄数次,至今大便不通,按腹板窒,却不硬痛,小水先前红浊,今则但赤不浑。此乃湿热痰浊聚于胸中,因肺金失降,不能下达膀胱,故湿浊不从下注而反上逆,为痰气喘噗之证也。病机在是,病之凶险亦在是。当从此理会,涤痰泄热,降气清肺,乃方中必需之事。但清肃上焦,尤为要务耳。
  葶苈子 枳实 郁金 杏仁 羚羊角 川贝 胆星 连翘 赤苓 竹沥 姜汁 枇杷叶 滚痰丸(绢包人煎)
  诒按:案语精当,方药亲切,迥殊率尔操觚。
  暑乃郁蒸之热,湿为濡滞之邪。暑雨地湿,湿淫热郁,惟气虚者受其邪,亦惟素有湿热者感其气。如体肥多湿之人,暑即寓于湿之内。劳心气虚之人,热即伏于气之中,于是气机不达,三焦不宣,身热不扬,小水不利,头额独热,心胸痞闷,舌苔白腻,底绛尖红。种种皆湿遏热伏之征,显系邪蕴于中,不能外达。拟以梔豉上下宣泄之,鸡苏表里分消之,二陈从中以和之,芳香宣窍以达之。冀其三焦宣畅,未识得奏微功否?
  六一散 黑栀 薄荷 豆豉 半夏 陈皮 石菖蒲 赤苓 郁金 蔻仁 通草 竹茹 荷梗
  诒按:议论亲切,用药得轻、清、灵三字之妙。
  再诊:形体丰肥者必多湿,肌肉柔白者必气虚,况暑病必有湿邪遏伏,中气受戕。前用微苦微辛宣通三焦,服后大便通调,胸中宽畅,原得小效。要知湿性濡滞,本难霍然即愈。若用辛温燥湿、苦寒泄热,是亦一法,然恐非肥白气虚者所能胜任。拙见仍守前法,毋存欲速之心,反致耗气之弊,惟高明裁之。
  前方去薄荷,加杏仁。
  三诊:白苔渐退,而舌心反见裂纹,是湿转燥矣。不饥不思食,小便仍不爽利,余热犹滞,三焦之气未尽宣达也。三焦者,一气之周流而各司其职,上焦主纳而不出,下焦主出而不纳,中焦则输其出纳。清阳出上窍,浊阴走下窍,三焦自协于平。今议从中升降其上下,所谓升降者,亦升其清而降其浊耳。
  葛根 杏仁 赤苓 陈皮 紫菀 薏仁 川贝(炒黄) 泽泻 血珀竹茹 大麦 稻叶
  外有寒热起伏之势,里有热结痞痛之形;上为烦懊呕恶,下则便泄溏息。此新邪伏邪,湿热积滞,表里三焦同病也,易至昏呃变端。拟从表里两解,佐以芳香逐秽,冀其转机为妙。
  柴胡 瓜蒌仁 黄芩 半夏 赤芍 蔻仁 枳实 石菖蒲 大黄 川连 郁金
  诒按:颇合病机,药品亦切实不肤。
  再诊:投两解法,得汗得便,竟得安然两日。昨已起床照镜,启窗看菊,须臾之间,渐渐发热,热甚神糊,两目上视,几乎厥脱。迨至黄昏,神识渐清,热势渐减,然脉沉不起。据述热时舌色于红,热退舌色黄腻,此乃湿遏热炽,将燥未燥,但阳证阴脉,相反堪虞。勉议河间甘露饮子,于涤热燥湿之中,更藉桂以通阳,苓以通阴,复人草果祛太阴湿土之寒,知母清阳明燥金之热,未识得奏肤功否。
  寒水石 石膏 茯苓 泽泻 茅术 桂枝 葱白头 猪苓 草果 知母 姜汁
  诒按:此是正气已衰,余邪复聚之证。所拟之方,大致颇合。但嫌药味粗犷,未能丝丝入扣耳。
  ……
展开
目录
评选静香楼医案
上卷
内伤杂病门
类中门
痿痹门
内风门
神志门
痰饮门
咳喘门
失血门
虚损门
汗病门
诸郁门
呕哕门
下卷
伏气门
外感门

评选继志堂医案
上卷
内伤杂病门
中风门
痿痹门
神志门
痰火门
痰饮门
咳喘门
附录:咳嗽证治
括要
失血门
虚损门
下卷
呕哕门
湿病门
痹气门
脘腹痛门
疝气门
瘕癖门
肿胀门
头痛门
肢体痛门
遗精门
小便门
泄泻门
大便门
虫病门

评选环溪草堂医案
上卷
内伤杂病门
中风门
痿痹门
内风门
神志门
痰火门
痰饮门
咳喘门
失血门
虚损门
消证门
诸郁门
中卷
呕哕门
伏气门
暑病门
疟疾门
黄疸门
痹气门
脘腹痛门
疝与门
瘕癖门
下卷
肿胀门
头痛门
诸窍门
痧疫门
脚气门
遗精门
小便门
痢疾门
便血门
虫病门
内痈门
外疡门
妇人门
小儿门

评选爱庐医案
内伤杂病门
内风门
湿病门
失血门
消证门
呕逆门
外感门
伏气门
疫邪门
疟疾门
黄疸门
腹痛门
肿胀门
瘕癖门
痢疾门
大便门
外疡门
妇人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